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残花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秦昭从包厢出来,只觉今日遭遇大为奇怪。这慈大爷竟只是请自己喝茶闲聊,也不知许大人要自己见这位慈大爷是何用意,一路走着秦昭一面思索,这慈大爷似乎身份颇为尊贵。见是见个面都这般小心堤防,似生怕被别人知晓。或许那些事与他有相当的关系,才会如此吧。既然是许大人安排,此人对自己也颇为热络,应是在自己一路。只是不知他到底是何许人物……秦昭想了一路也不明了,也只有索性不去想了。还是先回衙门看看康泰来有什么看法吧。

康泰来正在班房里等候,秦昭刚进门便赶了过来。秦昭把与慈大爷见面遭遇同康泰来简要述说一遍,康泰来也是摸不到头脑只道:“大人那日对你怎么说的。”

“大人要我见过那人后再去禀报详情。”秦昭道:“咱们什么时候去?”

康泰来道:“那咱们这就走吧。”

两人走至许大人府外,康泰来自请人通报。两人等待片刻却出来个人道:“大人公务繁忙,请两位先回去吧。”秦昭与康泰来都怔了一怔只有打道回府。

一进房秦昭就道:“大人特意安排了此事,如今怎的又不召见我们了。”

康泰来沉吟了下道:“最近朝中为册立太子之事似乎闹的很厉害,可能大人对我们这里已无暇过问了。”

秦昭道:“圣上本应早立太子安定人心的。立了太子不就没这么多麻烦了。朝臣一心,圣上恐也难以违背众意。”

“道理如此。可大殿下非正妃所生一向不为圣上所喜。事情已经拖了这么久,我看没有这么容易。”

“大殿下早已成年,颇有贤名。”秦昭皱眉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不变正道。如何能乱。”

康泰来笑一笑:“话是这么讲。不过历朝多有变化,搞不好就大有波折。譬如太宗……”康泰来咳嗽了声接道:“圣上的意思……这册立皇太子搞不好还大有变数。”

秦昭沉吟了一下道:“泰来,难道你是觉得此事与我们的案子有关?”

康泰来叹口气道:“我确实没有想到此事居然牵到内廷,如果真与这种事有关……”康泰来喃喃道:“也许我们是应该暂时收一收手。”

秦昭却道:“不行,现在正是要紧关头,如此更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含糊。”

康泰来叹道:“可这种事情已非你我所能掌控……大人最近也……”

“我知道,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明知螳臂挡车也只有挡上一挡。”秦昭道:“如果这些事真与册立有关,我们如果此时收手,恐怕更加危险。”

“你说的也是……”康泰来叹口气:“我知道你有这个勇气,不过有些事情不能蛮干。”

秦昭笑了:“你看我象是蛮干的人么?”

康泰来道:“莫非你有了计较?”

“还是你说的,静观其变。”秦昭一笑道。

康泰来想了想道:“别处都没有什么进展,我想我们现在是时候把重点转到朝天宫了。”

秦昭心中一跳道:“确实,这个地方有些疑点,但恐怕要探查那里没那么容易,如果硬要探查,我想有些人不会再置身事外……如此可就麻烦了。”

康泰来叹道:“是啊。连东厂和锦衣卫都不愿插手。我们其实只是顶缸。”

秦昭道:“泰来,你何时怀疑朝天宫的。”

康泰来道:“其实很早我就有所怀疑,陆飞也查到那里有兰花香料,最初出现的那些事情,我想很可能与他们有关。”

“你是指那个御史和铁剑、司马明的死。”

“不错。”康泰来道:“也许我们是时候去试探一下了。”

“没错。我也这么想……”“那么……”

“那么……”

秦昭苦笑了一下:“好吧。还是我去。”其实那些川人所透露的消息就直指朝天宫,秦昭也有所怀疑。只是这些人身份不明所以一直都只是怀疑。不过这次去探一探应是很有必要了。

自初九那日后一至傍晚秦昭就又赶去朝天宫盯守,这天刚走过大街却有人在背后叫道:“秦公子,请留步。”秦昭回头一望不禁一愣,唤他这人是个十多岁的白净小厮却不相识。

“秦公子。”这小厮凑近秦昭道:“慈大爷有请。”

秦昭心头一震道:“好,烦劳您引路。”两人一前一后,秦昭跟他一路走来,绕过宫墙走出不远进了间小院,院内已备好了车马。马车旁正立了一人。这人正是上次引领他去见慈大爷的那个中年人。这人见秦昭认出他来笑笑道:“大爷想请公子一晤。不知秦公子可有闲暇。”

秦昭忙道:“在下正巧无事,又烦劳先生引路了。”

两人登上马车坐定这中年人道:“大爷自当日一别对公子甚是惦念,总言匆匆而别,太过失礼,想与公子再续畅谈。”

“慈大爷太客气了。”秦昭笑道:“不知先生怎样称呼。”

“公子客气,在下王安。”这中年人道。两人谈话间,车夫一个呼哨马车出了院门便一路向西而去,这一次却是直走向城外。直走了一顿饭的功夫马车才停了下来,秦昭下了车才发觉这次竟是停于一处荒庙院内。“公子请吧。”两人下了车王安向庙中一间偏殿一引道。那两个护卫仍在,这次看秦昭到不像上次那么敌视,不过仍旧是冷冷的。秦昭只装作没有看到,对王安拱拱手进了偏殿。偏殿左右各有两间房舍,只一侧门口挂着厚厚的棉布门帘,此刻只听得房内有人吟道:“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听来正是慈大爷的声音。

“好诗。没想到大爷还有如此文采。”秦昭挑帘而入道。

慈大爷抬起头来淡然一笑:“我那里写的出这种好诗,这是李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