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官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部分(第1页)

家。此外。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若要长治久安。还需选廉任能。长行良治。久而久之。大漠南北皆为明土。率土之滨莫非明臣。”

“说得好!”正德拍掌称善。“国城啊。这数月来。臣亲与战事。方知兵事险巨。将士劳苦。为政为将之不易啊。少时那般跃马挥师扬鞭定虏之想。确是轻狂了。不过。朕矢志中兴之念不改。虽说朕已登基十二载。不过按着年岁说。咱们还算是少年君臣。来日方长。咱们君臣两个。定要做出一番远迈汉唐混一八荒地大功业来。”

话锋一转,正德突然换了副面孔,与冯虞打起了商量。“国城,若是按着这番部署,想来我军是稳操胜券的。哦……朕想着,左右是有你坐镇调度,朕也无事,干脆去中路军,朕要亲征……”

“什么?!”冯虞吓了一大跳。“皇上不是玩笑话吧?这兵凶战危刀兵无眼……”

正德一撇嘴,“大呼小叫,吓朕一跳。这御驾亲征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想当年成祖爷亲提雄兵五征漠北

率精骑践踏敌阵,追亡逐北,饮马斡难河。如今鞑强于当年,我军枪炮则远胜永乐年间,粮辎充足,将士归心,又有你冯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漠北灭鞑靼正当其时。朕亲临战地,更可激励三军将士奋勇杀敌。此行,朕还想亲眼看看,将士们为我大明是如何艰苦征战浴血沙场。话说回来,自古开国明君哪个不是马上皇帝?不经历战阵之苦哪知开辟创业之难?锦衣玉食安居深宫,如何能成有为之君。国城,不瞒你说,朕还有个念头。日后我大明皇室子弟,除开习学圣人经典须得从军历练马四方。凡无军功者,不得承帝位。

冯虞张大了嘴巴,愣愣地看着正德,竟是无语了。

正德看冯虞那神情,有些好笑,摆了摆手。“行了,方才这番话,你听过就算了。现下不到时候,不必为人提起。前线朕是去定了,你速去安排吧。”

冯虞却未领旨了想,说道:“皇上有心做一代雄主,臣感佩。不过,皇上可想过您御驾亲征,中路都统范长安何以自处?皇上身处该军范长安用兵又怎敢行险?此外,恕臣不敬,万一皇上与军中发病,或于沙场负伤,中路军是接着打还是提前收兵?”

“这……”正德给说楞了。

……

春风和煦,大同总兵府却是一片肃杀。荷枪实弹的兵士将周遭街巷围得水泄不通。府内群将校坐满了整个大院,一个个抻长了脖子生怕漏过台上冯虞所说的哪一句话。

“……方才本帅已布置此番用方略。总而言之,六个字敌、合击、痛剿!此番讨灭鞑靼之战,为的是替百多年来因鞑靼寇边死难之大明子民报仇雪恨更是为子孙后代永弥边患,功在万世!灭鞑靼,我中路军为主战军,负击破鞑靼主力之要责,望诸位同心戮力、身先士卒,立不世之功,耀祖宗门庭。”

范长安随即身大呼:“马踏漠北——杀敌报国——”

中路军数百将校一时群情振奋,一齐起身高呼:“马踏漠北!杀敌报国!马踏漠北!杀敌报国!马踏漠北!杀敌报国

待人回座,冯虞说道:“此战尚存变数,各级将领皆应靠前指挥,随即应变,主动求战。即日起,战区司令长官部移驻大同,新编步五师、太原镇镇军为长官部卫戍军暨战区总预备队。此外,司令长官部将向各军派驻宪兵,掌整肃军纪及纠察、督战之责。中路军宪兵都统为……”

说到里,冯虞面色有些怪异。“威武大将军、统帅部军宪司都指挥使朱寿朱万年!”

话一出口,场下众将顿时议论纷。这朱寿是何许人也,怎么从不曾听闻?都指挥使是正二品,威武大将军这名号更不是轻易能得的。从一品武官品级也不过是宣威将军、建威将军,尚不曾加上一个“大”字!

有人低声揣测:“老兄,你不曾听那人姓什么,‘朱’啊!想必是天潢贵冑,封个不一般的荣衔也在情理之中。”

边上那人连连摇头,“不对啊。当今圣上未有子嗣,即便有也不过是襁褓婴儿。近亲支脉也不曾听说有个叫朱寿的。咱们大明皇祖直系,取的都是双字名啊。”

“倒也是。可……”

正在喧嚷间,只见一员肩佩少将军衔的武官从厅里转了出来。一些曾经面圣过的将校抬眼一看,大惊失色。来的这位,正是当今天子!怪不得凭空蹦出个来历不明官位煊赫的朱寿呢。现在这么一看,全明白了。只是将校们心中不免疑惑,皇上要御驾亲征,一道旨意下来就是了,为何还要改名换姓?

冯虞看着正德眉飞色舞的神情,不禁苦笑。亏这位皇上想得出来。那日冯虞抛出三问,还真把正德将住了。哪知第二日,正德突然喜滋滋找上门来。“国城,朕有主意了!”

“嗯?什么主意?”

“不就是忌讳皇上在军中碍手碍脚么?朕换个名字换个身份出征,不就全妥了?”

“啊?!”冯虞这一下可真是给镇住了。这也行?

“朕想好了。就更名为朱寿,字万年。朱家长寿万年,如何?哦,只是职务,还得你国城帮着朕想个妥帖的。”

到这份上,冯虞是拿这位皇上没法子了。琢磨许久,冯虞说道:“皇上,这些日子臣正思忖着,应在军中增设一序列,专责纠察军纪、战场执法、收押战俘,以匡扶军纪,还可暗下监查将校。臣请与统帅部辖下增设军宪都指挥使司,所辖军兵统称宪兵,分驻各军各镇。督军之权不可旁落,皇上正好以朱寿之名亲任军宪司都指挥使。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正德大喜,拍着冯虞的肩头赞道:“不愧是国城,朕就知道你是有主意的!准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生变

送大军开拔荡起的尘烟渐远,冯虞伫立关城之上久久任统帅部长史同知的老搭档赵承庆在旁看着,笑问:“国城,有心事?长安头一回统领大军独挡一面,莫不是放心不下?”

冯虞轻轻摇了摇头,回头说道:“长安处事周详能决,颇有名将之风,在侍卫亲军任上又打过几回大仗,我是信得过他。方才,我是反复推敲,此番战役部署,是否还有疏漏之处。还有便是咱们这位皇上……”

说到这里,冯虞扭头看看左右,亲兵哨卫站得还远。

“真个是添乱哪。千万莫出意外才好。”

赵承庆也是一阵苦笑,“皇上这些年每每有些惊人之举,倒也习以为常了。只是这回玩得大了些。不过,我军火力居压倒优势,只要皇上呆在中军不动……”

“皇上象那等见热闹还安之若素之人么?之前我私下与长安,还有皇上身边侍卫反复交待,无论如何不得让皇上身临火线,更不得上阵拼杀。就算皇上翻脸也得给我死死拦住。若是如此还出意外,我等便只得以死谢天下了。不过在那之前,哼,我必血洗漠北,杀他个赤地万里,鸡犬不留。”

说到这里,冯虞脸上陡然出一股浓重的杀气。赵承庆看着浑身一颤,暗自心惊。与冯虞相识、共事这么些年,虽说官威有些见长,却从未见他动过如此之重的杀机。

冯虞也觉着氛太过肃杀,便换了个话题。“皇上安危,长安必咱们更是挂心。倒是此战部署,我总怕还有什么纰漏。”

“不至于吧?军咨司反复演谋算,形成多套预案能有什么不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