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婉歌倾雅慕华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部分(第1页)

见她脸色陡然差了,皇帝连忙解释说道:“也不尽然,皇姑母也委实是爱惜你的才能的。所以,她打算在宫中专门为你设一个女官之职……”

“女官?”温婉心中顿觉不妙。宫里的女官,那不是皇帝老婆的备选么?“同窗共读这么久,皇上应该也是明白我的志向。我求学多年,刻苦研读,为的就是能够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皇上若是不愿意看到女子干政,我可以去,就算是做个守书库的小官吏我也甘愿,只是不愿困在宫中,纠缠于妃嫔之间的事情。”

皇帝凝视着温婉,忽然长长地叹出一声,苦口婆心地劝道:“婉儿你还不明白皇姑母的用意么,她是想我们……自古明君必有贤后,你到尚书院是佐政,进宫亦是辅政,又有什么差别。而且皇表弟新故,你终生无托,进宫后,有我和皇后照应,也是算是两全齐美。”

温婉心中暗叹,果然正如柴启瑞所说的,大长公主认她做义女,让她转到太傅门下。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她成为妃子而做的铺垫。“那皇上自己的意思呢?”

皇帝的神情微微顿了顿,半晌之后,哂然笑道:“皇姑母为我安排的都是最好的,我自然也……”

“皇上是一国之君,难道就一切听凭他人安排,连个自己的主意都没有么?这样的皇上又如何治理得好国家?”

“这个……”皇帝迟疑了。

“而且皇上答应过我,这两年中,若是母亲大人提及婚配问题,皇上会帮我回绝掉,如今皇上是要出尔反尔么?难道所谓的‘君无戏言’只是书上说说罢了,皇上是根本不管不顾的么?”

温婉一连串的反问。问得皇帝不禁冒汗,无力辩驳,连忙劝慰道:“你先别着急,我只是说皇姑母不愿意你去么,我还没说我的意思……”

“那皇上的意思是同意我去喽?”温婉连忙接过话,不给他否认的机会,立刻开心地谢恩。“多谢皇上表哥,就知道皇上表哥不是那样没主意的人!”

皇帝的高帽被戴得没可奈何,只能顺势苦笑着说道:“自然、是这样的。”

温向东每天都设法托人传话进来第二天的参考号牌,在温婉进宫的第三天,便轮到了她的号次了。天未亮,温婉便换上内侍的衣服,到温媛寝宫外等候。混在内侍群中跟去早朝,在外面站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等到退朝了。摆了驾正准备出宫,大长公主忽然迎面而来,缓声问道:“皇上这是要去哪里?”

温婉连忙将头埋低,为免被她发现,以致于多年努力,因此而功亏一篑。

皇帝回答道:“我新近得到一幅古画,所以想找沛霖帮忙鉴定一下是不是真迹。”

“哦?”大长公主的语气将信将疑,沉吟片刻,又说道。“对了,婉儿何在,这几天劳她宽慰皇后,辛苦她了。我去瞧瞧她。”

她不提还好,一提温婉又是背心一紧。大长公主必定知道今日是她的会试之期,所以才故意来了这么一招。

皇帝倒还算镇定,回答说道:“不在昭熹宫的话,那便应该在皇后那里。”

大长公主轻颔首,没再说什么,便摆驾进宫去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仕】

一出宫,温婉便寻到温向东安排的车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尚书院。虽然还是迟到了半刻钟,但是监考官都知道她是大长公主的义女,御封的郡主,而且也主动认了错,自然也没有人会不识好歹到因为这样的小事而责怪她。

这一回,是真真正正的三堂会试。满满地坐了一屋子的人,无数双眼睛就盯着她一个人坐在中间一字一字地答题一个个神情肃然,目光犀利,看着人犹如锋芒在背。时不时地还会有人起身过来,站到她身后,看她在写些什么。温婉忍不住心想,这要是心理素质差一些的人,看到这种架势估计直接紧张得连笔都握不住了。

笔试之后,由专人引到厢房小作休息,并奉上些糕点借以充饥。期间有几名院中的侍女前后侍奉着,确保无法与他人接触。半个时辰之后,进行第二场考试。与之前那场相比,这一场相当于面试,由三名主考官轮流提问,其余在场官员负责记录和评价。问题大多是史论与政论,与当初科考之时差不多,只是更偏重于政论方面。如今朝廷形势紧张,暗潮汹涌,不好多说,温婉将回答的重心放到治理洪涝之灾的问题上,避重就轻地说了些自己的感想。

大约问了十来个问题,主考官轻颔首说可以了,他们会在一个时辰之后,讨论出是否留用。她可以先行回家,也可以到厢房等待放榜。温婉施礼告退,刚出门,便有侍者快步进来通禀:“大人,大长公主来了!”

温婉心中蓦然一惊,大长公主这个时候过来是什么意思?她违背她的意思,并说服一向乖乖听话的小皇帝帮她出宫赴试,她会不会因此盛怒,不再顾惜“爱才”之名,追到尚书院来向主考官施压,不让她过考?

温婉在出去的路上遇到了大长公主,连忙恭谨地靠边行礼。大长公主看到她,只是象征性地问了几句。温婉心中忐忑难安,便到厢房等着,等最后消息出来后再回宫去。

静候放榜期间,遇到了与她同天考试的其他二人。同为国学府的学子,平日里或多或少也打过照面,互相见过礼之后,便说起了今日的考试。其中一人就说监考官太多,被盯得心里发毛,没有发挥好,估计是过不了。另一人也颇有同感,还说若是尚书院决定留用,将名帖呈报上不定皇帝还会举行殿试,那架势便更了不得了。

说着说着他们便说到温婉身上,说以她的家世,只消到大长公主面前说句话,直接安排个官职,也不会有人有二话。温婉听得只是在心中苦笑,人人都艳羡她能攀上大长公主这个高枝,又有谁知,如今她为官之路上的最大阻碍不是别人,正是大长公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也渐渐地暗淡下来,有侍女进屋说道:“榜已经放出,三位可以去看榜了。”

那二人谢过侍女之后,便相携着快步出去了。温婉本是跟在他们身后出门,却是越走越慢,越走心中越是慌乱。几乎是一步一顿地来到门口,便看到那两人摇头叹息着相携远样子他们都没有过考。转念一想,若是她过了的话,本着同窗之宜,他们应该会象征性地来向她表示祝贺的吧?既然他们直接便走了,那是不是说明她也……

正绝望地想着,身后忽然听得大长公主唤了声“婉儿”。温婉惊了惊,回转身,便见大长公主与尚书令一前一后地过来,连忙俯身行礼。大长公主看着温婉说道:“婉儿,难得上官大人如此赏识你,以后可要好好努力,报效朝廷,不要辜负了众位大人的期望。”

温婉吃了一惊,大长公主的言下之意,是让她过了?!按捺下欢腾的欣喜,谦躬地表示一定加倍努力,报效家国之类的。等他们离开后,温婉连忙奔去看榜。果然,榜上赫然写着:三十七,温婉,留用。心中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奔去马车所在地,坐车回家汇报这个喜讯。

老太君和老夫人向来不喜女子读太多书,便所以没有去惊动她们。而王氏夫人那边,由于温婉这次进宫,是顶着陪温媛排忧解愁的名去的,擅自回来,怕她认为她对此事不上心,随便应付,会心生不悦,所以再三嘱咐门房不要惊动任何人,直接奔去自家小院,将这个喜讯告知柳氏。

柳氏大喜过望,丈夫与女儿多年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尚书院决定留用,那么去向便是在尚书院与之间,只待皇帝那边的批复下来,温婉便是本朝第一位女性朝廷命官了。若是得封高衔,说不定柳氏的位份也有望晋升。

高兴之余,柳氏想到温婉考了一天的试,估计还饿着肚子,便亲自下厨做了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五鲜面,犒劳温婉,一边派人去通知温向东和温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