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假如光绪不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部分(第1页)

基于大清这样的现状,慈禧在载泽、端方、袁世凯等人的力促与解释下,还是很愿意立宪和实行地方自治的。立宪中的“大权统于中央”这一条,很对慈禧的胃口,慈禧可以借这个重振朝廷的权威。而地方自治,给乡绅们自治权,他们的自治必然大大削弱督抚的权力,使得督抚无力与中央对抗。

预备立宪在慈禧的赞同下,在重臣能臣如张之洞、端方、袁世凯的支持下,在皇族相对开明的王公如载泽等的推动下,紧锣密鼓的开始实施了。

四.中央的资政院与地方的咨议局

1906年,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1907年8月,上谕曰:“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中国上、下议院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按此上谕,资政院很快成立。

1907年10月19日,清廷下令各省筹办咨议局,选举议员。将咨议局作为各省地方议院的初级形态。可以就本省的预决算、税收、公债、地方性法规、资政院成员的选举等事宜作出决议。当然,咨议局还不是一个立法机关,他的决议不是刚性的,不是非执行不可,督抚对自己不满意的决议,可以请咨议局重议,重议的结果如果和督抚的想法还有冲突,则报请资政院裁定。

但是各省都不动,因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选举”一说,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选举,于是只好傻愣愣的相互观望,相互打听“选举”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操作。

在清廷的再三催促下,各省终于开始缓慢的动作了。选民资格的认定,候选人的条件,选举的程序等等,这些东西官与民都不熟悉,因此这个选举活动混乱不堪,也有人趁机作弊,也有督抚不遵清廷所有议员均由选举产生的命令,只选举部分议员,也有闹出其它笑话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选举,其进步意义、象征意义,其对民心的震撼影响,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1908年六月,资政院奏称:“立宪国之有议院,所以代表民情,议员多由人民公举。凡立法及预算、决算,必经议院协赞,方足启国人信服之心。”督催清廷尽快选举议员,成立议院。

1908年8月,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共*,对君主及臣民的权利义务作了规定。该法留给君主的权利极多,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诟病。但是该法的公布,让“君权神授”变为“君权法授”,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必须依照法律才能发号司令了,皇帝也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几千年来充当上天之子的皇帝,终于由神变成了人,在人间法律的约束之下,而且,该《大纲》明确规定法律的制定者是今后就要成立的议院。自此,中国政治的进步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各省的咨议局议员选举在这种气氛中正全面展开了,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省的士绅各展神通,都想被选为议员,于是各种各样的竞争开始了。1908年的11月中旬,各地选举活动鼎沸赢天,正在激烈时候,忽如震雷一声,光绪皇帝龙驾归天,紧接着当权太后慈禧也一命呜呼。中国的近代史在这儿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之后,又是一连串的问号。

大清此刻该何去何从?慈禧光绪之死带来的权力真空又由谁来填补?这些,慈禧已经安排好了,她在光绪去世的前一天,就派人将年仅两岁的溥仪接进了宫中,准备接替光绪的帝位,并命溥仪的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以维持大清政权的正常运转。光绪未死,她就安排好了这一切,这意味着什么?

看来,慈禧知道光绪马上要死,但她是怎么知道的?这中间肯定有猫腻,仅凭慈禧在光绪死前就安排好了一切这一点,毒死光绪的最大嫌疑人就是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嫌疑最大的慈禧(1)

毒死光绪,嫌疑最大的人就是慈禧了,她有最便利的条件,光绪就被她幽禁在瀛台殿内,并由太监多人看守着,要害死光绪,只需她对李莲英或某个首领太监悄悄下一道命令,光绪的命就难以保住,光绪那时虽然拒绝吃慈禧他们弄来的药汤,却不能拒绝吃饭,饭中下毒与药中下毒,效果也没有什么不同。

慈禧毒死光绪的理由也很充足,虽然在表面上,光绪对她一直表示顺从,但光绪内心深处的叛逆精神,慈禧深信不疑。“百日维新”对慈禧的印象太深刻了,光绪为了他心中的目标,是不顾一切的。光绪在被幽禁后,并没有向慈禧真正的投降,当然,光绪嘴上不可能和慈禧硬顶,但他内心的不屈任谁也能看得出来。

在慈禧面前,光绪的外表是柔弱的,但光绪性格中的倔犟,认准了目标决不回头的执着,慈禧知道得比谁都清楚。

甲午之战使光绪在心理上,从一个深宫孺懦的少年变成大清的君主,他是从此时觉醒起来的。多次拜见过光绪的美国卡尔女士,说光绪在亲政之初,“自己并无所谓主张,而对于中国将来之进步,他也漠不关心。”“中日一战后,中国割地赔款,蒙莫大之耻辱,光绪帝方如梦之初觉,慨然以发奋自强为己任,故中日战前与战后之光绪帝不啻判若两人也。”

觉醒之后,光绪急于变法维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徒有一个皇帝的名号,其实手中什么权力也没有,几乎任何事都要慈禧最后拿主意,在这种情况下,倔强的光绪托庆亲王奕劻向慈禧带话:“我不做亡国之君,如不与我权,我宁逊位!”

此后在变法的过程中,与慈禧的冲突多多,但光绪每一次都据理力争。他是在慈禧的淫威中长大的,朝中的亲贵大臣几乎一边倒听慈禧的话,可光绪不管这个,他的倔强由此可见一斑。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幽禁起来,形同囚徒,受到的压力打击与屈辱之大是能够想象的,他在无力反抗下,只得在表面上表示屈服,但他的心中从来也没有为自己的变法懊悔过,他也不是从此闭门思过,谨小慎微,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事也不敢做。光绪不是这样,他以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不屈。《光绪帝外传》记载说,光绪在幽禁他的瀛台转悠,转进了看守他的太监住的屋子,一个太监在看《三国演义》,光绪顺手拿过书来翻了几页,喟然叹道:“朕并不如汉献帝也。”这话,是公然在为自己鸣冤叫屈了。一个被幽禁的皇帝,生死握于人手,敢这样公然叫屈,光绪真的是前无古人。

对于这样一个不投降、不屈服的光绪,慈禧怎能放心,如此,慈禧毒杀光绪的理由就充足得很了,因为,慈禧绝不能留下一个自己不放心的人日后掌权。但是,慈禧为何不早早废掉光绪,却要在最后时刻毒死他呢?

一.难以废黜的光绪

其实自戊戌政变后,慈禧就有了废掉光绪的想法,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这是废掉光绪的第一步。

载漪,爱新觉罗氏。满族。嘉庆皇帝第三子敦恪亲王绵恺之孙。1860年过继给瑞亲王绵忻为孙,袭贝勒爵位,1889年加郡王衔。1893年,授御前大臣。1894年封瑞郡王,其妻为慈禧太后之侄女。载漪为人“性清暴躁,举止粗鄙”, 光绪皇帝被幽禁后,慈禧与荣禄密谋徐徐废掉皇帝,慈禧问计于荣禄。荣禄献计,说:“皇上春秋已盛,但是一直没有皇子,在皇族宗室的近枝中,选一个孩子为皇上的子嗣,兼承同治皇帝的祧,接来养育在宫中,为大阿哥,这孩子就是皇储了,然后瞅机会扶他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