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海外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部分(第3页)

朱明不烦劳太子,自个儿坐在偏殿中慢慢等候,一杯香茗,时间倒也过得悠然。

不多时,便有宦官过来通传,皇长孙的课业已完,请先生过去。

朱明想到自己也要充当先生的角色给后来大名鼎鼎的宣宗皇帝讲讲学,心中豪气也添了不少,跟着宦官走了过去。

迎面皇长孙朱瞻基正在礼送着解缙。

此刻解缙还不到四十,正是人生中最最意气风的时候,朱明看他相貌中正平和,正是标准的文人脸孔,虽然瘦弱,但犹如劲松一般挺拔。

解缙也看到了迎面而来的朱明,当下彬彬有礼的施了一礼,说道:“国公爷,有礼了。”

朱明很震惊,他与这解缙不过是在最初的朝贡大礼上见过一次,而且那次人那么多,使者也多大臣也多,朱明自问当时都没有注意到解缙,想不到这解缙现在还能一眼就认出自己,这份过目不忘的本领,牛人就是牛人啊!

“听闻国公幼年在外漂泊,很是有一番不凡的经历,若是下次时间空闲,也不妨与我好生交流一二。”

“不敢不敢,早闻大学士大名,听说大学士幼年就享有神童之名,有个故事曾从到南洋的客商嘴中听到,不知是真是假?”

“哦?下官还有什么故事能流传到那南洋?”

“故事是这么说的:缙年幼,屋中后门上贴春联一副曰:‘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甚是不喜,便想着只有像他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于是命人砍去竹子。不一会,家人便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更是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不知解大人可有此事?”

“哈哈哈,无稽之谈无稽之谈,这事在我小时绝对没有过,不知是哪位好事之徒生生的编造了如此故事。”解缙笑着说道,但朱明看出来了有这样给他童年增加了一丝传奇色彩的故事,解缙的心中还是十分得意的。

“那就不耽误国公给皇长孙讲学,下官先告辞了。”解缙笑着与朱明告别。

朱明拱手与之告别后,转头看向了现在才七岁的皇长孙朱瞻基,只见他瞪着聪慧的眼睛看着朱明,朱明刚才的故事挺有趣的,对于他这种早慧的孩童来说,也算是一个能听懂的好故事了,所以立马在他的眼里,这个能讲故事的朱明在他心中的地位立马上升了一个高度。

“皇长孙可要休息一会儿再听在下讲课?”朱明问道。

“爪哇国公,你讲的是经文还是故事?”

“当然是海外见闻了,这是圣上给我的任务。”

“那就是故事咯,我现在就要听!”

那好,现在就讲吧,朱明看这眼前这个孩童,他就是开创了仁宣之治的传奇帝王,文武双全。却也放弃了他皇爷爷朱棣辛苦打下来的安南土地,让大明对安南二十年的统治毁于一夕,从法理上讲,他沦丧过自己的国土,虽然那块烂地耗费了大明无数的钱粮,但在后人看来,仍是扼腕叹息,否则也不会给南中国制造出那么大的麻烦了。

也许现在就该借着职务的便利给这位聪慧的好坯子灌输一些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是否是个好的选择呢……

………【第一百五十一章 军情司山东】………

这几天朱明把自己结合后来的知识再加上在这个时代的见识和一些些的掺假捏造出来的欧罗巴、阿非利加、玛雅大陆的故事给朱棣、给姚广孝已经说了很多遍了,此刻再从中有选择的挑出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来给面前这个七岁的孩子讲讲,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效果也很好,小朱瞻基是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的会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最后实在是天色不早,连进门来换茶水的宦官也小心翼翼的出言提醒后,朱瞻基才意犹未尽的谢过了朱明。

朱明本以为就此打住,谁知朱瞻基又说道:“今日听先生一说受益匪浅,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知先生有什么东西拿来证明一下这个同样拥有灿烂文化的欧罗巴大陆呢?”说完瞪着狡黠的大眼睛看着朱明。

果然是人小鬼大,这不就是在隐隐的讨要礼物么?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朱瞻基对于西边的那些国家真的是非常敢兴趣,这也是个好现象吧。

“好,我让他们明天就给你送上一个西洋镜和一个万花筒来,这都是从欧罗巴大陆辗转千里流传到我手中来的,你看了这东西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朱明也故作神秘的对朱瞻基说道。

西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