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海外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部分(第1页)

的一块好地,可以说是占到即赚到。

顿时,这书房中都静悄悄的,钱财乃身外之物,但是从古到今,谁又能把这身外之物置之度外呢,听得朱明描绘的东瀛似乎满是金银,这些热血的少年一时竟是痴了。

“而且东瀛人长于单打独斗,对于结阵打斗却并不擅长,不要看倭寇在沿海肆虐,今日本公教众位一个手段,不光能将倭寇赶下海去,他日众位小将军挥师东去,再为大明开疆拓土也是指日可待。”

一席话说得众人热血沸腾,都是坐直了身子来好好听听这位老师有何妙招。

朱明心中感叹一声,戚大将军对不住了,你的鸳鸯阵实在是太好用了,对付小股分散的倭寇简直就是无敌杀器,即使将来真的有朝一日登上日本本岛,狭小的地形也不利于大军团的展开,灵活机动的步兵鸳鸯阵也实在是最好的第一选择。

当下不再迟疑,细细的将这鸳鸯阵的组成要点都倾囊告与了在座的少年。

朱明早先对于这阵势就有研究,只是需要长时间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彼此配合无间的效果,当年他在南洋速成军队时还是选择了相对更为简单的枪阵,此刻将这鸳鸯阵一细细说出,自己心下又有所感应,决定若是回到黑水明国,继续强军之道,定也要演练这阵势,以后对付西方的铁皮罐头时,可能也能收到奇效。

众位少年听到如此精妙的阵型,一时间抓耳挠腮,纷纷设想若是自己训练这样的阵形,要怎样才能好好的统合各人,做到配合无间,发挥最大的功效。

一时间个个都像得了一样珍贵的宝物一般喜不自禁。

而那徐景昌沉默了半晌,一拍大腿,竟是站了起来:“葉国公这三线火器战法还有枪阵,在北边对付元蒙那是最好不过,这鸳鸯阵势,不管东南还是西南,都可堪大用,妙啊”

说完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只求葉国公能收下我,愿为帐前一亲兵使唤”

当下帐中众人不管心中有什么想法的,也都是一起跪了下来,这武人想要建功立业,若没点真材实料还是不行的,即使像李景隆那样混得了一时还能混的了一世么,若能得遇名师,那效用自然是无穷的,这些少年看得清楚,一时之间堂内竟是齐刷刷的跪倒了一片…

………【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的一年】………

第一百六十三章新的一年

年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朱明也知道在这短短的时间并不能教会这些少年太多的东西,好在这些少年虽然曾经都是纨绔子弟,但他们的智力和基因却着实不差,只要有毅力,相信之中出几个名将是不成问题的。(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最后朱明把自己讲过的一些东西又写成了一本小册子,留给这些少年作为备忘。

毛笔字朱明是不会的,仍是效法在自由城时,找来一截木炭,朱明的楷体字还是写得相当不错,只是在黑水明国多用简体字,这简繁的转化花了朱明一些心思而已,半天功夫,就完成了这一本小抄类似的作品。

明天最后给他们讲讲吧,明天就是二六了,正常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年节的关口,这些个少年怕是要安心呆在家里头,后面几天应该也不会出来了。

而朱明心中也打定了主意,明天不光要上国书再次要求人口迁移一事,而且要求大明正式承认黑水明国这个藩属国,若是得不到回应,就像那天晚上朱明自己思索的那样,还是尽快离开的好。

就在这样过年热闹的气氛之下,那些个少年最后一天来拜谢了朱明,只是短短的十天功夫,却教会了这些个少年不少东西,而且徐景昌这些人发现每天早晨锻炼起来,不光身体状态好多了,而且也不会每天都想着吃喝玩乐的事情,而是能静下心来读读书识识字了,这一变化传到宫中,让徐皇后也是高兴不已,这家中要是出了个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徐家的地位也将越发稳固,总算不枉费自己为娘家人操的这份苦心。

在这大明朝过年的气氛比起黑水明国来说更是浓厚了几分,若是说在南洋时朱明非得过年节也有文化同化的作用在里面,在这南京城中,处处洋溢出来浓厚的年节气氛就完全是民众发自内心深处的了。

再苦再穷的人家,也会在这个时候买上两斤荤腥,提回一挂鞭炮,一家人齐齐的聚在家中过上一个团圆年。

朱明府上除了花都,倒全是汉人,虽然带过来的亲卫不少是从小在南洋长大的,但还是十分享受着年节的气氛,整个葉国公府也是早早的挂上了灯笼,置办回了不少年货。

国书已经递上去几天了,但迟迟没有反应,这大明朝廷是过年也不休息的,所以不可能存在什么工作日才处理事情的说法,那这么说来朱棣还是有意不承认自己的这个国家了,用一个国公的虚号就想把自己一直困死在这南京城中么?

朱明心中还是有一阵失落,自己的想法很美好,不愿意与同族兄弟们刀兵相见,但此时更多的是家天下,国家民族都可以往后放一放,朱棣不愿意承认海外一个正式的汉人政权,从他自己的角度考虑,那也确实应该。

但朱明也不会因此就准备对这大明视若仇敌或不闻不问,从朱明的角度出发,自己与这大明是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的,大明的传统利益都在这陆上,北边和西边西南都还有大票的土地,在适当的时候,朱明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提供一些帮助为大明谋取更好的发展。

不管怎么说,这个年节过的还是有声有色,不但自己在府上热热闹闹了一番,朱棣的赐宴也是让在座的各国使节其乐融融各自欢喜。

期间遇到了太子朱高炽,见到朱明他倒是十分热情的打了招呼,但看他脸上的表情却明显有些阴霾,朱明心下清楚,他的弟弟朱高煦应该是越逼越紧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太子党的不少干将都是贬的贬,关的关,太子不好做啊。

过年的赏赐也不少,那些个真正从吕宋满刺加过来的使节才不管什么过年不过年的,只是有吃有喝还有赏赐可拿,让他们实实在在的高兴了一番。

一转眼日子就快到了散元宵的时候,递上去的国书还是没有回应,朱明似乎也被朱棣当成了吕宋使者一样的人物,只是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住,时不时的发下些赏赐,让朱明气闷不已。

这帝王的心术,昨天还倚你为干城,心中大生爱才之心,想要纳为己用,今天就不闻不问,直当你是透明一般,也许明天杀头的命令都到了也未可知。

所以朱明年节后就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出行了,此时黑水阁开业还不到一个月,但也算是朱明第一大消息来源地了,此刻店中小半伙计都换成了信得过的人,每天能搜集起来的流言流语确实不少。

现在最大的风言风语就是帝国北部和西南边界不靖,不光是历来喜欢捣乱的蒙古人,连西南原本老老实实的小弟安南自从胡氏篡权后,又是四处大兴刀兵,频频劫掠周围国家,又是时而软弱请求大明朝宽宥,时而派出些些兵马骚扰边境,让大明不胜其扰。

所以其实朱明也是有些想错了朱棣的想法,他此刻自己的帝国内有夺嫡之隐祸,两个儿子,打压谁也不好,但不打压的话,搞不好又会越弄越大,若是自己这般雄才大略的君王也像当年的唐高祖一般被儿子弄去做个太上皇,岂不是在史书上要贻笑大方。

而外面的边患也是越来越严重,按道理大明开国未久,锐气正盛,周遭有如此烦人的边患实属不该,所以他一直思虑着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事情。

永乐四年的初春,他心中已经稍稍有了些章程,与自己的智囊姚广孝商议后,更加坚定了他迁都的决心,而西南边境的挑衅也已经到了他能忍耐的边缘,一待这个年过完后,朱棣就要采取行动了。

所以朱棣一面操劳国内政事家事,还有边界的一堆烂摊子,对于朱明这个远在万里之外小国的事情,因一开始郑和舰队返回带回诸国使者的荣耀劲头过了后,自然也是没有那么热切了,毕竟这些事情说白了对于大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就这样当成一般的事务拖延下来了。

所以年后看到朱明递上来的要求离开南京城,四处游览大明的秀丽河山,然后自行出海离开的奏折后,想也没有多想,出行可以,但离开必须返回南京城按正式的礼节礼送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