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第1页)

第8章

《离骚》

【第二段从“女媭之婵嫒兮。”

到“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有人曾告诉我在这个世道要懂得明哲保身,以前那些德行有亏的君王下场都不怎么样,而上天是公平的,君王只有德行高尚才能使国安稳,我们得以史为鉴啊!】

【我实在太难过了,我不停地追求我的理想却还是实现不了。】

【我满腔的忠贞爱君之情却无处可诉,该怎么办?】

听完三月的这一段解释,众人都越发迷茫了。

明明诗句中写了那么多屈原求女的事情,为何此女却半点都没有提到呢?

这《离骚》跟楚国民歌差不多,大多楚国人,哪怕是不识字,听了后就算不解其中深意,却也明白大体含义,跟女子解释的有点不同啊。

楚殿中,众人发现大王似乎现在并不会随意责怪他们后,也开始小声攀谈起来。

这女子很明显就是在向着屈平说话,句句都在夸屈平的忠君爱国,虽然他们也知道屈平平时是专注政事,为国为民,但夸得太过了吧。

“此诗颇多屈平之私心,此女竟就直接略过了?屈左徒,此女莫不是你寻来蛊惑众人的罢?”

上官大夫垂死挣扎,巴望着大王还能再信自己一回。

楚国乃楚王之楚国,只要大王站在自己这边,那他就什么也不怕了。

屈原轻笑一声,“我若有此本事,早已将尔等奸人全部铲除,何故多此一举?”

此话说得让人难以反驳。

若屈平真有那不轨之心,何不直接让幕中女子说自己才是未来的天下共主?反而说天下将是秦之天下。

即便有平日与他不和的,也完全没理由怀疑屈原的爱国之心。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解其意,有人说道:“此当《周礼》所记,赋、比、兴此三者也。”

“前段直述乃赋,而此段以求女比屈左徒追寻君主乃比①,女子当是挑拣紧要处以解释。”

闻言熊槐微微颔首,“屈卿以为如何?”

屈原躬身道:“臣深以为然,此外,此亦当女子所言‘意译’之意,并非逐句解释,而是解其深意。”

他这么一说,众人恍然大悟。

这样确实解释得通了。

【大家可以看到,这一段里面提到许多神话意象,比如望舒,给月神驾车的神、飞廉,就是风神,还有雷师,也就是雷神,等等。】

【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古代神话以《山海经》为代表,其中提到了许多神话形象,从《诗经》开始就一直是文学家们的宝贵素材。】

【比如曹植的《洛神赋》、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些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神话故事的影子。】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邺城。

曹操望着巨幕,有些不敢确定地问手下的人,“此女所言曹植,可是子建?”

他虽语中存疑,可面上表情却掩盖不住的欣喜,那可是他曹操的儿子!

儿子从小聪慧,他岂会不知,想不到还能流传后世,也不知那《洛神赋》是何等佳作?

也不知自己的诗作可有被后世记载?

自己的《龟虽寿》里不也有神龟和腾蛇的形象?

曹操虽知儿子有出息,可他从未听过什么《洛神赋》。

正想叫人唤曹植前来,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来人!铜雀台已成,叫上吾儿和元瑜②等人铜雀台摆宴!共赏巨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