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寒门枭士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部分(第1页)

欧阳一怔,他心中立刻涌起一种强烈的反感,这种反感不是现在才有,从他第一天来到相州开始就有了,郭百颂时时刻刻用一种前辈的姿态与他说话,居高临下,对他没有半点应有的尊重。

诚然,欧阳承认郭百颂是前辈,郭百颂三十年前出任翰林学士之时,他还在小学堂读书,官场上的论资排辈让他不得不对郭百颂表现出恭敬,但这只是一种交往态度而已,私下交往可以可以称前辈,甚至称世叔都没有问题。

在公事上则是另一回事,这次科举他是主考,郭百颂是副主考,那郭百颂就得有属下的态度,可偏偏郭百颂把公私混淆了,私下摆前辈的架子,公事上也忘记了谁正谁副,现在居然把解元给定下来了,还一下子推荐两位,颇有一种不是甲就是乙的强硬。

不过欧阳涵养很深,他心中动怒,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接过两份卷子淡淡道:“副主考请坐!”

他特地将副主考三个字咬重一点,提醒郭百颂注意自己身份。

郭百颂却不在意欧阳的提醒,他坐了下来压低声音道:“其中一名考生是郑荣泰。”

糊名条还没有撕呢!郭百颂就已经知道是谁的考卷了,欧阳目光一挑,严厉地盯着他,“郭副主考,你违规了!”

郭百颂不以为然道:“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是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当然要特殊对待!”

欧阳来相州之前,这个郑荣泰便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位权倾朝野的人已经向他暗示过了。

另外,几位关系极好的同僚也提醒他,去相州要留意两个人,一个便是州学首席教授郭百颂,此人在京城人脉很广,人老心不老,口碑并不好,他郭百颂去相州当主考,此人必然是副主考,当心此人在科举中掣肘。

另一个要留意的人便是安阳郑家,这是相州唯一的皇亲国戚,郑庶妃的亲弟弟今年可能要参加解试,他必然会面临一个选择。

不出意料,同僚提醒他的两件事都发生了,而且同时摆在他的面前,郭百颂的强横和郑家的高压。

欧阳一边翻看卷子,一边淡淡笑道:“解元只有一个,副主考却塞给我两份卷子,让我很为难啊!”

欧阳又把球踢回去了,郭百颂早已准备,笑了笑道:“郑荣泰是太子郑庶妃的亲弟,如果他为解元,我想官家也不会说什么。”

郭百颂自有他的考量,以赵玉书的名气和卷子,进入前三没有问题,即使拿不到解元,自己也有借口搪塞,赵家给的重金贿赂也可以稍微退一点回去,但前三也算是一个交代。

可若是郑荣泰中了解元,不仅可以向贾通判交代,而且还可以得到郑家的五百两黄金,另外自己儿子也可以搭上太子这条线,可谓一箭三雕。

不过郭百颂心里也有点发虚,郑荣泰这份卷子离解元还差得十万八千里,郑家找的捉刀人听说只是一个同族举人,郭百颂差点没有气吐血,郑家花了那么多钱,却在最关键的地方出了纰漏,怎么就想不到找个进士?再不济也可以找个太学上舍生,偏偏找个举人。

其实这也有点冤枉郑升,郑升最初找的就是一个太学上舍生,但在最后关头,这名太学生却在前来安阳县的半路病倒了,没有办法,郑升只能临时找了同族举人来应对。

欧阳很认真地看完郑荣泰的卷子,平静地郭百颂道:“这份卷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做完了,不过策论平平,诗也平平,三经新义只能说勉强,错别字我至少已经找出五个,还是最基本的常用字,就算这些都不重要,这笔字你认为是解元的字吗?还有,前三名甲榜的卷子按规定可是要公示的,副主考觉得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贴出去吗?”

欧阳扬了扬手中的卷子,极度轻蔑地注视着郭百颂。

郭百颂当然知道这些,只是他已利欲熏心,早已不知‘廉耻‘’二字怎么写,他便厚颜无耻道:“先点他为解元,回头我再给他重做一遍卷子,这样就没有人说闲话了。”

欧阳心中大怒,居然当着自己的面公然舞弊,他克制着内心的强烈愤怒,冷冷道:“我要提醒副主考,这次发解试,相州是监察御史必巡的一州三府之一,李御史应该已经到相州了,郭副主考准备怎么应对他?他若查出是解元卷子是郭副主考代笔,你觉得是太子来担责,还是你郭副主考来担责?先申明,这份卷子我不会签字,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这个。。。。。。”

郭百颂有点僵住了,他当然知道李铜头的厉害,莫说是太子的庶妃,就算是皇后娘娘,此人一样不买帐,他就是在朝堂当众顶撞了相国蔡相公,才得了一个李铜头的绰号。

郭百颂千算万算,却把监察御史给漏掉了,这次李纲奉旨巡视河北两路的科举,必巡的一州三府便有相州,一旦他查到相州,按照惯例,肯定会单独约谈解元。

郭百颂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知道后果的严重,太子不会承担责任,最后丢车保帅,肯定是自己承担全部责任,说不定小命都会丢掉,钱虽然重要,但小命更重要,踌躇良久,郭百颂只得放弃为郑家争解元的念头,无奈道:“那录他为举人吧!也算是给太子一点面子。”

“该录什么我心里有数,不需要副主考提醒!”

欧阳把两份卷子都塞给了郭百颂,再不给他任何机会,“先按照规定步骤来走,现在还不是谈录取的时候。”

。。。。。。

审卷时间已经到了第四天,再有明天一天,科举就正式发榜了,所有考生都已心急如焚,不管自己能不能考上,发了榜也就了结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