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图解养育男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2页)

男孩为什么既被称为“捣蛋鬼”,又被称为“创造王”?

男孩为什么在学习方面不如女孩,并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为什么小男孩在长成男子汉后,性情和行为表现会转变很大?

事实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归溯为男孩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成长历程。这个天生带有“Y”染色体的小家伙,自出生以后就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男性特征,并且在其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这种个性特征更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本书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孩,为父母们提供更为科学和多样的教育方式。

特色三:强调家庭教育分工,明确爸爸的职责及妈妈的作用。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必须讲究父母分工协作的。在男孩的教育过程中,更应如此。

对于男孩来说:

父亲不仅是榜样、是男性精神的代表,更是规则的制定者、情感的引导者。因此,父亲的一言一行以及他对待儿子的方式方法,往往对男孩个性的形成及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有着莫大的影响。

母亲不仅是儿子的一面镜子、儿子男性特征的激发者,更是开发其智力、塑造其性格的主角。成功的妈妈,不仅可以教儿子正确认识自己,更可以给予儿子一颗聪慧的头脑,令其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异性、面对生活。

父母对男孩的分工教育,是本书的主线索之一,将贯穿全书始终。建议父母们对此部分内容进行共同阅读。

特色四:加入图解方式,读起来更方便,操作起来更便捷。

很多父母在阅读家庭教育类图书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教育孩子也太难了,难不成我要天天围着孩子转?

事实上,成功的家庭教育并没有父母们想象得那么复杂,而是有一定规律和技巧的。很多教育方法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都会有难以掌握和操作之感,但当您恰当地运用了一到两次后,这种方法往往就会成为您的一种固定的教育态度,被您熟练掌握。所以在此我也建议您,在一本书的阅读上多花一点时间,并注重实际应用。

在本书中,每一小节的后面都附有“本节重点图示”,以图解的方式对具体的方式方法进行更为鲜活和深入的阐述。希望这种形式能够给您的阅读与具体操作带来更多的便捷。

最后,祝愿每位阅读此书的家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儿子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为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男孩的成长历程(1)

——全面了解你的儿子

一 从出生到6岁——男孩需要家长特别的关注

在一般人眼中,婴儿都是一样的,饿了会哭,吃饱了就睡,被妈妈搂在怀里根本看不出他们的性别。

然而,在有过养育经验的家长眼中,可完全不是这样。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她又怀孕了。

摸着隆起的肚子,她甜蜜地对我说:“肯定是个男孩!”

我不解。

她继续解释道:“我已经生过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比较乖,她总是安静地在我肚子里呆着;儿子则不同,他一会儿伸伸小胳膊,一会儿又用小脚丫踢我的肚皮,总是不让我安宁。现在我肚子里的小家伙好像总是在里面展示他的‘拳脚’,所以我断定他一定是个男孩。”

这位妈妈的经验之谈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很早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男孩对触碰的感觉没有女孩敏感,当有人触碰一个男婴的脸时,他一般不会有什么反应;但当人们抚摸一个女婴的脸时,如果这个抚摸的人是她所熟悉的,她会冲他微笑,相反,如果这是一个陌生人,她就会用哭闹来表示反抗。

当男孩和女孩都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时,女孩们一般都会拉着父母的手小心地迈步;但男孩却不同,他们喜欢自己走来走去,去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玩积木玩具时,女孩喜欢把积木摆得平平稳稳,而男孩却喜欢用积木来建各种奇形怪状的“高楼大厦”。

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相处时,男孩与女孩也会表现出不同,女孩会格外关注新来的小朋友,并且会友好地对待他们;而男孩则常常会忽视新来的小朋友,有时甚至还会欺负他们。

……

细心的家长也许早已发现了这种性别差异。但也许是由于这种差异给了家长某些暗示,也许是由于家长头脑中一些固有的性别观念在作怪,他们总认为男孩是强大的,是调皮捣蛋的,是不需要特殊关注的。

但正是由于家长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常常会使男孩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心理受到伤害,致使他们的性格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性格。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为了不显示出性别,他给一个1岁多的婴儿穿上一身中性的衣服,然后告诉一组父母,这个孩子是女孩;对另一组父母却说,这个孩子是男孩。然后要求这两组父母分别陪这个婴儿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