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第1页)

第116章

李清照(捉虫)

【李清照的具体逝世时间历史上并没有准确记载,大约是在公元1151年至1155年,也就是绍兴二十一至二十五年之间,李清照活了七十岁左右,在古代来说已然算是高寿,只是她这一生真正无忧无虑的日子大概就只有出嫁前的二十年以及在青州的那十年,而其他的时间都处于不同程度的忧伤之中。】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人活七十,确实是不错了,李清照想。

可谁能想到她竟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处于忧伤之中呢?

以往她从未将悲情二字放到自己的身上,因为在她看来,自己的父亲比自己更加悲情。

而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

李清照轻叹,若是能一直都能平淡地生活在这青州就好了。

没有战争、没有流浪、没有疏远、也没有分离。

就像此前那般。

【而且可以确定的是,李清照一生无子,她和赵明诚收集的大多金石文物佚失,而她自己的满腔才华也没能传承下去。】

这戳中了两人心中的痛。

两人年纪也不小了,结婚几年,若像他们这般年纪的,多数已当父母。

他们也不是没在心中想过,只是没有往深了多加思考。

但是令他二人心痛的也不只是无后。

那些金石文物于他们而言就像是他们的孩子,那些东西于他们的价值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

赵明诚抿唇,想,李清照的满腔才华亦是无价之宝。

【根据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中记载,李清照在晚年的时候曾经想把自己的所学传于孙氏,这个孙氏并不是陆游的夫人,而是他的亲戚,当时孙氏十来岁,她拒绝了李清照,理由竟是“才藻非女子之事也。”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孙氏?

陆游一惊,是他知道的那个孙氏吗?

但随即他又释然了,他们年纪都大了。

先走后走,迟早都是要走的。

【啊……多么悲伤的一句话。若是放到古代,孙氏的这话定然能得许多赞美之词,但是放到现在我们可能根本想不通,读书可以明理、可以修身养性,而且正所谓技多不压身,腹有诗书气自华,怎么就“才藻非女子之事”了?】

某村庄。

扶月一刻也忍不了了。

她开始悄悄地将自己的一些东西运到村东头的山洞里,到时候她若想走,随时都可离开。

在这个家,她一辈子都不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但她如今还没有办法反抗自己的父母,若是反抗,她可能会直接被绑着手脚送到许员外家中去。

她想读书,想成为像幕中女子那样的大大方方的,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姑娘。

【那个时代女子的思想已经被固化,她们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如男子,认为丈夫就是自己的天,认为自己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这怪不得他们,这是千年来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错误思想,她们中间是有像李清照这样思想稍微进步一点的女子,但是想要真正地改变女子的卑微的地位,我们只能说一句任重而道远吧。】

李清照有些讶异,就自己的想法已经能称得上进步了?

她仔细一想自己与他们的区别,大约是更随意,更加不受束缚一些。

而自己与幕中女子倒是有些不同之处,但她也并非对幕中女子的观点极力反对,而更多的是觉得可以,但却不妥。

她原以为是女子的不是,如今看来,后世之人认为她的思想比如今许多女子思想更为进步,而她现在也这般觉得,所以假若幕中女子所说的都是对的,那……

【李清照因为其才能一向为许多文人赞颂,但同时也被许多人批判,他们批判的理由便是李清照二婚,例如朱彧就在《萍洲可谈》中说:“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然不终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