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斗鸾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部分(第1页)

续往前走。

一来,这里地处南方,气侯温暖,已经进了十月,还如深秋一般,再熬一熬,或许能赶在年前抵达目的地,也省得再拖到明年开春再走了;二来,南安人生地不熟,就地收监,未必过得好,还不如继续赶路;三来则是陈氏的提议,她认为越过大庾岭后,有山脉将北方来的寒风挡住,天气应该会再暖和些,章家众人冬衣不足,留在南安过冬,多有不便,倒不如一口气翻过山去,到了南雄之后,再借商队之便,寻地方略作休整,然后才继续赶路。

周合对此不作评价,却有些默默附和的意思。章寂也觉得自家一路行来,都是坐船走水路,没受什么苦楚,生病的众人也都基本养好身体了,连周姨娘都能帮着做点厨活,既然周合说那山不怎么高,想必翻过去费不了什么功夫。长痛不如短痛,早些到了地方,也省得日日担忧。

官差们也没什么异议,只是需得先去南安府衙换关文。不料这一去,倒惹出点事体来。

不知是谁把章家一行人在彭泽县逗留时得过天花之事传到了南安,南安府衙上下一听说是他们来了,如临大敌,连左四等人都当成是瘟神似的,拿大板子将他们逼出大门去。张八斤赔笑解释了半天,他们就是不听,还骂张八斤等人身为官差,身上带着天花病气还四处乱走,是有意祸害别人。

左四张八斤等人被赶出府衙,窝了一肚子的气。换不成关文,他们即便到了南雄府,也是麻烦得紧,日后回到刑部,也不好交差。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还没烦恼完呢,府衙便派出了差役,要将他们一行人全数逐出南安府,更不许他们过境。

这如何使得?无论是不是被周合收买了,他们还是正经差役,奉命要押送犯人去岭南的,若不能过境南安府,又能走哪条路?别说他们没得天花,章家人的天花也都好了,就算他们真有天花,有朝廷的公文压着,一个小小的南安知府,难道还敢拦他们的路?!

无奈天高皇帝远,这知府又说不通,左四等人奈何不得,最后还是周合去寻了熟人帮忙说项,碾转将关文送去了府衙,盖好了章,签好了公文,方才碾转又送了回来。同时南安府附近一处卫所派出十来个兵丁,远远监视着章家一行人沿官道边离开,前往大庾岭,这才算了事了。

至于周合找的那熟人是谁,他倒是没提起。章寂曾经问过,周合便只是说从前行商时偶然结识的,现在南安府一位千户手底下做文书。知道是个文人,章寂也就失去了追问的兴趣。只有章敞与陈氏夫妻二人,听到这些话时,神色有些异样。

明鸾同时察觉到了他们的异样,她隐隐猜到了那人可能跟“达生”这个名字有些关系,只装作不知,笑着问周合:“周爷爷,我们要走多远的路啊?那山高不高?”

周合回头笑道:“不远,往前面走二十多里地,就是山脚了,翻过山再走六十里地,便是南雄府。南雄府也有水道,咱们从那里再坐船,就能直达广州府,省了许多事呢!”

章寂在旁问:“一直坐船过去,不要紧么?就怕叫人看到了,会连累陈家。”

周合笑笑:“不妨事,等到了岭南,咱们就装不是一路的,不过偶然遇上,我们商队是想借你们官差的名头躲开地方盘剥,你们则是因路途遥远难行,借用我们商队的货船,到了广州府城外上了岸,也就分开了。若有人怪你们贪懒走水路,你们便拿南安府的事去搪塞,也别提地名,只说是谣言厉害,沿路地方官府都不许你们入境,怕你们过了病气给辖下百姓,若是不走水路,怕是在陆地上寸步难行,为了不耽搁刑部公务,只好改走水路了。”

张八斤等人都笑了,左四也翘了翘嘴角:“周掌柜真是个精明伶俐人,怪不得做得好生意呢!”

“好说,好说。”周合抚了抚胡子,“我也是偶然想到的,说来真是多亏了南安知府。你们也别怪他惊惶失措,我听人说他从前亲身经历过天花疫情,死了不少人,他好不容易活下来的,自然怕过了病气。说来这谣言也是商队传过来的,南安位处岭北,南来北往的商人有不少都从这里过,此处本就繁华,消息自然也比别处传得快些。”

明鸾闻言不由得心中一动:“周爷爷,照您这么说,难道彭泽县的消息这么快就传到南安府了?比咱们还快?可有我们走了以后的消息?”

周合低头看她一眼,微微一笑:“有啊,当然有,据说水仙庵又爆发了天花疫情,这一回好几位官差都被卷进去了呢,而且疫情已经蔓延到县里去了,连县衙都有人染疾。”

章寂脚下一顿,望向周合的目光中带着凌厉:“是哪位官差染疫?莫不是……押送沈李两家的差役?!”

“应该是了,听说是京城去的官差。”周合回过头,有些神色莫测,“已经死了两个人了。”

章家众人迅速对视一眼,各人心中有数。

这死的人里头,恐怕就有一个名叫吴克明。

第五十四章 梅岭

大人们露出古怪的神色,明鸾立刻就察觉到了。她悄声问陈氏是怎么回事,陈氏却装作无事地搪塞她:“哪有什么事?只是没想到沈李两家一行会遇上这么多波折,你大伯娘还在水仙庵养病呢,谢姨娘也在,只盼疫情不会影响到她们。”

天花是得过一次就不会复发的疾病,沈氏既然已经得过了,自然不会再受疫情影响,不过谢姨娘却有些麻烦,如果连后者也生了这个病,还有谁来照顾沈氏?

明鸾又想起另一个疑问:“奇怪了,大伯娘与谢姨娘还留在水仙庵,并不奇怪,为什么押送沈李两家的官差也在那里?先前是因为有我们在,他们押送沈大爷夫妻过去,我们走了,他们难道还会把沈李两家也挪过去吗?”水仙庵的条件比起县衙大牢要强得多了,她才不相信,以吴克明的刻薄,会让仇人享这个福。

陈氏摇头说:“这种事我哪里知道?你也别再问了,赶路要紧。你若真的闲得慌,到后头扶你二姐姐一把,我瞧她都开始喘气了。”

明鸾睨了她一眼,总觉得她好象有什么东西瞒着不想让自己知道,眼珠子一转,暂时压下不提,跑到队伍后头去扶玉翟。

玉翟低头默默地走着,见她来扶,有些别扭地挣开了手:“不用你,我自己能走!”

明鸾撇撇嘴,心想自己只是好意,既然对方不领情,干嘛还要拿热脸去贴人冷屁股?便索性再缓两步,改扶周姨娘。

文骥死后,二房只剩下文虎一个儿子,他的地位便忽然变得重要起来。章放见他年纪小,而自己又带着桎梏行动不便,特地让妻子宫氏抱着文虎走,宫氏极不情愿,最后是周合手底下一个伙计将孩子接了过去。这么一来,周姨娘就空出手来,又不用亲自拿行李,便独自慢慢走在后面。她久病初愈,体力有些跟不上,明鸾来扶,多少是个助力。她心里感激,看向明鸾的目光中便带了慈爱:“多谢三姑娘了,奴婢怎么承受得起?”

“什么承受不承受的?你是病人,要是走得太慢,就会耽误大家的行程,不用啰嗦了。”明鸾没兴趣慢慢跟她客气,便直接拿大道理堵她的嘴。

周姨娘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这段路是陆路,又是大道,来往客商不少,左四等人不敢当众做假,便让章家一行人实实在在地走了二十多里路,顶多就是途中让他们多休息了几次,结果走到山脚下的时候,日头已经偏西了。左四与张八斤等人商量了一下,回头找远远缀在后面的周合一行人,提出在山脚借宿,等明天再上山。不然夜里走山路,就算有驿道,也多有不便。周合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