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宣和轶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0章 风雨欲来有微澜(第1页)

赵佶送走了吕惠卿,正在批阅劄子,童贯突然求见,自从童贯执掌皇城司以来,还没有主动求见,此番前来,恐怕是有大事了。

赵佶让童贯进来,问道:“有事吗?”

童贯说道:“官家,皇城司今日察知一事,感觉事体重大,臣不敢耽搁,赶紧向官家汇报。”

赵佶问道:“何事,讲来听听?”

童贯说道:“官家,皇城司的逻卒近日探知,奉圣公孔若虚和其侄子孔端友到了东京,正在国子监讲学。”

赵佶一笑,这算得什么大事,虽然孔子是圣人,在读书人心目中地位尊崇,但是孔子的后代就不一定了。尤其是在朝廷眼里,孔家后人那么多,又不是非得来当这个奉圣公。

当年孔若虚的哥哥孔若蒙就是因为诋毁绍圣,就被章惇废掉了爵位,看来孔家也是记吃不记打啊。

赵佶问道:“他说什么了?”

童贯说道:“官家,他的言论多狂悖,臣不敢言!”

赵佶说道:“朕赦你无罪,讲来!”

童贯将皇城司逻卒的记录拿来,赵佶翻看着记录,孔若虚在国子监讲学,说皇帝应该亲贤臣,遵祖制才能治平天下。说赵佶对西贼用兵,靡费国帑,百无一用,是取祸之道,还说自己有机会要劝谏赵佶,要多与正人相处,才能养浩然之气。

当然还列举了赵佶作端王时的那些烂事,说赵佶本来就为人轻佻,如今更是被吕惠卿、章惇、曾布等一帮奸佞包围,继续绍圣,对外用兵,耗竭民力,都是取祸亡国之举。

赵佶对这些言论听都不想听,问道:“孔若虚什么功名啊,可曾中的进士?”

童贯说道:“未曾,不过听说他家学渊源,颇通经义,且其孔端友,书画一绝,号称孔氏神童,故而这次到东京来,也存了想要为自己侄子扬名的想法。”

对于这些打嘴炮的,赵佶一向没什么感觉,他们也就只敢背后说说罢了,能有掀得起什么大风浪。但是童贯说道:“孔若蒙说若是官家你还不听正人之言,他就带领国子监的去登闻鼓院叩阙,请官家采纳意见。”

赵佶闻言,不禁大怒,说道:“狗屁的正人,还想拿登闻鼓院来逼迫朕,这贼厮鸟的,还想让朕屈服,绝不可能。”他们去登闻鼓院,这事赵佶就绝不容忍了。

登闻鼓机构是皇帝通下情的传递机构,一些不能直接表明政治意见的官员可以通过登闻鼓机构来说明其想法和意见,还有一些普通士庶苦于没有渠道参政议政,也可以通过登闻鼓机构进状来议政。统治者借助登闻鼓机构的进状调整其政策。

在大宋历史上,利用登闻鼓院制造政治事端,打击政敌,甚至逼迫皇帝的事情屡见不鲜。

赵佶问道:“皇城司怎么看?”

童贯说道:“官家,皇城司可遣逻卒,将此辈秘密缉捕之!”

赵佶知道,作为大宋的秘密警察,皇城司本就负有缉捕的职能。神宗时,皇城司常“潜遣逻卒听市道之人谤议者,执而刑之”。但是赵佶并不希望此事大肆的抓捕他们,毕竟他们是孔氏后人,若是皇城司将其秘密逮捕,一旦事泄,赵佶面临的压力就会很大。

而且皇城司一旦将其逮捕,就会进入鞫狱环节。皇城司之鞫狱主要指皇城司的审讯与收监职能的开展。皇城司亲从、亲事官或皇城卒等所侦捕的对象一旦进入鞫狱这一环节,其权力主体即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皇城卒,此时则变成了皇城司长官等。并且,对鞫狱的结果还要经过侍御史的覆讯。

一旦此事为台谏得知,恐怕又是对赵佶的口诛笔伐,不胜其烦。

赵佶只得命令道:“皇城司严密监视其动向,同时将皇城司和班直中武艺精熟还有从西军中调来的硬探集中起来,听候调用。”

赵佶这次真的是愤怒了,自问自己自即位以来,对这些文官和书生已经足够忍让了,从未像章惇任宰相时,凡事有敢于和章惇对着干的,都遭到章惇的严厉的打击报复。但是看来他们还是比较喜欢章惇这样的人,总是把客气当福气,要是真的敢于闯登闻鼓院,赵佶一定要对他们还以颜色。

赵佶召来李格非,详细询问登闻鼓院的运作。

虽然不知道官家为什么突然问起登闻鼓院,但是李格非还是向赵佶详细介绍了登闻鼓院的运作模式。

想要通过登闻鼓院上达天听,第一步就是进状。登闻鼓机构接收实封和通封的鼓状,二者适用范围不同。实封是指进状人将保密内容或急速文字采用密封的形式直接上呈皇帝的一种文书封装方式,通封为常呈文字上呈皇帝的一种不密封的文书封装方式。

实封和通封都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文武臣僚合门无例通进文字者并诸色人进状,并须先经鼓院。除告军机密事及论诉在京臣僚,即实封”其余皆为通封进状。宋代实封文状采用纸张封印,登闻鼓机构的实封文状要求:“经检院者,圆实封,奏机密军期事、朝政阙失利害及公私利济并军国重事。若经鼓院者,叠角实封,陈乞奏荐再任、已得指挥恩泽、除落过名、论诉抑屈事,本处不公及沉匿等事,在在京官员不法等事。两院状封,皆长八寸。

进状之后,鼓状需写明姓名,不能用无名鼓状,更不能由他人代名,否则会受到惩罚。登闻鼓院要明确保人的姓名、住处等信息,确保进状有序。登闻鼓机构官员要仰诉事人于状前开坐经由官司结绝告示,令检、鼓院官当面审实。保状内明言委保某人,陈诉某事,方许收接进入,并且责逐人住止处,令递相委保。

不同的人进状由相应的保人保举。进状后,才会进入看详鼓状,也就是审查进状的程序。

闻鼓机构接收鼓状后,命官员看详鼓状所陈事理。登闻鼓机构对鼓状的看详是进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登闻鼓机构官员与进状人所展开的行与不行的讨论,如果符合收接规定,将鼓状上呈;如果鼓状不符合上呈,则退回鼓状,严重者可能会受到处罚。

赵佶发现登闻鼓院的规定如此严密,不由得在心里嘿嘿一笑,小样,想拿登闻鼓院来逼迫朕,朕不玩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