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假如光绪不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第一章 历史疑案(1)

一.蹊跷的巧合

公元1908年11月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时分,悲惨一生的光绪皇帝死于南海瀛台。在他弥留之际,病骨支离的慈禧太后命人抬了自己,来到光绪的房间,面无表情的看着他,直到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20个小时之后,慈禧也一命归天。

光绪与慈禧几乎就在同一天死去,如此蹊跷,如此巧合,让时人齐感愕然,惊讶不已,这两人,一个是被幽禁起来的皇帝,一个是实际执掌权力的太后,他俩忽然就这么走了,给多事之秋的清末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

对于慈禧的死,时人并没有太多的议论,她已经七十三岁了,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民谚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找你商量事。”这个岁数死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光绪皇帝死得离奇,他才三十八岁,不是正常死亡的年龄,并且,他是在变法失败后,一直被慈禧幽禁着的,幽禁了十年之久。慈禧频死之际,就是光绪即将复出之时。一个被幽禁了十年的皇帝,心中有多少咬牙切齿的仇恨、肝胆郁结的怨毒,一旦他复出掌权,那些与他作对的人、作帮凶虐待他的人、落井下石者、告密者,这些人怎么办?他们怎能容许光绪活到复出之日!

于是关于光绪的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说他是病死的,有说他是被人害死的,至于害他的人,有说是袁世凯,有说是慈禧,还有人说是李莲英。种种猜测、莫衷一是,因为各种被害死的猜测都拿不出真凭实据,而各种病死的说法又相互矛盾,或者被其他证据证明存在漏洞,光绪的死因遂成为一个历史疑案,在此后将近一百年里,不断地被人探讨、评说、论证、研究。尽管清宫存有光绪的脉案记录,此记录也表明光绪一直有病,而且在死前病情加重,但是时人及后人很多不相信这个脉案,因为脉案纪录可以伪造。如果害死光绪的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害死,自然也有能力悄悄的改了脉案,让光绪的死因就此成谜,沉埋地下。

人们如此关注光绪,探究他的死因,是因为他在清末年间惊天动地的壮举——戊戌变法,在“祖宗之法不能变”的清朝,这是极为大胆悖逆的事,而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这是第一次学习仿效西方政治文化体制,并试图以此改造中国,达致富强的尝试。光绪被慈禧幽禁,最主要的罪名就是变法,而光绪的变法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慈禧健在,大臣多是她的羽翼,光绪无权。可以设想,若慈禧死后光绪复出,中国的政坛将出现地动山摇般的震荡,也正因为如此,光绪终于没能复出,他没能活到复出的那一天,虽然只仅仅差了20个钟头,虽然他一直苦苦的忍耐着,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当年法国的一代枭雄拿破仑被囚于圣赫勒拿岛时,也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脱困而出,他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曾以武力将欧洲搅得天翻地覆,害怕他复出的人多不胜数,因此他终于在那个小岛上死去,与光绪之死极为类似的是,拿破仑当时也被认为是病死的,解剖医生说他死于胃癌,但是多年之后,拿破仑被砒霜毒死的真相大白天下,世人此时才知道,害他的人在他的饮食之中做了手脚,悄悄加入微量的砒霜,让他慢性中毒,当体内的毒性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一代枭雄就再也无法复出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历史疑案(2)

毒死拿破仑的砒霜,在中国有很多别名,比如砒石、信石等等,有意思的是,它还有个发人深省的名字,叫做“人言”。

关于光绪的离奇死亡,在当时和稍后就有许多人言的记载,当然,其中有真有伪,有些记载明显是猜测或道听途说,有些记载则是记载者的亲眼所见。

二.关于光绪之死的记载

对于光绪之死,《清史稿》只有寥寥的几句:“壬申,上疾甚。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中教养,复命载沣监国为摄政王。癸酉,上疾大渐,崩于瀛台涵元殿,年三十有八。”

佚名的《慈禧光绪病逝记实》说在溥仪入宫后,“翌日七钟,御医言帝鼻翕动,胃中隆起,皆非佳象。是晚帝知疾已不起,遂写起最后之遗诏,但含糊几不可读。此诏在皇后手中,初甚秘密。时朝廷又降一谕,言帝病亟,着各省再寻良医,速遣入都。”“下午三钟,太后至瀛台视帝疾,帝已昏迷不醒。其后稍明,侍者为穿长寿礼服。盖礼制,皇帝需服此以崩也,若崩后再穿,则以为不祥。帝不愿穿,至五钟,遂崩。太后、皇后,妃嫔二人、太监数人在侧。”该书又说:“皇帝宾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间无从知其详,此事亦与其他诸秘密事,皆埋藏于李莲英及其亲信小监之脑中。即北京满汉诸大臣,亦言人人殊。关于太后及皇帝同时相继宾天,各持一说,相互矛盾。然欲考察其真相者,亦非无线索可寻。日处忧危之域之皇帝,若一旦得以总揽大权,其必为彼李莲英辈所不利,故一定之势也。”

恽毓鼎的《光绪皇帝外传》记载:“十月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贺太后万岁寿,《起居注》:官应试班,先集于来熏风门外。上步行至南海来,入德昌门,门罅未阖,试班官窥见上正扶阉背,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拜跪计。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试班。上闻之大恸。时太后病泄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十九日,禁门增兵卫,稽出入,伺察非常,诸阉出东华门净发,昌言贺崩矣。次日,寂无闻。午后传宫中教养醇王监国之谕。二十一日,皇后始省上于寝宫,不知何时气绝矣,哭而出奔告,太后长叹而巳。”

御医杜钟骏记述十月十七日给光绪帝看病的情形:“皇上气促口臭,带哭声而言曰:‘你有何法救我?’予曰:‘皇上大便如何?’皇上曰:‘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杜钟骏)退至军机处拟方,予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语。继大臣曰:‘你此案如何这样写法,不怕皇上害怕么?’予曰:‘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此后变出非常,予不负责,不能不预言。’”

光绪帝的脉案记载:二十日,光绪皇帝“目睑微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 二十一日子刻,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志已迷。牙

齿紧闭,势已将脱。”到中午,脉息“若有若无,目直视,唇反鼻搧,阳散阴涸之象”出现至酉刻,“龙驭上宾。”

《清宫锁记》中记载御医周景濂的话:说那时候“帝无大疾,诸臣皆以平和剂进之。”

屈桂庭《诊治光绪皇帝密记》中记载:在十月十八日(阳历十一月11日)当屈桂庭进宫护理光绪时,忽然发现光绪“患肚疼,在床上乱滚”,而且光绪“面黑,舌黄黑”,屈桂庭大惑不解,因为眼前光绪的情况与“与前病绝少关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历史疑案(3)

许指严在《十叶野闻》里记载;光绪病重后,征召各省派名医去医治。江苏巡抚送名医陈莲肪进京,陈到京后数日即被军机处带领上殿去给光绪诊病。陈医生要诊病,却不能直接向光绪询问病情,而要由太后代述病状,皇帝只是不时点头或说一二字以证明太后说得对。太后让陈诊脉,老迈的陈医生跪在地上给皇上诊脉,根本没诊出什么脉象,只是虚以手按

之而巳。诊毕,太后又接着讲病情,舌苔如何,口中喉中生疮如何。不许医生亲眼查看,只能听太后说。太后说完,陈就叩头谢恩退出,根据太后所说记录病案,提出治疗方法,然后交给军机处转送。

《德宗遗事》记载,南书房一个翰林谭某和内伶教师田际都曾对王照说过,皇帝死前两天还在瀛台水边散步,当时很多人听说过这件事。

清德龄女士的《光绪密记》中说:在慈禧病倒后,“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不久长,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待光绪拿了权来和自己算帐,不如自己先下手的好,经过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