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第1页)

第52章

杜甫

见到新帝,杜甫的处境应该会有所改善了吧?

听到此处,所有人都在为巨幕之上的那个白发老者担忧,他的忠诚和他的凄惨经历感染了许多的人。

与他后期的经历相比,他那前期的逍遥日子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没有谁愿意自己的生活每况愈下。

然而即便是那些在杜甫之前的人们,他们中也有许多人猜到了杜甫的结局不会太好。

这样的感觉真是让人难过,明明他们可以希冀,可偏偏他们早已在预告里知道了结局。

但转念一想,这也总比他们心怀希望而后眼睁睁看着希望破灭的好。

【杜甫见到肃宗,迎来了他这一生的高光时刻,肃宗欣赏他的忠诚,于是封他做左拾遗。】

【左拾遗并不是一个什么大官,但是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能是给圣上提意见的,换句话说,杜甫此刻能够经常与肃宗相处,几乎可以说是接近权力中心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辋川。

王维自己现在乃左补阙之职,品级比左拾遗高些,但做的大抵是类似的事。

凭着女子对杜甫的讲解,杜甫在这位置上走不了多远。

既在长安王公贵族那处得不到好,又如何能侍奉好圣上?

这职务不适合他。

杜甫却有些激动,即便这官职不大,可他也清楚那可算是天子近臣。

能在天子跟前做事,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假以时日,圣上定能发现他的才能。

【到了天子跟前,又如愿以偿地当了官,这下终于不是“家书抵万金”了,安顿好之后,杜甫在《述怀》写下了自己从鄜州离家至今的经历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去年潼关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潼关失守,叛军直入长安就十分简单了。公元756年,潼关失守,唐玄宗便仓皇逃离了长安。】

李隆基:“……”

这些他都已经知道了,倒也不必再说第二次。

他只要想到这些文人还有那些史官将他自己这么狼狈的样子给记下来了他就一阵心悸。

【“妻子隔绝久”,自那以后我就和妻子分开了很久,这里说的就是他被抓到长安的那一段时间。】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四月的时候他才从长安出发去找肃宗,咱们这里提到的月份都是农历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夏历,这个要讲清楚挺复杂的,完全超出我的专业范畴了,咱们只要知道这里的四月已经立夏了就行了。】

众人早就知道后世的历法与他们的不同了。

但是此女的意思是后世的四月还没立夏?

这就有些奇怪了。

不过好在女子还用夏历,不然他们怕是会听不明白许多事情。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好不容易到了凤翔见到了众人,杜甫穿着麻鞋,衣服袖子都破了,“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圣上都感叹他居然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活过来,朋友们也都说他变得好狼狈。】

【好在受了这么多苦是值得的,圣上封他做了左拾遗,“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杜甫感激涕零地受了左拾遗的官职,虽然大家还在颠沛流离,但他仍旧感念皇恩浩荡,“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本来这个时候是可以先回家探亲的,但是国家危难之际没好意思开口。】

【想必他要早知道后来会是那个下场,那他还不如就先回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