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吾乃大官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部分(第1页)

刘掌柜见到薛劲怒气压了下去,连忙起身,站在薛劲身边,说道:“都打听清楚了。对头的东家,是当初包家那赌鬼的儿子。”

“包成?”

“对,就是他!”

薛劲眯缝着眼,呢喃道:“前几月才将乌衣巷的宅子卖了,我还以为他服软了,没想到在这里给我杠上了!”

“东家,咱们怎么办?要不要告诉老太爷?”

薛劲眼神狠戾地扫过来,道:“你是觉得我掌控不了局面?”

刘掌柜的身子一颤,赶紧低头哈腰,说道:“不敢不敢,只是这次对面明显是有备而来,咱们还是得多长个心眼。”

薛劲抚摸着手上的扳指,缓缓道:“咱们先观望着,五钱银子一匹布肯定是赔本买卖,我倒要看看,他包成能撑得了几时!咱们薛家的布,就是一匹都卖不出去,也不少一分银子!”

……

……

“哈哈,今天真是痛快之极。你们俩位是没看到,薛家布行的掌柜,一脸吃了苍蝇屎的样子,别提有多难看了。咱们的兴隆布行,差点被搬了个空,这生意做的,都不用吆喝,这些人自个儿就开始疯抢。”

林岚喝了一口酒,说道:“布卖一半的价钱,搁你身上,你不抢?”

薛蝌有些激动地说道:“多谢两位鼎力相助,薛某这就回薛府去,在大父面前探一探二伯的底。”

“唉,薛兄,莫要急。”林岚劝阻道,“现在才哪到哪。在下料定你二伯如此刚愎自用,是不会将这桩事捅到老太爷那边的,所以你若是恶人先告状,难免惹得老太爷不悦。”

薛蝌眉头一皱,说道:“那依林兄该如何?”

“薛兄这段时间就别与咱们往来了。被人看出底细来,难免在老太爷心目中失分,毕竟合着外人,绊倒自家人是见不得光的事。”

“对对对,林兄所言甚是。”

“这段时间,你就尽量和你大伯多多交流。一来,他手头如今还掌握着薛家一半的生意,你若是能够帮衬着打理,也对你将来掌管薛家生意有帮助。二来,令尊故去得早,若是没有一个能提携你的长辈,你这想要一步登天确实有些难,想要进入老爷子的眼皮底子里,等布庄的生意不行了,你接手过来,咱们一合计,让你起死回生。”

薛蝌眼睛一亮,说道:“看来林兄心中早有计策,事成之后,薛某一定涌泉相报。哦,对了,舍妹对于林兄的诗才倾慕已久,这是舍妹所作的几首诗,还请林兄他日能指点一二。”

“令妹是……宝钗?”林岚问道。

薛蝌说道:“不不,宝钗乃我那大伯之女,去了京师选才人,没有选中,留在了贾府做客,舍妹芳名宝琴。”

林岚点点头,将诗压在手下,说道:“有机会一定讨教一二。”

薛蝌笑道:“我这妹妹,可不输大伯家的那位,长得也是花容月貌,金陵不少才子想要摘花,都被我那妹妹拒之门外。林兄之才,能得舍妹芳心,可要抓紧了。时候也不早了,那薛某告辞了。”

林岚和包成起身相送。等薛蝌走远了,才回到位子上。

包成笑道:“这薛蝌就差说出要将妹妹嫁与岚哥你了。”

林岚喝了一口酒,笑道:“你又知道了?”

“可不。这与外人谋事,哪有跟自己人来得安心。这事情将来若是真按岚哥你的安排发展下去,这薛家布庄的供应,自然得由你来掌控,等于说捏住了薛蝌的命门,这若是大舅子和妹夫,生意自然好商量,你说是不?”

“呵呵。”林岚看了眼屋外,暑气未散,天儿依旧闷热,南方的秋若是来了,也是一夜之间的事。

包成说道:“只是岚哥,你不怕养个白眼狼吗?薛蟠、薛贵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咱们与薛家无冤无仇,虽然薛蟠、薛贵讨人嫌,但是薛蝌我看来本性不差,咱们能扶植他上位,借着薛家在金陵的实力,能活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呵,我看岚哥你是惦记着人家的妹妹吧?”

林岚瞥了眼桌上的诗,是首赤壁怀古,呢喃道:“女子不作闺阁词,倒也是个奇女子。”

第160章 收购

新棉大批量的收购,也让庄园内如今扩大到一百多台的织布机每天都能都不间断地产出上百匹布。开始的时候,作坊里的布还特地拿到染坊去染成不一样的色儿,后来包成发现这完全是多余的。

到兴隆布行来买布的,完全是冲着低廉的价格。管他什么色,只要抢得到就是赚。包成也是精明,发现了有些偏远的布行,竟然看到商机,这外边收购一匹布得六钱银子,这里卖五钱,自然是从兴隆布行批发来得划算,一窝蜂地过来狂买。

为了保证生产跟得上销售,兴隆布业第三日开始就搞了个限购策略,一人限购半匹。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库存跟得上销售,不至于店内没布卖,也能让那些一门心思想要掏空兴隆布行的歹人设置了点阻碍。

限购带来的好处,就是要买布的人都能买到,还能够限制住布匹的日销量。不然真的是每天数千匹的卖,作坊里的工人不眠不休,也不可能有如此疯狂的效率。

兴隆布行前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避免一窝蜂的哄抢。招来的掌柜、伙计都按照林岚的吩咐,老神自在地丈量裁布,可以放缓了卖布的速度。东家不急,他们也安乐。

薛家布行的生意惨淡,一干伙计蹲在门槛上,眼红地看着对头兴隆布行火爆的生意,也是有些无奈,谁叫人家的布便宜呢?

一匹布,棉絮的成本倒是不多,五分银子能够买上一堆,关键是工时耗得多。一个农妇,一个月能出一匹布得是要起早贪黑地赶才赶得出来,像林岚作坊之中那样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在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为主的大京朝,连苗头都还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