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第1页)

第82章

李白(小修)

【《宫中行乐词》一共有十首,现存八首,都是唐玄宗让李白写的有关他的行乐之事的诗。】

【这些诗咱们都不用完全看,这其三中的嘲讽之意就很明显了,“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君王在干什么,在与民同乐。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可李隆基根本没能发现,还沉浸在大唐盛世永垂不朽的美梦之中。】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女子不提,李隆基当真是没发现。

他一直为李白的诗句倾倒,也认为对方就只这一点本事罢了,没想到他竟……

他也敢如此!

李隆基拳头握了握,当着李俶的面也没发作。

年纪大了,反而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胸襟,不自觉地就气得胸中闷痛。

可这时候他没有别的办法,除了努力弥补,那就是装也要装得如从前那样清明仁德,绝不能晚节不保。

【然而,李白并没有被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打倒,但他那狂傲的性格却让许多人不爽,于是他如同很多文人一样,逐渐走向了遭谗见疏的道路。】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遭谗见疏,屈原最近也是一样。

他原以为巨幕出了他就能成为一代贤臣带着楚国走向成功。

事实似乎也在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楚国变得富强,百姓有吃有穿,孩子们甚至都能读书习字。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如此目标,那是他从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现在几乎所有百姓都信他爱他,但这并没有让他安心,反而算是害了他。

他如今被架在火上,就像那什么西汉的韩信一样。

如今屈原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放弃如今的事,归隐山林,如李白心中所愿,功成身退。

做到如此,已经够了。

可是……可是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像他这样一个傲气的人,如何能受得了这样的委屈,他开始在《玉壶吟》和《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作品中表达自己想要隐居的想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思想历来为许多文人所推崇,李白也是一样,他在这首诗中以此作为中心思想,表达自己想要隐居的心,但是这时候他更想要的还是“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隐居?

现在一听到这两个字,李隆基就一阵不舒服,隐居,隐什么居?

都隐居了,谁来做事?

不管是李白还是王维,亦或是那些不识好歹的文人,都是些不负责任的人。

他们明知该如何做事,却没有人愿意去做,他们都自命清高,等着他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到了他的面前又不好好地说,到底是何毛病?

可偏偏,没了他们,大唐还真就不行,现在更是如此。

可是没有回头的路,以前他没有重视他们,现在就只能是他去找他们,去主动重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