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第1页)

第71章

李白

【《行路难》一共有三首,其一其二是这时期的,也有说是李白担任翰林供奉后创作的,没能得到唐玄宗重用,又受权臣馋,被赐金还乡的路上所作的,但有争议,而其三的创作时间不可考,其一是我们很熟悉的那首,写的是世道之艰辛。】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想起了李白走时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他坐在这个位置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太多了,完全不会去在意他们的感受。

他赐金于李白已经是仁至义尽。

李白也并没有表现出太愤懑,反而毫不在意。

所以他其实并不是不在意?而是没表现出来,或许将一切都写到了诗中。

李隆基已经做好准备了,就快到李白在诗中批判他的时候了。

这种一开始被敬仰而后使人感到失望的感觉真的让人心中说不出的低落。

即便他作为天子,也无法逃出这样的困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首诗中有很多典故,第一句就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之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首诗是曹植才写不久的,他是用来讥讽那些只知玩乐,不思报效国家的那些人的。

没想到这李白竟还化用了自己的句子。

乍一看,这诗中还有不少的典故。

也是,若不是读的书多,只怕李白也不能写出那么多优秀作品。

他越看是越欣赏。

【金杯中的酒一杯就价值十千,玉盘里的菜肴也值万钱,可“我”却无心美食美酒,只得放下杯筷,“我”离开酒席,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十分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后两句也是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自叹息。”

鲍照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所以击柱发泄。而李白所表达的更多却是迷茫与落寞。】

此句也是化用典故。

曹植对这鲍照倒也有些感兴趣了,也想听听那《拟行路难》,也想知道李白推崇的人的诗句到底能有多好。

借用古人的诗句,增加情感的发泄。

李白不仅诗文写得好,还是个十分会表达情绪的人。

【李白一个那么爱酒的人,面对如此珍贵的美酒佳肴居然没了胃口,他停下杯筷拔剑,是想干嘛呢?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四顾而茫然。或许他是想与人搏斗,可奈何没有对手,又或许他是想执剑走天涯,可又心有不甘。因为他这时候根本就还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李白手指摩挲着自己的佩剑,这把剑已经陪了他许久。

他也曾渴望做一个执剑天涯的剑客,可正如女子所说他是真的想在朝堂之上有一番作为。

为何圣人不信他?

甚至没有让他试过。

他甚至一时不知这诗才是好是坏,有这诗才,他得以见到圣人,也正是有了这诗才才让圣人想以他的诗寻乐。

唰——

李白的宝剑出鞘,柴火映衬下,那亮光晃了一下他的眼睛。

是把好剑。

若是此次还未得到重用,隐居还是流浪天涯似乎都不错,他现在离女子所说的自己离世还早吧,还有的是时间。

【实在是太难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