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斗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5部分(第1页)

第484集:两军对决(中)

想到这里,又听李曾天真的问道,“到底可以没有啊?”

天朦胧暗怒,平定自己的心气道,“可以了……”

事实上后面还有一句话,天朦胧本来想说“可以了,你先出手”的。可是李曾一听到“可以”两个字,身形一旋,突然身影全无,眨眼现出身影,却已经在跃起在空中,整个身体旋舞成一团,还是以刚才零香那种方法凌空滚杀下来。一刹那剑气飞舞剑影重重,好像有千万支剑从李曾手中发出,数以千计,滚滚而来。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天朦胧一见这幅光景,心胆俱寒,哪里还有半点轻敌之心,朦胧刀猛地抖开,旋作花朵模样,开出两朵诡秘已极的刀花向着李曾搅去。

不想李曾的剑影来得太快,他的刀才刺出一半,那层层叠叠的剑影已经迫不及待的斩上了他的刀花,在一阵叮叮当当不绝于耳的叫响中,虚幻的刀影全被打乱,李曾娇呼一声,一剑格开他的左手朦胧刀,另一剑砰地斩在了右手朦胧刀刀把上方。

天朦胧感到李曾每斩出一剑,总是实实在在地斩在自己的朦胧刀上,要命的是每一剑的力量都大得惊人,好像被千斤大锥狠狠打了一下,手臂酸麻,好几次朦胧刀差点儿脱手而飞,不禁吓得面无人色。在李曾狂风暴雨般的旋杀之下,天朦胧一时间只能隐隐有个还手的念头,他想把刀刺过去,可是竟然来不及。往往他的朦胧刀憋足了劲还没刺出,李曾的剑又到了,砰地一声就将那刀身的力量全部敲散,余劲波及手臂,整个胳膊都像被扯断了一般。尤其最后那两剑,力量之大无法想象,天朦胧的左手刀在她一格之下,不由自主地撒了手,于是乎那把朦胧刀开着一朵刀花从空中跌在地,群刀散作一团。右手刀在李曾的飞扫之下,则发出噌地一声脆响,群刀齐断,扫入空中,那阵式更像一朵开着的刀花突然碎散开来,向着四面八方纷纷扬扬地跌落。

神飞扬神情大动,多罗罗脱口惊叫,“天啊,这是什么剑,如此快速!”

话音未落,断刀相继坠地,李曾小小的身子翻落下来,挺站阵前,脸不红气不喘,稳当当纹风不惊。

天朦胧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失败,错愕地望着李曾。

李曾笑道,“大块头,你已经败了,还不回去。”

“是……是么?”

天朦胧坚难地从口中吐出两个字,仍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你?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李曾不懂道,“什么怎么做到的啊?”

天朦胧突然大声道,“你究竟是怎么打败我的?”

李曾微微惊讶道,“就是这样子啊。”

天朦胧立刻又换了一幅伤心已极的语调道,“你知不知道,我的朦胧刀都没有机会刺出手?”

李曾听着娇笑出声,“我懂了,这样子赢了是不是不算的?若是不算,我们可以再来啊。”

天朦胧闻言更加地伤心了,禁不住朝天悲叹,“天朦胧,天朦胧,哈哈哈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刀招被破,竟在瞬息之间,我留在此处还有何用?”转身向着神飞扬深深一揖,“神候,你的大恩,属下只有来日再报了,就此别过。”

神飞扬微叹一声,“胜败乃兵家常事,李曾跟随杨录已久,习得绝世剑法,别说是你,就是本候也未必讨了好去,你如今此败,乃是败在杨录剑下,而非李曾手下,你又何必这样见责自己?”

天朦胧仰息道,“属下并非见责自己,只是属下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小孩子修炼到这种地步的。神候也知道属下嗜武如命,属下既遇上这等事情,哪怕穷尽心力也必欲参破,否则将死不瞑目啊!”

又抱拳一揖,“败军之将,复复何言,神候,朦胧去也。”

说完之后,离开自己的大军去了。

李元宗又急又怒,“神候,神剑山庄的高手难道死尽了吗,为何全派些不顶事的上去?接下来的几场,你若不能胜出,老夫回到牧羊城,必定在皇上面前参你一本。”

神飞扬气得脸然铁青,“两阵对阵,如何调兵遣将自有本候定论,用不着你来颐指气使!”

李元宗怒道,“你不仅不与旗国阵亡之军报仇雪恨,还一再延误军期,如今又在阵前两番败落,老夫看你是故意这么做的!”

()

神飞扬大怒,令箭一挥,“神朦胧鬼朦胧,速送国父回中军。”

神朦胧鬼朦胧齐声应答,跃落李元宗身前,恭敬地拱手揖让道,“国父,请吧。”

李元宗气得直打哆嗦,“你……你们?好你个神飞扬,老夫倒要看看你回国之后如此在皇帝面前交差。”气愤愤的率着那十几个将领走了。

军有三分,一般分作前军、中军、和后军。

前军是先锋,中军是主帅及众将,后军主要负责后勤补给与救援。

神飞扬今日亲率前军而来,本来是要与剑国大军决一死战的,因为事变仓促遇上了杨录,心生警惕,从大局考虑才提出双方光明正大地决战十场分胜负,不料李元宗因为死了两个儿子,屡屡急着报仇,扰得他心情烦燥之极。

李元宗走后,神飞扬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却又听得李曾在前面叫阵。

“喂,你们还要不要上的?不上来就算认输了啊。”

神飞扬又气又恼,“第二场我们已经败了,换了人来,进行第三场决战。”

李曾娇叫道,“我才不走呢。你们连我一个小女孩都打不过,还拿什么跟杨录哥哥斗啊!有本事的,你只管派人出来,李曾一个人在这里将你们全打败了。”

天!

这话要是出自杨录之口,别人就算怎样不服,也决不致于怒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