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调教大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部分(第2页)

唐奕心中一喜,这就算成了。

把琉璃罩子又扣回去,欢快地跳下架子。

“仙长,看咱这灯怎么样?”

曹佾目瞪口呆地看着头上的琉璃灯,心说,咋能这么亮?即使是白天都能这般刺眼,那晚上,还不得把屋子照得跟白天似的?

“端是神奇!”

唐奕得了夸奖自然高兴,让人又把两个琉璃灯装到房顶。

曹佾盯着琉璃灯不放,“这东西不错,回头让人给我府上也都装上。”

“两百贯一盏,先钱后货!”

“两百贯!?”曹福直跳脚。心说,你怎么不去抢!

“闲贵?”唐奕撇嘴,“两百贯都是友情价!你知道为了这破玩意,我费了多大的劲吗!?”

为了这破灯,唐奕确实是费了爹劲了。。。。从来京城的船上就开始琢磨,直到今天才算完成。

这灯放在后世,只要住过农村,用过沼气池的都知道,这叫沼气灯。原理很简单,做工也不是太复杂。但是,放在大宋,那特么简直就是重大技术难题,都能得个大宋科技进步奖啥的。

首先是沼池的气密性和压力的问题,唐奕找了瓦匠、铁匠和漆匠,专门砌出了一个又防水又不漏气的池子,采用在沼气池外面架水箱,给池子注水的方式增加压力。

然后就是更难的,也是卡了唐奕最长时间的难题——导气管。

这放在后世都不算事儿,胶皮管子、塑料管子全大街都是,但在北宋就费了牛劲了。唐奕找了木匠、漆匠、皮匠、裁缝,终于找出一个种隔气材料——牛肠的内膜。

用鱼胶粘成类似避孕套一样的薄管,在外面套了一层软牛皮防止破损,再封上一层树漆,终于做出了现在用的牛皮管子。

之后就是沼气灯的灯身打造,琉璃罩是请大食来的商人订做的。瓷泥喷头是唐奕窝在回山瓷窑整整五天,手把手教窑工烧出来的;而铜管、活门、进气阀这些精密一点的零件,是找汴京最好的金匠,用小丁锤一点一点手工打出来的。就连那一张小小的纱网,都是找织工特意织造的。

细算下来,这一盏灯,用了瓦匠、铁匠、木匠、漆匠、皮匠、裁缝、金匠、瓷匠!

大宋朝的手艺人几乎用了个遍!

。。。。。。

曹佾可没曹福那么在意贵不贵,咱曹国舅不差钱儿!

看着头上的琉璃灯,曹佾琢磨着,这灯还是太简陋,要是把铜罩换成金的,再镶上玉石,琉璃罩子也没啥特别,要是描上彩就更好了。。。。

这灯没烟气,还奇亮无比,简直就是为他这样爱享受的人设计的,除了每天点灯换油麻烦点。。。

等等!!

曹佾猛然觉得不对,换什么油,根本就不是烧油的灯。。。。

那这灯烧的是啥???

“大郎。。。。外面那池子里装的是何宝贝?这灯烧的又是何物?”

“宝贝?”唐奕笑了。

“跟我来,我带你去看宝贝!”

说完就引着曹佾来到另一处房舍的后面,那里又建了一个池子还没‘添料’。

之前不知道沼气池能不能行,唐奕只拿一个池子来做试验。现在那盏灯已经亮了,别的池子也就可以添料了。

曹佾走近一看,差点没熏个跟头!只见那池中都是人畜的屎尿、残羹剩饭之类的恶心东西,简直就是臭气熏天。

“这。。。这。。。这也太臭了!”

唐奕嘿嘿一笑,“嫌臭啊,刚刚不还夸咱的灯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