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吾乃大官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部分(第1页)

……

……

又至西厢,只不过当初的青莲不再,当初的无赖书童成了少爷。林岚一阵恍惚,只听得墙角传来咽呜声。

他朝那望去,只听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

“你干什么!”黛玉忽然一惊,花锄刚刚放下,这装花的花囊却被林岚给夺了去。葬花的凄美进行到了一半,就这样被无情地打断了。

“你要葬花,你问过这花愿意吗?”

黛玉哭哭啼啼,说道:“花能说话吗?”

林岚言辞犀利,“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只图自己眼明心净,将它葬于花冢,怎知它心甘情愿化作养料,回馈母树。万物轮回,皆有定数,何须你来葬!”

黛玉被林岚一通数落直接吓蒙了,竟然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人总要乐观一些,总是哭哭啼啼,颦眉哀叹的,伤身伤神,何必呢?”

黛玉不知说什么才好,一副凄然姿态,看得林岚很是心疼。

他扶起黛玉,说道:“我并不是责怪你什么,只是总这样哭哭啼啼的,身子能有什么起色。既然身为你的兄长,总盼着你好,莫要再这般自愁了。”

“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何人的句子?莫不是大兄你所作的吧?”

林岚一愣,这小妹还真是个诗迷,顿时一笑,说道:“自然不是我,一位姓龚的山民所作,只是道听途说来的。”

黛玉细细品味着诗句之中的哲理,呢喃道:“那一定是位高人。”

第143章 黛玉论诗

林岚不奢求自己的一番话就能够让黛玉改变性格。这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她,或许能让这个多愁善感的漂亮妹妹乐观起来。

葬花一事,自丛林岚的一通解释,黛玉也就释然了。本来嘛,花开花落,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偏偏有诗性之人,天性就有一种自然的伤感,莫名的流泪哭泣,所以才有这样那样,咿咿呀呀的闺阁幽怨诗词。

林岚的几首好诗词,同样是黛玉对林岚态度大为改观的原因之一。

《水调歌头》、《青玉案·元夕》以及那首有些耐人寻味的《凉州词》,都让黛玉对自己这位诗魁长兄倍有好感。

年轻人作诗填词,往往追求辞藻华丽,亦或是情景上的唯美,忘记了诗词本来的意图,是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林岚所“作”的三首诗词,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也是令黛玉羡慕崇拜的地方。

整日闷在房中自然会抑郁忧愁,马上就要清明了,林岚打算着过了清明再去金陵,在家中闲来无事,便答应了黛玉,一起探讨诗词。

一听探讨诗词,东厢伤势恢复差不多的宝二,也凑了过来。林岚本欲打发他离去,但架不住黛玉劝说,只让宝玉坐在自己的另一边,免得两人再擦出什么火花来。

本来宝玉以为自己有两把刷子,在林岚面前可以出出威风,结果从黛玉手中接过林岚的几页诗稿,顿时就不说话了。

黛玉将一些诗稿交到林岚手上,说道:“兄长,这是元旦前后,贾府的几位姊妹们作的诗,请兄长点评指点一二。”

林岚看到这诗稿第一页就是这傻宝的诗,便扫了一眼,缓缓吟诵道:“有凤来仪。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工整倒是工整,不过刻意追求韵脚、工整,却忽视了整首诗的灵动,读来无感,倒像是一根根木条随意堆砌着,虽然细看,每根木条上有细琢纹饰,但失了灵气,还谈什么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