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霜花 从此幸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部分(第1页)

原来朴胜基趁机用舌头舔了王的手心。

朴胜基笑得不怀好意。

不过总算他还没忘记正事。灵魂来自未来的朴胜基当然知道元朝寿命已尽,要不了几年朱元璋就会把蒙古人赶回大漠。但是眼下,还没有高丽人认为元朝会完蛋。毕竟成吉思汗的余威尚在,元朝建立也不过百年。中原哪个王朝没有几百年的寿数。

“蒙古人少,汉人多,蒙古人以为杀光四大姓氏的汉人就可以长久的通知中原大地。于是横征暴敛,杀人如麻。夺取了天下啊又治理不了天下,除了杀人,蒙古人还有什么手段来统治国家。这样的王朝怎么不灭亡。”对中原的历史,最让人痛心的就是蒙元统治时期。汉人被视为四等公民,更有四大姓氏灭绝的政策。元朝的史册不知掺杂了多少汉人的血泪。

“依你的意思……”

“元朝剩下的寿命不会超过十年。”朴胜基断言。

王半信半疑。如果不是他深知朴胜基并非大言不惭之人,他都想一瓢水泼过去让他清醒清醒。

朴胜基不以为自己三言两语就能让王相信自己的论断。他不过是以此为铺垫,想改变王对红巾军的策略罢了。

高丽国小兵弱(当然王要是知道朴胜基这么看高丽绝对会杀了他),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历代高丽王的外交政策都非常灵活。以前对宋朝称臣纳贡,元朝打来了立刻俯首。他急得后来的朝鲜也先后为明清两朝的藩属。如果不是蒙古人是在暴虐,高丽也不会对元朝诸多仇恨。

哪怕元朝真的完了,余威尚在,高丽也没有对它出兵的实力。朴胜基的目的就是趁红巾军,或者说是朱元璋还没有夺得天下时,多多交好,以后李成桂冒了出来也多一分筹码。

顺帝对奇家事件的处理态度让王对朴胜基的建议没有反对,但反复叮嘱行事要密。

朴胜基写信给正在军中的严清,请他暗中接触朱元璋的同时,西京守备洪林洪林擅离职守的折子也放到了王的案上。

王盯着洪林的名字神色郁郁,然后就扔到一边了。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洪林收到王后的信息了。这也是在朴胜基处理的范围内。

坤成殿里的王后仍然好端端的住在里面。但几次祭祀庆典都是王独自主持,因此民间有种种关于王后的传言,匪夷所思之极。朴胜基手下新建立的暗卫功不可没。

时间就在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潮汹涌中走过好几个月。王后的肚子越来越大,已经有了临盆的迹象。西京留守已经证实洪林不知所踪。健龙军亲近洪林的几除了韩白消失之外,其余的人几乎成了隐形人。与此同时,与红巾军接头的事也进行的比较顺利。

自从奇家满门被诛,余党流放之后。从第二代君主成宗起就与王权分庭抗礼的豪族权臣的势力一扫而空。王登基起就层出不穷的行刺事件也逐渐销声匿迹。

第一次王可以安全的站立在王宫之外而不必担心自己随时会有性命之忧。淡淡的笑意一直挂在王的脸上。

“好久没听见你弹琴了,有没有兴趣弹奏一曲呢?”王的好心情也感染到了朴胜基。

有小内侍殷勤的抬过来王的琴。

琴声铮铮,动人心弦。王一袭鹅黄的轻衫,乌黑的头发没有用一直莹白的玉簪束起,余发披散两肩,细白的十指翻飞,美妙的音乐却比不过王眉目如画更吸引朴胜基的视线。

“看什么?你有没有听琴?”王不悦的说道。

朴胜基把视线移开才发现不知不觉一曲已经奏完,自己还傻愣愣的盯着王看。朴胜基也不羞,反而厚着脸皮道:“美人赏心悦目,当然要多看几眼。”活脱脱一副登徒浪子的口吻。

王的脸皮没他那么厚,不接他的话,免得又听见什么羞人的话。

“我不会弹琴,不如我给殿下唱支歌吧。”朴胜基突发奇想。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王来了兴趣:“你还会唱歌?”

朴胜基故做不屑:“那当然。想当年我也是K厅麦霸,粉丝无数。”

“什么厅?什么霸?你喜欢吃粉丝?”王脑袋上冒出一个个的问号。

“呃……那个不用管,你只要知道我的个唱得好听就行了。”朴胜基差点卡壳。

王表示洗耳恭听。

有一分忧有一分喜……

还有一分迷离……

像一个梦像一个谜……

像鲜花一样美丽……

轻轻的风细细的雨……

激起了爱的涟漪……

只想你忘了自己……

陶醉在爱河里……

有一分忧有一分喜……

还有一分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