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洪荒之大巫青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部分(第1页)

,由此物相助可辨百草益害。有毒者此鞭生出黑光,有益者此鞭生出红光,能食用解饥者此鞭为白光,能止渴去毒者此鞭生出黄光,能祛病疗伤者此鞭生出青光,能补身续命者此鞭生出紫光。正好与你有用,望你能遍识百草,完成大愿。”

神农看着手中的赫鞭,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想不到如此不起的鞭子竟然有此神通,实乃神物。连忙收好此物,神农向玄都拜见倒在地,连磕响头。“道长实乃有德之士,我若成就大业,回到族中,定然与道长塑身立祠,叫我族人万世祭拜,以记道长大德之恩!”

“呵呵呵……”听到神农如此说,玄都突然笑了起来,“你也不许如此。若要感谢,便于西方拜上一拜,此乃贫道师尊之意。”

“哦?”神农听到玄都的话后,不由一愣,“原来道长还有师长,不知道长师名讳,仙山何处?”

“贫道师从太清道德天尊,便不与你详说,你若是有缘,能成大业,日后自然知晓个中缘由!”听到玄都如此说,神农也不再多问。

“太清道德天尊!”神农向西方首阳山拜磕之后,心中默默记住这个名讳。只等日后完成大愿,便回山与族长禀明,为这位太清道德天尊立下祠堂,好叫子孙后代年年祭拜,奉上香火。

玄都见他恭敬,心中大是满意,想到伏羲活三百多年而证道,而这神农虽还年轻力壮,体内也有灵气,可修为不高,又因毒素原因,生机被破坏,如不修炼,恐怕活不了多久。想到此,他拿出一册书册,递给神农,道:“此为贫道闲时所著,内有炼丹之术,修炼之法。烈山身体不好,又需尝百草,却是要有此法相助。”

神农听了大喜,再次拜谢。玄都见此点点头,便与神农告别,向人族而去。

………【048 巫族有至宝 人族历三皇(下)】………

048巫族有至宝人族历三皇(下)

神农有了赫鞭,又得玄都炼丹之术相助,却是见识大涨,使得他速度加快了很多。如此,过了十数年,神农已经记下上千种对人族有益的药草,更是找到数种可能种植的种子,便寻找到一处山林,开始编篆草经。

而神农不知,在他离去的这段时间,人族却是发生了大变故。

青云在蓬莱仙域闭关,等待至宝出世,可他并没有放下大陆之事。在看看来,这段时间是巫族最重要的时间,如果安稳过去了,那巫族必定可和人族共同发展。于是,在消停了一顿时间后,青云再次派人挑拨妖族。当然了,其中多是小妖,且不在北俱芦洲之内。

如此,人妖再次爆发一场战争。此时,神农正好不在族内,而广成子等人也因伏羲证道回到了昆仑山。可以说,此时的人族中没有什么高手,即便人族修炼了一段时间,可如果和天生强大的妖族相比,所以一时间人族成血腥地狱,一个又一个的人族部落被妖族屠戮。

按照青云的剧本,此时九黎部落站了出来。

九黎,人族的一个部落联盟,生活在长江流域,为巫族、人族、人巫后代组成。这一部落自青云创出武道后,便完全改修武道,几乎每个人都是修士,强大无比。在青云的命令下,九黎中修为在天仙以上的武者在大族长的带领下来到陈都,拜见此时人族的负责人,领到了护卫人族的任务。

于是,人族第一个名义上的军队成形了,他们分散到各个人族部落,抵御妖族,传播武道,收录弟子。一时间,曾经被人族小看的武道,再次在人族兴盛了起来,而九黎部众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也让人意识到,武道并不是道法差。

随着武道的壮大,人族武士越来越多,新生妖族损失惨重,他们再一次缩回了大山,而此时已经过了六十多年,那一心著书的神农也走出了大山,回到了人族。

回来的神农听说了人族之事,心中大恨,同时也对九黎产生了好感,于是他正式颁布诏令,让每个部落建设自己的军队,由九黎担任教官,教导他们武学。同时,神农抽调九黎高手,组建卫队,保护人族重要之地。一时间,人族修武之风达到顶端,可以说人人会武。只是武道难修,多在锻炼,于修道的静正好相反,虽威力强大,可大乘者不多。

…………………………

神农部落北方十万里处。有一个人族中型部落,名叫有熊,依靠在姬水附近,部落首领名曰少典氏。他的夫人两位,一位名叫女登,一位名叫附宝,乃是姐妹,为有氏之女。

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附宝大奇,跑到落部外的小山上观看,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

少典氏知晓后,与族人传言:共主之母与效外遇巨掌之印,以脚丈之,有孕,十二年生一子,为人主共主伏羲;烈山部,又有神农落地有详兆,贤名传于天下;今附宝观北斗枢星而孕,有熊部当有一位贤人降临。遂传遍天下,众部落都知有熊将有大贤出世。

附宝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刚刚出生,有熊部落的外面就来了一个道人。

卫兵自然把有道人来访的事情报告给了族长少典。少典听闻有修士到来,不敢怠慢,放下孩子,急急忙忙迎了出了。

迎到部落的门口,少典看见一穿月白道袍的修士,相貌非凡。少典急忙施礼,问道:“道长前来有熊部,不知所为何事?”

这道人见到少典后,打一稽首还礼,笑着说道:“贫道乃盘古玉清圣人元始天尊弟子广成子。闻有熊部将有贤人降临,特来收令儿为徒,与贫道回山修行。”

少典一听,马上兴高采烈的带着广成子进了部族,去看望小儿。进了屋子后,少典请广成子上座,自己陪在下首,吩咐手下的族人去叫附宝带着新生的小儿前来。

不多时,附宝抱着一个孩子旁边来到。正与少典谈话的广成子的目光不禁投到了那孩子的身上,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少典说道:“此子天生的道胎,紫气盈庭,乃是一块璞玉,于我玉虚一脉有缘。”

附宝不知道什么事情,相问少典,听闻了这仙师要来收徒弟,其忙上前,“这孩子初生,还未取名,不如道长给他取个名字可好?”

广成子点点头,低头想了想,忽见部落万里之外,有红光溢出,连忙切算一番,不由面带笑容。原来那里乃是轩辕丘。传闻轩辕丘乃是女娲伏羲化形孕生之地,便对附宝说道:“这孩子将有大成就,又生于轩辕丘附近,贫道便与他取名轩辕。如何?”

“轩辕?”附宝低声念道,觉悟的这个名字好听,另有玄奥,便兴奋的向广成子行礼,“多谢道长赐名,吾儿便叫轩辕。”

广成子又与他夫妇二人说道:“今贫道特来收徒,此子当为我亲传弟子,贫道现要带其回山细心教导,待十八年后轩辕自会归来。不知二位意下如可?”

附宝闻言不舍,其乃聪慧之人。知轩辕得仙师看中,将来必成大器,便看向少典,见少典微微点头,同意让广成把轩辕带走。

广成子见少典夫妇已然同意便说道:“那贫道就将其带走,十八年后贫道便会放其归来。”说完便驾祥云向九仙山飞去。

十八年后,轩辕学业有成,终返部落,在其父的帮助下,就任族长之位。

轩辕接任族长的位置之后,便照广成子所传授的方法,开始教授族人更好的农耕之法。神农教人们将山林焚毁,然后在焚毁的山地上种田,轩辕发现这种方法有时很不好。当人们烧山之时有可能遇上逆风,那样不但山烧不成,而且还会将放火烧山的族人烧死。而且这样的田地耕种数年之后肥力会下降,田里收获的粮食会越来越少,人们就会放其原有的田地,转而继续烧山为田,将山林慢慢的毁去。轩辕发现将人或动物的大小便埋在土中可以提高田地的肥力,这样土地便可以继续使用而不用继续冒着被烧死的危险去烧山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