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做侍卫,朕也是天下无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部分(第1页)

“云儿担心母亲生父亲的气,听说这个时候儿子应该做些什么,但我太笨,所以询问了昭云他们,他们说,母亲会过来跟父亲交流的。”容云说着,觉得效果实在比他想象得还好,心情大好之下,笑容愈发漂亮迷人。

“……”容熙。他现在很想揍人。

最终,容熙以一颗宽容的为父之心压下各种情绪,语气温和慈爱地说:“不说这个了。云儿,那个伏龙之墓的事情,以及你故意让我杀你这些,你母亲不问的话,就先别说了。交给为父处理吧,为父会跟你母亲交待的。”容熙相当无奈,以自己儿子的行事风格考虑,那个,他还是先把这件最严重的事情上个保险吧。儿子做得够多了,原本也应该他这个父亲多担待一些,他来处理吧……那种心疼欲裂到昏迷的感觉,小瑜会受不了吧……动手点晕什么的……儿子的强大有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他实在不想去想,如果这件事儿子自己动手摆平的话,会是怎么一种挑战人心脏强度与忍耐力的方式与效率。

“是。”容云点头,完全没有察觉到父亲的用心良苦。

容熙没说话,感慨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此乃自、作、孽。

与儿子达成一致后,容熙又去妻子那里,陈述了自己对儿子罪己诏的看法,表示自己会好好表现。夫妻之间的交流……容熙这个一家之主很辛苦。

***

景瑜有景瑜的分寸,她其实并没有追问关于夫君对儿子罪己诏究竟会如何处理,她有她一国公主的眼界,也愿意相信夫君会是个好父亲。

天下因为容云陛下的罪己诏而纷动,接下来的三天,在容熙主动表示有什么意见跟他说之后,容熙确实比较忙。容熙听了天下的意见,虽然他对于该怎么做早已经有了打算。

容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主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随后父亲让他在两国营盘中间搭一座高台,容云也不太明白。不过作为儿子,容云有一个可爱而又可恨的习惯——听话。

高台搭好,容熙便昭告天下说要在高台上,给天下一个交待。

西弘烈亲王要在高台上惩罚霆皇容云吗?天下人无法不这样猜测。

而这段时间,东霆西弘的将士们之间的想法,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以新年前夜的同乐为契机,将士们在因公务碰到时,也少了很多横眉怒目剑拔弩张。巡逻时碰到,甚至有人开始互相抱怨,从战争的无奈、疲惫,到西弘抱怨东霆入侵,如今,很有些趣味地,东霆将士开始抱怨西弘的亲王对他们陛下“指手画脚”,西弘将士则第一反应便回答——没办法,我们王爷是你家主君的亲爹!

容云对父亲的决定没有异议,如同他在罪己诏中所说,无论什么惩罚,他都欣然恭领。父亲让他搭台,他就搭台,父亲让他在三日后的清晨到台上等候,他就早早打理好自己去等着。

三日后,一座简洁庄重的高台之下,东霆西弘的将士肃立两侧。容云玄衣纁裳一身正装安静的站在一条刑鞭之旁。冬日天清寒洌,透明的阳光中,容云的身影温文自威。

容熙看着儿子,欣赏着儿子,在众人的关注下走上了高台,对容云躬了躬身。几乎是同一时间,容云对父亲也躬身回了一礼。

容熙没有废话,拿起刑鞭。

容云见父亲的动作,撤去护体真气,正打算转身……

容熙伸手按住了儿子,另一只手,把刑鞭扔下了高台!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他怎么能忍心再让他的儿子为他帝服染血!

扔鞭这一举动,不仅容云愣了,高台下的两国将士也愣了。景瑜在台下看着,露出了一个心领神会的微笑。

容熙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容熙不等容云反应,对台下摆手示意。

西弘的大将军很意外,王爷这是让自己上去吗?

确实,容熙正是这个意思,而且不仅是西弘大将军,最后,明山郡王等西弘的大将,以及东霆的一干重要将领都走上了高台。

容熙这才对容云道:“伸手。”

“是。”容云规矩照办,伸出双手。

容熙揭开一边江清浅捧着的托盘,拿起上面的白玉碗道:“天下所有人,记住本王的话,吾儿没错,谁有意见尽管找本王。吾儿的鲜血,是为天下而流。”

容熙说完,让儿子放下左手,抚起儿子的袍袖,指风一弹,没有手软地在儿子的手臂上划了一道血口,将玉碗放到儿子的伤口之下,鲜红的血便嘀嗒落进白色的碗底。

全场鸦雀无声,鲜血的嘀嗒声仿佛想在心中。

容熙的手很稳,看着儿子毫无疑义地配合自己,心中暖暖地疼着。

“你能放多少血?”容熙问。

“回父亲,起码一碗半才够用。”容云此时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以西弘士兵的数量,要以鲜血配药,考虑效率还有融合性,起码要一碗半。

“是么。”对于儿子考虑事情的角度,容熙已经不想说什么了。儿子不从爱惜自己的角度思考,他可以慢慢教,此时此时,他需要明白的是,儿子这么回答,就是说能够承受一次性放血那么多。

高台上的人,开始还不觉什么,后来,随着鲜血越流越多,不由得都有些呼吸困难。那个年轻的郡王,脸色已经苍白了下来,但是依旧稳如泰山。

这些军部上层的人,掌握着如今天下绝大多数军队的将军们,战场上的摸爬滚打,让他们比起冠冕堂皇的言语,更加相信自己的感觉。不用说话,用他们生死历练的直觉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心,是否可信。

说起来,这场战争,发展到最后的屠龙,两国君王是罪魁祸首。然而,从目前人们对两国君王的称呼,其实却能说明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对容承,人们的称呼是“叛帝”,对容云,人们却没有什么特别的称呼。

会有这样的差别到不难理解,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作为君王对自己的子民是否失职。在这一点上,容承与容云虽然都在杀人,但一个害死的是自己的子民,另一个害死的是俘虏。连年征战,妇人之仁是一种奢侈的感情,东霆的臣属在道义上不赞同君主的残暴决断,但其中的利害他们也不是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