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天下文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管仲知道,新驾辕的大牲口一开始都不咋听使唤,由着性子乱跑一气,姜小白就处在这个状态,多说没用,让他自己撞几次墙吃点苦头,准老实。就说,国君性子急,碰碰钉子也好。

鲍老师有点着急,担心国家受损失。管仲劝慰他,说不会,工作我还在做,乱子也能很快解决,就是花些时间;别的诸侯没有你我这样的大臣,齐国尽管暂时不能领先,但也不会被拉出多远,还到不了挨打的地步。

管仲话虽说得很有把握,其实心里也没底。这些问题要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钱和时间。干部问题好解决,只需要一段时间的教导。而钱的问题最重要,也不容易解决。没钱,贫富悬殊,大家心里不平衡,社会矛盾就多;生活艰难,就为吃饭发愁,其他啥也不会讲究;人穷志短,容易走歪道,发不义之财。大家都有钱,生活富裕,闲暇之余就开始讲究,多学习,讲礼仪,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这就是管仲的另一个改革理念:仓廪实而知礼。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赶车的艺术(4)

挣钱要靠贸易和税收,这两项都要靠商人,而你这里天天有人扛着大戟搞集训,随时准备打仗;贸易变成冒险,谁都得心里掂量掂量。所以如何解决混乱的根源,管仲心里根本没谱。

唯一能让管仲心里有底气的就是农民。农业国最重要的自然是农业,而农业的主体就是农民,农民稳定,国家自然稳定。即使是现在的工业国,解决不好农民问题,也一定乱套。因为农民掌握着人类生存最根本的一种资料——粮食。这也是管仲敢说那一番话的原因。

为了兑现自己的判断,管仲只有放开胆子搞活经济,制定了多项商人的优惠政策。于是,就有很多要钱不要命的商人积极来冒险。

姜小白埋头去搞了战备,管仲抓农业和经济,俩人是各干各的。这样过了一年,农民继续稳定,经济也见起色,税收增加,国库有了余粮;可是管仲的判断没兑现。齐国更乱了。

农民老实,饭越吃越饱当然不折腾。商人都有买卖做,竞争不残酷,就犯不上拿良心去换钱。工匠们忙于工作,没时间从事打老婆、孩子的业余爱好。这三类人都很踏实,乱的根源在士人。

社会上的钱多钱少对士人的影响不大,因为他们是一群不操心经营的人,不然也不会到了战国就逐渐破落,凭身份去混饭吃。只有士人可以做高官,其他农、工、商只能混个小职位。所以,他们的追求起点比较高,吃饱了不混天黑,名声和地位是他们爱操心的事。

在齐国的新形势下,有些士人道德高尚,凭本事吃饭;而有些人觉悟得比较早,混水摸一把的嗅觉很灵敏,看好机会就纷纷争取进步。官职就是那些,不能随着求职人的需求而浮动。伸手的人一多,摸得上和够不着的人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引发争执。大家都是能文能武,说不明白不怕,直接武力解决,让你明白明白。于是,朝廷里经常发生官员集体斗殴,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你死我活的情景层出不穷,高官抡宝剑对扎的场面蔚为壮观。

鲍老师实在看不下去,又跑来找管仲。说;老死人,可不是好事。

管仲回答;是好事!重点应该在人才,而不是蠢才。这些贪官的人,死就死吧!

看问题的高度不同,鲍叔牙没啥说的,只好回家再想想。

姜小白不嫌乱,还一个劲儿地添乱。在这一年向鲁国发起了进攻。因为上次鲁国救援宋国最积极,贡献也最大;所以姜小白为解恨,先拿它开刀。第二次长勺之战爆发。齐国还是大败。

失败的原因是,农民过上新生活没几天,比较留恋这段美好的时光,不原意立刻送命。姜小白不灰心,誓将撞墙活动进行到底,发动全国组织军队*鲁国,显示出把南墙撞塌的决心。管仲照例阻止,姜小白照例我行我素。

而这一次,管仲的改革威力开始显现。由于“作内政而寄军令”的作用,姜小白很快召集了十万战士。当然,这么多人都手持烧火棍上阵也没用,需要武器。而齐国武器不仅充足,而且精良。这得益于管仲的另一项举措,命令犯罪的人根据情节轻重,拿不同的武器装备来抵消。大家为了自由的可贵,破财免罪,积极配合;而且,拿犀皮甲或一枝大戟来换人头,价格很公道。所以武器不仅国家制造,还经常有民间犯罪人士捐助。征集五千辆战车不费吹灰之力。

面对这么强大的敌人,以“一鼓作气”闻名的曹刿同志,以“一鼓作气”的架势,连败了好几阵,彻底泄气,全然没有登高望旗帜、跳车看车辙的指挥若定。于是,鲁国这面不很结实的南墙,没等撞就坍塌了。割地投降以后要求会盟。

管仲照例阻止,正在兴头上的姜小白当然不能放过出风头的宝贵机会,就去。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管仲明知危险在即,也横下一条心,跟着去。这不禁让人想到,同一个时代,又同为“仲”字辈的郑国政客祭仲足先生。祭老先生在郑国君姬子亹执意参加会盟之前,劝阻不成,以突发疾病为由,拒绝同行。结果姬子亹被姜小白他哥——姜诸儿干掉,安然无恙的祭老先生继续在国内搞他的国君换岗工作。这就是大政治家与小政客的差距!

会盟当天,姜小白不出意料地被绑票。但行动的主角不是《史记》上说的曹刿(沫),他只是胁从。主犯是鲁国国君,姜小白的大外甥,鲁庄公。他手持利刃,要求与姜小白一同潇洒地挥一挥手,共赴阎王殿。

管仲一改从前有危险就跑路的老习惯,冲了上去。被帮凶曹刿(沫)持剑拦住。只好对梗着脖子仍坚强不屈的姜小白大喊:“请君上还地,划界。”

姜小白就坡下驴,表示没意见。鲁庄公只想要回割让的土地,找回面子,并不真想和小舅一起去阎王殿喝茶。所以,目的达到,就把姜小白放了。但临走没忘让姜小白按个手印。

安全回到国内,姜小白彻底听话,服从管把式指挥,老实拉车,小心赶路。他知道,自己信马由缰地乱跑,几乎跌进沟里,幸亏管师傅挺身而出,才没车毁人亡。再细一想,以前管师傅说得都对,这么好的人才上哪找去?数遍全诸侯,半个都找不出来。而自己就是听不进去,不应该!

思想通了,工作就更有劲头,齐国的改革渐入佳境。

其实,真正让姜小白思路豁然开通,眼前一亮,忍着一肚皮鸟气重回老路苦干的;是管仲的一个秘密计划。这个计划让他相信,不用带着人去拼命,做老大的愿望就能轻松搞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有一种更锋利的武器

柯地会盟之后的鲁国,很长一段时间都享受着和平的恬静。姜小白既没报复,也没毁约。好像这次会盟是在友好的,和睦的,互相尊重的气氛下结束的。没有付出代价,就要回了土地,还换来了和平;虽然损失了些“礼仪之邦”的好名声,但是我们有史官。而平静中,往往孕育着更大风暴的来临。

曲阜很快来不少的齐国商人,采购的物品只有一种,布料。鲁国产的布料是一种未染色的中等丝织品,本地叫鲁缟。齐国的布料质地比这要好,细致,叫齐纨。大概最近齐国流行返朴归真,所以商人们都跑到鲁国来采办鲁产布料,运回国去发笔小财。而且来的所有商人口气都挺大,基本是有多少,要多少。价钱上也痛快,只要有货,价格好说,还给现钱。

齐国确实流行。国君和大臣带头做了表率,并号召全国人民跟上潮流,并下令禁止国内搞纺织,逼得大家不得不紧跟。而且有优惠,收购多的商人有奖励,布料卖得便宜,国家赔本赚吆喝。

面对这样的好福气,如果不心安理得地接受,确实对不起仗义的齐国人民。于是鲁国上下都搞起纺织。也有人比较沉着,认为这不过是一时的冲动,长久不了。可到后来,鲁缟的价格越涨越高,需求也像个无底洞,产多少,走多少。沉着的也沉不住气,加入到全民大纺织的运动中来。这个东西来钱快,利润高;所以其他行业的人也纷纷改行,种田的扔了锄头,工匠撂下锤子,都回家帮老婆搞纺织创收。反正是鲁国上下家家纺线忙,户户机杼响。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仅十三个月,就到头了。就在大家准备扩大再生产,抱个大金娃娃的时候;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收购停止,齐国人换了嗜好。纺织生产没法再干,但大家也不着急,这些东西放着也坏不了,等着齐国下次流行再说,反正钱都赚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