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斗鸾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部分(第1页)

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他们每一幅布都是手工做的,每块布都不一样,而且这回只是试水,看看市场反应,将来要是真的大量做出来卖钱,就未必是这个价了。你到时候想买,还得多花好多钱呢!”

玉翟咬咬唇,心一横:“好,那我就要这一块,我只带了三十文钱在身上,剩下的你借我,等我过两日把那几副绣品卖了,就还你钱。”

明鸾爽快的掏了钱递给盘青青,后镰兴高采烈地收了,还小心翼翼地将玉翟那块布叠好交给她。忄有在摊子边上看各色彩线挑花荷包的妇人便问了:“这位姑娘,你买这靛蓝色的布料回去做什么呀?这颜色只能叫老奶奶们穿了吧?可上头又大花大草的,虽说花样儿挺吉利。”

明鸾便笑着答道:“大婶,料子颜色虽深,却胜在别致呀,您瞧这蓝底白花的,象不象青花瓷?就算是大姑娘小媳妇买回去了,不管是做袄、做裙还是做坎肩,都挺好看的,而且您摸摸这料子,厚实厚实的,还耐磨呢!”

那妇人凑过来看了几眼,挑出一块五蝠临门的:“你说的还真是,这一块给我们家老太太做个褂子好了。”又挑了一块喜鹊登梅的,“这一块给我小姑也不错,她是个寡妇,这颜色适合她。”

有了人开头,便陆续有人挑起摊子上的蜡染布了。本来快过年了,一般人买布料也爱挑颜色鲜亮的,但总有人不适合穿颜色鲜亮的衣裳,这蜡染的布料胜在花样新鲜别致,不过个把时辰功夫,就几乎都卖掉了,只剩下一块花样比较老旧的,是盘家人照他们从前的习惯画的花鸟鱼虫。

别的东西也卖得不错,明鸾提议她们做的各式挑花小荷包、小香囊全卖光了,那二三十个精心制作的小竹匣子也卖掉了一半,加上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盘月月算了算钱,足足有三千多文钱的收入,兴奋得小脸通红,眼睛亮亮的,跟盘青青姐妹俩小声商量着什么,明鸾没听懂,但瞧着她们一收完摊子,便手拉手往杂货铺子买油盐酱醋茶去了。

盘月月的母亲只会一点点汉语,无法说得更多,却一直拉着明鸾的手说“谢”,明鸾笑着对她道:“您不必谢我,这还是开始呢,我也不过就是出了几个主意,往后能不能把生意做起来,还要看你们自己的本事。”盘母也不知听懂没有,只一个劲儿地点头。

盘家姐妹大包小包地回来了,众人便商量着要找地方吃饭。因瑶女们是跟着其他族人一起来的,男人干别的事去了,约好了完事后会合,明鸾便拉上玉翟,跟她们一起往约定的茶棚去了。

那茶棚兼卖竹篙粉与白米粥,众人要了些来吃,奉大山便领着两个青壮回来了,他们背后的竹篓已经空了大半,盘月月见状便高兴地问了一句瑶语,听了奉大山的回答,脸上笑意更浓了。

明鸾凑过去问:“大山哥这是去卖什么了?”盘月月便道:“卖药去了,是我们瑶家人的药,奉家阿公是瑶医呢!”

明鸾眨眨眼:“我之前听说过,只是不知道你们卖的是什么药。”

“很多啊,五虎啦,九牛啦,十八钻啦,以后我慢慢告诉你。

明鸾点点头,笑着道了谢。盘青青凑过来问:“小鸟,我们的布卖得好,是不是以后可以多做?”

盘青青汉语不好,每次叫明鸾的名字,总是念得不准,盘月月跟她解释了明鸾的名字后,她便一直叫明鸾“小鸟”,对此后者也是无可奈何。

明鸾听她问了,便道:“瞧着是卖得不错,证明蜡染布还是有人喜欢的,但以后做得多了,就不能再象今天这样亏本吆喝。我都跟你们说了,这是手工做的,可以把价格定高一点,你们还卖一百文一块这么便宜,要知道一匹白布都得卖上二三百钱呢,更别说咱们这又是染又是花的,你们定的价,连白布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盘月月怯怯地道:“可那布是我们自己织的土布,比外头买的便宜……一匹布可以做好多块呢,我瞧镇上的花布也就是三四百文一匹……”

明鸾打断了她的话:“那是最便宜的土花布,本地产的,颜色花样都是最差的那种,跟你们的蜡染布怎么能比?我都说了,选上等的细棉布做,等以后手头的钱多了,还可以试试拿绸缎来染!”她从挎包里掏出个小本本,打开后细细数来:“你们没留意都是些什么顾客买蜡染布吗?穿着最差的一个,身上穿的也是细布面的棉袄,头上戴着镶玉的银鎏金簪子,打扮最富贵的一个是穿绢裙的富贵人家丫头,多半是帮主人家买的,可见来买这个的人至少都是小康人家以上。”

盘青青忍不住问:“什么人家?你认识她?是姓康的?”

盘月月解释道:“不是,阿姐,这是家里有一点钱又不是太富裕的意思。”

盘青青懵懵懂懂地点点头,明鸾又继续道:“对这样的顾客,咱们得把蜡染布分出等级来:普通土布或白布做的,花样可以照用,但不必做得太精细,卖得便宜些,几百文就行了,一般人家都可以买;而上等细棉布、绢布和绸缎做的,花纹要仔细去画,图案还得别致,这是冲有钱买家去的,务心要叫人家觉得值当!当然了,这个不必急,先等这布料在德庆流行起来再说,但你们也要注意了,一定要分开档次,价钱也要差得远一点,不然那些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们可不乐意穿到身上,嫌掉价的!”

盘月月忙不迭点头:“我明白,九市镇赵四麻子的老婆,穿了一件新花衣,跟黄家太太新做的绸缎棉袄撞了花样,黄家太太可生气呢,马上就回家换了衣裳,把自己那件赏了丫环,可丫环们都不肯穿。上回我去黄家送布的时候,她家婆子亲口告诉我的。”

“你明白就好。”明鸾松了口气,“还有,那个挑花的小荷包卖得挺好的,这东西很容易做,又不贵,一般人随手就能买来把玩,你们闲时就随便做几个吧。不过蜡染布想要大量制作,还是得找好的布商供应底料,你们人手也太少了,四五十个人全都做这个,出产也是有限的,可以多找些人手来做。你回去跟你阿爷他们商量商量呀?”

盘家人连连点头,玉翟听到这里忍不住凑到明鸾耳边道:“你怎么糊涂了?这是他们瑶民独有的做法,怎么可能找外人来做?”明鸾小声答她:“瑶民多的是,很多人都会,不独他们能做,可谁也没把这个当正经买卖。他们要找人,自然会找回本族人。盘家阿公精明着呢,他心里有数。”

玉翟又想说什么,只是眼角扫见一个人,立刻便闭了嘴,起身道:“我走开一会儿。”便匆匆离桌而去。明鸾一时不提防,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这是怎么了?人有三急吗?”

这时不远处有人叫她,她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柳璋,身边跟着的是李绍光,手里拿着书包,后面还跟着柳家的书童,似乎是刚刚从学里出来。

明鸾眨了眨眼,似乎明白了什么,跟盘月月他们打了声招呼,便走了过去:“真巧,你们这是才下学?”

柳璋笑道:“今儿先生有些不适,让我们提早回家,我想着这几年读书闷了,出来散散心也好,远远地就瞧见你了。方才你姐姐不是还在么?怎么忽然走了呢?”

明鸾自然不会实话实说,便笑道:“方才她想起一样东西忘了买,急急过去了,因我们还要赶着回镇上,她心里着急,也没留意到你们,真不好意思。”

柳璋笑了笑:“这有什么?我们……也是不凑巧。”

李绍光问明鸾:“你跟那几个瑶民一起来的么?我听说你与他们来往甚密,你还帮他们向我娘说情,让我娘买他们的花布?”

明鸾道:“李太太似乎很喜欢呢,还赏了我好些东西。她早早就订了鱼跃龙门花样的布,大概是打算给你做衣裳,真真是用心良苦。”

李绍光有些头疼地说:“娘这是做什么?我一个大男人,把花布穿在身上,象什么样子啊?!”

明鸾不由偷笑,又问了些他几时回家的话,听得盘月月叫自己,便跟李绍光与柳璋告了别,与盘月月他们会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