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明末当皇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进击的野猪皮(第1页)

张之厚和杜文焕的抓捕还是比较顺利的,毕竟皇帝要抓人,又没有人愿意跟着他们一起造反。杜文焕手上的兵权在皇权面前也就是摆着看的,抓人的时候,杜文焕养的那几百名家丁完全不敢阻拦锦衣卫。

尽管朱由校嘴上是让锦衣卫把人直接砍了,不过锦衣卫可还不敢这么做。毕竟张之厚乃是一方大员,杜文焕也是一镇总兵,就这么直接砍了,不符合程序啊!

先抓回去让刑部出来审吧!

张之厚此时简直是欲哭无泪,至于吗?不就是瞒报蒙古入寇而已,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不过他实际上还是知道这件事的恶劣程度的,只是存在侥幸心理,并且认为就算是被发现了,也不可能被抓吧!

然而事实证明,不仅被抓了,而且看情况还很严重。他被押上了囚车,一路往京师押送,这简直就是重刑犯的待遇。杜文焕也快哭晕了,根本没想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更严重的后果还在后面呢!

张之厚和杜文焕被押到京城之后,一番审讯下来,又把延绥镇的官员、武官牵了一堆出来。

朱由校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次抄家的机会啊!

抄家自然是不能随便乱来的,否则引起利益集团抱团自保,那麻烦就大了。可是这一次,却有是有非常良好的罪名。

无能、瞒报、欺君!

于是这次抄家和牵连,就变成了特殊情况,并不是针对所有群体。不过陕北地区,并不是太富裕的地方。一番查抄下来,只给朱由校带来了五十多万两银子的入账,不过毕竟是笔横财,就算是一万两也让人高兴。

张之厚和杜文焕则直接被移交给了刑部受审。

黄帝要把这两个家伙斩首问罪,刑部自然是非常卖力的。此时朝中六部尽在朱由校掌控,自然是想怎么治罪就怎么治罪。

于是这次瞒报就变成了非常严重的行为,《大明日报》对此进行了一番报道。不需要什么添油加醋,仅仅数万人被河套蒙古所杀,就足以引起民众对张之厚和杜文焕的愤慨了。最大的愤慨便是指责他们无能,同时欺君也非常恶劣。

舆论再度被调动了起来,刑部很快也拿出了判决结果,张之厚和杜文焕被判斩首,并传首九边。

为了杜绝这样的瞒报行为,沈潅拟了个方案出来,将陕西这样匪盗比较多的省份,列为上报匪盗不计入考核的区域,并且上报后协助朝廷剿灭匪盗,可以算入政绩,从而让地方官员积极处理匪盗问题。

萨尔浒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