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部分(第1页)

所以数月之来,南照殿的药库里,从不曾短了这两味,虽然丹炎草产量不多,但宫里几乎没人用,历年积攒下来也有不少。

“你去把手头上所有的丹炎草和地脉根都烧掉。”王珍下令道,此时她一双素手再次托起瓷盅,又抿了一口,方才微微有些烫口,现在温度正好。

“千万不要让人看见。”她说完,将这一盅苦药一饮而尽,然后把空了的瓷盅交给赫拉尔佳。

“可是……”

“不用多问,将这件事情做好就行……其余的,只能听天由命,你下去吧。”王珍道。

虽然心头疑惑,赫拉尔佳只能听令行事,于是她捧着瓷盅恭顺而退。

……

西勒哲,不要让我失望,拜托了,王珍心道。

……

铁尔罕是一位以善战闻名的君王,他在登上汗王之位前,便是大于第一勇士,生平大小战役无数,未尝败绩,实乃有勇有谋。而大域虽名义上由其父巴拉尔汗王统一,但这个统一却是在他手上真正实现的,他的成就,可谓是大域第一人。

他在实现统一之后,一改过去血腥杀戮手段,勤于政事,举贤纳能,从善如流将大域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人心安定和睦。

作为汗王,他在臣民心中已经建立起不可比拟的威望,此番南原两国无端来犯,大域人民面对国破家亡的威胁,本能的生出在恐惧之心,而这种恐惧随着战事的逼近,又逐渐转化成了强烈的愤慨。所以此时他们那位战无不胜的汗王领军亲征,便如一面高高举起的旗帜,让人们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和希望。

可以说,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铁尔罕身上所具备的凝聚力,不止鼓动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也将他的臣民凝聚在了一起,超越各部族之间内部矛盾,大家共同团结在一起抵御外敌。

大域是个骁勇血性的民族,人民生的高壮且个个擅骑,平日里养马放羊便是民,遇战事抄起武器便可为兵,面对这样的对手,无论是何人都是绝难以轻易达到取胜的目的的。

半月后,大域与南原两国的军队便在边关附近布下了开局之势。

此番虽是两国来犯,大域汗王铁尔罕心知肚明,必然是大政朝为主,臻南国为辅,而之后臻南不算凶猛的布局攻势也正证明了他的这一推论是正确的。

与臻南对敌的大域守将以汗王之前定下的以守代攻之策,引臻南军深入,在易守难攻之处展开防线,又以几路骑兵或抢夺粮草,或对其骚扰,大施疲军之计。

而臻南大军领军的,乃镇远大将军朱浩原,此人年方三十,出身将门,亦是孔太师的外甥,自少年时开始得志,故虽有些才干,却难免有心高气傲,自命不凡之症,他颇有些看轻大域的这些“北方蛮夷”,一路而来气焰高涨,见敌人且战且退更是得意非凡,本以为可以继续挺进,却突然被拦在了大域防线之外,久攻不下不说,又因水土不服,军中马匹突发疫情,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他不知道是大域下毒所致),粮草也屡屡遭抢夺,顿时焦头烂额起来,也逐渐失了声势……

总之,对臻南那方的战局,在开战后的一个月里,因大域占着地利之便未让其讨得便宜。

铁尔罕算算时日,估计国师马祜刺也该到达了臻南国都,他焦急的等待着回信,只要求和事成,他心头的石头便去了一半了。

此番既然是求和,那么必当付出代价,各国之间邦交无所谓什么信用交情,不过都是利益关系罢了,大域与臻南并无仇怨,而对于他们而言,不用兴兵付出死伤的代价,就能得到好处,未必不会动心,所以只要马祜刺能敲开第一道门,后面的事情就不难了。不过这关头,大域势弱,臻南必定会狠狠敲上一笔,这里面的尺度他已经全然交给了马祜刺去把握。

与臻南的战局且先不表,目前铁尔罕的心头大患乃是来势汹汹的政朝。

这场战祸名义上是政朝对上了大域,而实则是以李错之名坐上政朝丞相的苏爷,与大域汗王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他们之间积怨太深,毫无任何转还的余地,真正的至死方休。

政朝此次是以二十万之众的雷霆之势出兵,为帅者姓田名荆,乃是一名老将,经验老道,尤善布阵。

田荆原职上虎将军,其资历和行军作战的能力也算上佳,却在行武元帅上官无伤之下。

这个行武元帅是英帝登基之时所封,原职征西将军,便是王珍旧时好友上官衷之父。

其实原本李相属意的就是让此人领兵,上官无伤历经三朝,军功赫赫,威望不比寻常,对政朝怀着一颗忠贞之心,但他心性顽固,对英帝之死怀有质疑,对继位的新帝周煦阳失望,对把持朝政的李相愤慨,因而在任命他对大域行侵略行径之时,当场拒授不接。

虽然他如此不给面子,但李相却意外的没有为难他,因为他深觉此人实乃愚忠之人,若是换了是他,必当领了军权然后跑掉过头来清君侧,自己坐大。

所以他相反很庆幸,回头退而求其次,改寻了一个好控制,又有军事才干的人为帅,便是田荆。

田荆为帅之后,也想以战功来奠定自己的地位,因而对这次战争尤为重视,他将二十万大军分为上、中、下三路,由飞麒将军李义常领上路军、自己领中路军,龙威将军许文庭领下路军,从三方挺进,目标直指大域王都鹰城。

那铁尔罕又岂是省油的灯?命旗下大将葛多罗、哈刺尔为左、右将军前去阻截其两翼,自己则率大域王军来会会这远道而来的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