足迹
海外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部分(第1页)

“不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虽然我们的头肯定是城主你,但从法理上毕竟没有确定下来,城主你还是挂着自由城城主的头衔,你麾下还有遮普城,还有苏门答腊岛那么多城池。”王铜顿了一顿,接下来的话有些大逆不道,也可能给他的兄弟带来危险,所以他不得不谨慎。

“就如苏门答腊,现在人们记得是城主大人攻略了此地,但现在岛上统管政务为唤之兄,聚宝商会又展多年,而军事统管为王铁,纵然他二人无意,可时间一长,难保下面很多人只知林王二人,而不知他们只是城主你手下的牵线木偶,这段时间我也学了一些史,黄袍加身之事都有生,何况城主你并没有合理的身份……”

“你的意思是……”朱明说道。

“请城主大人建国,以安臣民之心!”王铜拜服了下去。

所以在场的人都一同出列拜服了下去:“请城主大人建国!”

其实这个念头梗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好久了,之前是因为城池力弱,许多小的城邦也自成一国,国主和城主其实并无多大分别,直至地盘越来越大,若还像小国一样国主城主身份混淆着过确实不大合适。

在坐的多是华人,讲究礼仪和上下尊卑,一切都需要顺理成章。想想你朱明还是顶着一个城主的名头,向苏门答腊岛全岛的统领号施令,日子久了难免出现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朱明也有考虑,只是现代而来的他不愿意把自己过多的凌驾到所有人的上面,但是看目前这个情况,自由平等在中世纪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了,下面的这个他最得力的干将都上杆子的把朱明往他们头上抬呢。

“这个事情确实也该办了,我们早就已是一国,以华人为领导的各民族平等博大的心灵自由之国,现在就少一个仪式将这个事情落实下来了。”朱明的话总算为事情定下了基调。

“那么城主,向外扩张之事暂时就不急了,先稳定内部,以安众人之心,我看再过两个月就到新年了,不如这段时间就好好筹划筹划。”知道朱明同意了要求,卢米等人也是喜上眉梢,纷纷建议道。

对他们这些土著来说,建功立业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在城主朱明手下做一执政官和在国王朱明手下做一执宰,孰轻孰重,哪个更有留名青史的机会,一说便知了。

“好,那现在就保持各处军事戒备,避免和领国摩擦,加强训练,内部加强巡视。王铜、卢米、陈善礼、侯寅,你们几个好好的把各级官员和将领捋一捋,早先就说了爵位制度,既然要立国论功行赏,不如把爵位也一同给定下了,你们都想想。”

众人本来只是想看看城主,聊聊近况和方针,谁知道这么一聊之下水到渠成的促成了城主建国的想法,那么众人都是开国功臣了?大家互相对望了几眼,一个个都喜上了眉梢。

朱明正处在年富力强的青年时期,以后必定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而且这个神奇的城主总是会为大家带来各种各样的惊喜,所有人都没有半分逾越的想法,只是想跟随这朱明去创造更多的辉煌。

散会之后,被点到名的四人自是不用说,朱明摆明了就是把政体官制等等方面的事务都丢给了他们研究,这么大的担子落在他们肩上,几人自然要关起门来好好研究一番。

政体自然是朱明一国之主唯我独尊了,那之下是用宰相统管呢,还是仿照大明各部负责?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且最终朝堂之上顶尖几人就在各位中产生了,给自己,给同僚安排一个什么样的职司也是要好好权衡的东西。

好在一切都没有规制,而且大家也是泥腿子出生,不必纠结太多,几人定了个框架下来就继续向下研究起来。

另外的人也都没闲着,尤其是王老伯几个老者,官他们是不想当了也管不动了,但是爵位这东西可是很引诱他们的,想想自己一个老渔民,老工匠也要挂上镇远公,靖海伯之类的名头,这些老人们抑制不住的童心,也是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研究起来。

虽然这个消息还是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从顶头上司蠢蠢欲动的感觉中,下面人也感到了一丝莫名的兴奋,究竟有什么大事将要生呢?

………【第八十一章 建国大业】………

一份份方案摆上了朱明的案头,又一份份的要么被否决要么重新修改,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内部小范围内的讨论中过去了。

在这期间,苏门答腊岛和自由城一切运转良好,学堂也没出什么纰漏,两地的信鸽驯养也获得初步成功,通讯难度有所降低,许多紧急的讯息可以更快的传达。

而最终两份方案,一份关于政体官员设置,一份关于爵位制度,放在了朱明的案头。

新立之国称为“黑水明国”。这是朱明自己的主意,取“明”为国号的意思暗指自己也是老朱家的后代,大明这个称号也有自己一份。而黑水之意则取自新立之国尚黑,取水德,黑水也是大洋的代指。

朱明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全世界的海洋都要在他的掌控之下,冠以黑水二字也是激励自己不要忘记初衷,让全世界沿岸遍插黑水旗。

而政体方面由于国家尚小,若是弄个三省六部机构庞大运转缓慢反而不美,所以文的只弄了政、法两套班子,武的则是陆、海两军。

行政这套最高文官还是统管全局,直接对国王负责,称为执宰,下设次宰,而除了各地城主只管理当地政务,其他的直属独立设了商部和户部及吏部,主事官员称为统辅,班子和政体以后再慢慢细化补足,一些小的管事部门也按相近的归入了几个部中。

就如自由学堂的教席管理任免还是归入了户部之中,现在也有点按人头设岗的意思,毕竟就现在这些人把整个事情管理的还算顺畅。

法务则把民事和军事都纳入了进去,虽然是两套系统,但也是相辅相成的,毕竟军也来自于民,何况还有民团这一特殊的组织,最高法官称为大制衡,下一级的主官则称为制衡。各地城池设立法官,专管判罚各类案件。

陆军的基本编制还是不变,现在军队人数仍然不多,元帅的头衔还不到下的时候,唯有内定了赵庆升为将军一职,将号伏波。军政是完全剥离开的,各个城池设立驻守官,管理当地维持安全和秩序的驻军。而各个大的军团还是视军团大小由大统领或统领管驭。

海军虽然船只不断增加,但人才涌现的确不多,朱明已经决定等到陈三福出海回来后开个班,好好的从整个军中抽调一批人手来学习海战知识,免得到时要称霸海上反而成为了海上软脚蟹。

政体的计划是定下来了,而方案二则是授爵一事。

公侯伯子男,这是五等最基本的爵位,朱明为了细化,每一级又细分为三等,在这五大等享受国家俸禄的爵位之外,还设立了三等不入流的爵位,从低到高依次为良士、丰勋、上造,以此来鼓励各个阶层的平民,获此爵位的也有免除部分赋税,子女选优进入学堂等各种特权。

所以虽然获得不易,比如战场上杀敌每次都有奖励,可你要凭杀敌获得良士的爵位那也不是易事,新兴的政权人人都有冲劲,朱明这样设置也是为了避免赏无可赏,那就麻烦大了。所以增加每一个级别爵位的待遇,同时也增加获得的难度才是正理。

科举制朱明是不准备搞了,但入学考试他还是需要的,自由学堂每年进行一次入学考试,凡入自由学堂者则成为统治阶级的预备役了,只是自由学堂只招收十四岁以上的学生,意思就是启蒙还是得虾看虾道,蟹看蟹道,各行其道的自己学习咯。各科教材已经都流传出去了,自由学堂也就考这些,不怕你不学也不怕你学错。

一俟方针定下来后,建国之事也就不再成为秘密,一时间公开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领地,就在大年三十朱明将举行登基典礼,随后举国庆祝,明年则不再采取永乐年纪年,而改为泽汉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