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假如光绪不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几次欲废黜光绪却未能如愿,或许是无法废黜的现实让李莲英害怕,或许是李莲英本来就一直试图讨好光绪,只不过之前光绪是掌权的君主,他想讨好也没有机会,如今光绪成了阶下囚给了他机会,所以在这之后李莲英的表现相当不错。

厚黑教主李宗吾评论这以后的李莲英,说:“李莲英在慈禧与光绪的斗争中,是始终站在慈禧的立场上的。但在表面上,他对光绪深表同情。光绪被囚禁在瀛台时,慈禧派人送给光绪的食物,有时是馊臭的。李莲英常以请安之计,偷偷的在衣袖中藏些糕点带给光绪,是光绪感恩戴德。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皇室避难于西安的路上,李莲英见光绪衣着单薄,当着众人的面,马上脱下自己的外罩给光绪披上。一路上问寒问暖,照顾得尽心尽力,连下人都为李莲英的善良所感动。”(李宗吾《小人之智厚黑术》)

说李莲英善良,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说李莲英很善于找机会,那应该是不错的。李莲英在光绪遭难之后,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尽可能的利用这个机会,来改变他与光绪的关系,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李莲英的做法都是明智的。

信修明的《老太监的回忆》中,也记载了在西狩路上李莲英*给光绪的事,说得比李宗吾更详细一些:

次日李莲英看见皇上抖身寒战,近前视之,说:“万岁爷冷吧?”光绪说:“出宫时,仅穿一布衫,如何不冷。”李莲英急忙将身上的皱稠棉袄脱下,跪而进上说:“不嫌奴才脏,请穿上。”说罢泪珠满面。光绪说:“谙达(满语,皇上的老师称谙达)你呢?”李莲英说:“奴才冻死一万个有何可惜。”光绪在一路之上,都是由李莲英侍候,皇上能安然抵达太原,皆是李莲英的保护。

第五章 李莲英的嫌疑(4)

信修明在清末时考过水师学堂,考过太医院,均未成功,家贫无奈,这才在1902年他23岁时,自阉入宫,当了太监,李莲英怎样做事,为人如何,他是亲眼见过的,李莲英与光绪的关系怎样,他即便不是目睹,也肯定听其他太监讲过,所以信修明的这段记载不会是无稽之谈,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信修明对李莲英颇多美言,特别提到在两宫回銮后,光绪与李莲英的关系已经十分融洽,当然,他看到听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但至少可以说,在表面上,李莲英已经和光绪化解了矛盾。

从西安回北京的时候,光绪帝也备受慈禧的折磨,在饮食睡卧上故意整他,这是李莲英化解矛盾,感动光绪的好机会。《德宗遗事》记载了銮驾到了保定时,光绪因寒冷无法入睡从而得到李莲英帮助的事:

保定行宫太后寝殿铺陈华美,供给周备,李莲英室次之。皇上寝殿极冷落,宫监及内务府诸人趋奉太后事毕,各散去.饮博或休息。李莲英伺太后已睡,潜至皇上寝宫,小阉无一在者。上—人对灯兀坐,莲英跪安毕,问曰:“主子为何这时还不睡?”上曰:“你看看这屋里,教我怎么睡’”莲英环视之,时正隆冬,宫中除硬胎之坐褥椅靠枕外,无他物。莲英跪抱皇上之腿痛哭曰:“奴才们罪该万死也。”莲英出,旋抱衾枕至曰:“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他们为奴才所设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已无法也。”余尝闻上驷院卿福启言,上还京后,每追念西巡之苦,曰:“若无李俺答,我活不到今日。”

王照的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侍旦,膝前呜咽老黄门”,就是咏这件事情的,诗中“蔑主惟知太后尊”的人,是指那些只知道巴结伺奉慈禧的一干势利太监,而“膝前呜咽老黄门”,自然是指李莲英了。

由于李莲英的刻意示好,也由于光绪被幽禁后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藐视或者鄙视李莲英,两人的关系终于从过去的矛盾中走了出来。西狩回銮之后,他们两个在表面上已经敌意尽消,光绪去慈禧处如果见到李莲英,会亲切地和他说几句话。李莲英对光绪也很不错。光绪病重辗转待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李莲英暗地里问皇后隆裕:“万岁爷病已沉重,皇后为何不去瀛台看视皇帝?”胆小的隆裕不敢去,说:“没有太后的旨意怎么敢去呢?”李莲英说:“太后这些天也病得厉害,这是非常时候,快去吧。”

李莲英能在慈禧的手下做事情做得滴水不露,长时间侍奉这个难以侍奉的人,而始终得其宠信,这本身说明李莲英绝不可能是个简单的人,也绝不可能是个只顾以势欺人狂妄自大之徒,他是机灵而又谨慎的,权势熏天却总是以低姿态出现,并且,尽可能的将事情做得相对厚道。《清宫琐闻》还记载了一件他善于替人消灾的事:

养心殿者,前清御朝之所也。严冬窗破,北风吹面,景帝(光绪的谥号为景帝)不能自支,因语立山,以纸糊之。是立山方有宠于那拉后(即慈禧太后),闵景帝苦寒,随不请那拉后,糊之以纸。明日,那拉后大怒,诏景帝切责曰:“祖宗起漠北,冒苦寒立国,汝乃听朝而畏风耶?”午后招立山批其颊,祸且不测。李莲英素厚立山,即大呼曰:“立山滚出。”立山悟,因仰跌地上,果翻转数四,直出帘外,那拉后为之莞尔。。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李莲英的嫌疑(5)

本来极可能是一场大祸,被李莲英巧妙的就化解了,消于无形,这个太监的见识和本事的确非比寻常。那么,这样的李莲英,他会去毒杀光绪吗?

四.李莲英毒害光绪的可能

德龄女士的《清宫禁二年记》中,有一段关于李莲英的记载,其中也牵扯到了慈禧,是一个名叫长寿的宫女在私下悄悄告诉她的:

尔固不之知也,此间之黑暗,尔尚毫无闻知,其悲惨与苦难.诚非尔之所能臆度者。吾知尔得侍慈僖故,欣慰必甚,且将以宫眷自荣。惟尔新至,其日月尚未至焉耳。渠今待尔诚极慈善,但尔久于此,渠心厌怠,尔将知彼行为矣。余等居是久,故宫闲生涯,亦知之甚悉。彼李莲英者,方于慈禧太后后,以执掌宫中事,想尔早有所闻矣。吾等无不畏之。彼固伪为不能惑诱老祖宗者,然凡有所惩治,无不由伊议定,为余等所尽知之者。故余等苟获yan尤,率挽伊为之开脱。渠恒谓无力足以左右太后,且不敢多言,言多必遭垢责云。余等无不根太监者,以其恶劣也。渠辈以尔方得太后之欢心也,与尔辄作傲岸之礼貌。此余等所亲见者。其状如此,久之恐将如余辈,非尔所能堪者矣。老祖宗性极无恒,今日爱是人,翌日则恨之如毒。存心深,而恒人辄不得其当,虽皇后也,亦畏李莲英甚,视之殊有礼。质言之,无一人而不敬礼伊者。

德龄女士长居西洋,回国后为慈禧请入宫中,非常礼遇,待若贵客,德龄当时只是一个少女,并不懂宫中的情况,可能对于李莲英只是以一般的太监看待,忽视他的存在,因此这个宫女才谆谆告之,要她留意。宫女的这一段话,几乎将李莲英活画了出来:因为他得慈禧的宠信,所以掌宫中大权,人人都畏惧他,但他总是假装很难在慈禧那儿进言,不过显然宫中人并不相信他的这种假装,犯了错,总是去求他。大家能总去求他,说明他还是替大家办事的,非原则性的错误,估计他将慈禧哄一哄,也就过去了。因此上,宫中人既畏惧他,又离不开他的帮助。

想来李莲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并不是盲目的只帮助慈禧来整治、折磨宫中的那些奴婢,他不是虐待狂,他借着慈禧的威风,让众人畏惧的同时,还希望大家能对他感恩戴德。这就是李莲英的手段,事实上,李莲英对待光绪皇帝,也一直在使用这两手。先是在慈禧处大进谗言,等慈禧大怒下整治光绪时,他又替光绪求情。自光绪被幽禁之后,已经没有了威胁李莲英的现实能力,这时李莲英转而以表面上的同情、爱戴为主,以化解光绪对他的仇视,光绪由于处境艰难凄惨,不得不接受来自于李莲英的帮助,也不得不表面上对李莲英表示礼貌,但光绪是否真正忘掉了对李莲英的仇视,原谅了他做慈禧的狗腿子这个事实,则只有天知道了。李莲英自己恐怕也不敢确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莲英对于是否毒杀光绪,在内心应该是矛盾的。如果他已经成功地感化了光绪,那么毒杀光绪就太可惜了,因为慈禧死后,光绪复政,一个对李莲英心存感激的皇帝,将会为他继续带来权势和诸多其他好处。但是如果光绪对李莲英的礼遇是假装的,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种自保措施,而仇恨仍在心中从未忘却,那么光绪复出时,就该李莲英倒霉了。

在这种进退两难时候,如果袁世凯说以利害,劝李莲英与自己携手毒杀光绪,李莲英会动心但决不会动手,因为李莲英无法确知慈禧是否立刻就会死,慈禧如果还暂时死不了,那么李莲英在这类大事上,只会听慈禧一个人的,这也是几十年来慈禧一直宠信他的主要原因。

与慈禧共进退,永远站立在慈禧的立场上,这是李莲英的信条,他就是凭着这一点,才能持久的大红大紫,所以,李莲英如果毒杀光绪,必是得到了慈禧的命令或者暗示,在慈禧未死之前,袁世凯还没有能力在这类大事上说动或左右李莲英。

。 最好的txt下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