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门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给的几十个大钱儿,我寻思着换点金贵东西叫我爹吃,诺,今天趁空儿就去买了些点心,你也别嫌弃。”

原来是这样张赵氏脸上顿时缓和了许多,又转头剜了吴氏一眼,喜滋滋的收起点心:“还是你有心,诺,饭都备好了,赶紧去洗洗,要开饭了。”

“嗳”蓝氏转身出了堂屋,眼中却带着心疼和愁苦,自已手里可一共就那么点钱啊,这回一下子换了点心,明儿可叫乐清吃什么呀几天里,她都饿得瘦了一圈儿了。

吴氏没想到会这样,自已搬石头砸了脚,只恨恨的剜着走出门去的蓝氏。

蓝氏心里根本没空儿去怨吴氏,她再不给小乐清弄点东西吃,小娃娃可要饿死了吃过饭一回屋,蓝氏便与安平商量着,安平明日就请一天假,就算是借,也得去弄点细粮回来。

只是张家村儿本就是个穷村儿,这时又已然进了腊月门儿,各家的存粮都已吃得差不多,剩下的一点也要留着过年关用,哪有富余的再借给张安平?

两人忙活了一上午都没借下一粒粮,正急着,整一上午不知跑去哪里的小乐云从外面回来了,举着一只小荷包:“米”

那小荷包是蓝氏用布头给她拼的,平日里装个小物件儿用,装不了多沉的东西。此时接过小荷包掂在手里,竟也有个小半斤沉打开袋口,里面果然是白花花的大米

蓝氏与安平同时狐疑的望向小乐云,两个大人忙活半天都没弄来一粒米,她一个要过了年才到七岁的小娃娃,去哪弄来的半斤白米?

第十三章 米从何来

第十三章 米从何来

白米是正经的细粮,虽然张赵氏允许开小灶,但也不能太张扬,何况若是叫吴氏看见了,她顶少要把乐荣塞过来跟着吃一碗的。

蓝氏拉着乐云和安平进了西厢,寻了只木盆盛着,才将小荷包整儿个的翻过来,翻出的米在木盆里零零散散的占了挺厚的一层,约摸着得有大半碗米,足够熬两锅稀米粥的了。

“乐云,你这是上哪家去借的?等咱有了米,也好还人家。”安平拉着乐云又问了一声。

“嗯,再说人家借咱东西,也算是个人情,得知道是欠谁的呀。”蓝氏也道。

小乐云自进门家之后,只说了一个‘米’字便再不言语,此时更是闷头不吭声,任蓝氏和安平怎么问都不再张嘴。

安平只好叹口气,拉过蓝氏悄悄道:“我看她怕也是上门去哭求人家才得来的,不好意思再对咱们讲。这样吧,这米你先叫乐清吃上,等我从别处筹借来,再给乐云,叫她从哪家借来的再还到哪家去,不就成了?”

“也行。”蓝氏点点头便急匆匆淘洗了一半,放在火炉上煮上了,乐清立在一旁眼巴巴的望着还未冒热气的锅。唉,她也是没办法,从锦衣玉食的现代一下子穿越到这么个地方,穿的也就罢了,吃的她实在是适应不了。

不是乐清娇情,她已经努力适应这里了,可这高梁面,豆面菜包子的,吃上一顿两顿的还行,若是顿顿这么吃着,甚至连个玉米饼子都见不到,那嗓子整日里就跟划着了火似的,又痒又痛,她实在是咽不下呀,要是再这么‘适应’下去,怕是不死也要去了半条命。

现在有了米粥,再掺着那些黑面馍馍嚼着吃也还能好些,等她渐渐适应了,再慢慢的减少米粥,以后就可以跟着一家人一起吃粗粮饭了。

“我说孩子爹。”趁着煮粥的工夫,蓝氏拉着安平进了里屋,又悄悄的说开了:“你说乐清这是不是开口说话以后,嗓子就变娇情了,再吃不得粗粮了呀?”

“那谁知道的,左右现在总是开了口,以后就算是天天日日的米粥伺候着也愿意。”安平拧着眉掏出旱烟,点上一锅,抽了一口又道:“这点儿米就算是只给乐清吃,恐怕吃个两三天也就没了。今儿下午我再出去跑两家儿试试。要是实在不行,明儿我就去趟周家埠子,要是周家埠子也没有,那就再跑趟临月村”乐清的两个姑姑,大姑嫁在与张家村隔了一个村子的周家埠子,二姑嫁在临镇的小村里,名唤临月村。

蓝氏悠悠叹口气:“现下咱们都没分家,挣的都是家里头的,借的却是顶着咱们的名头,到时咱拿什么还呀?”

“呼~~”安平长长的吐出一口白烟,将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开口道:“等安宝成亲了就好了,安宝一成亲,咱就分家……”

蓝氏不再言语,颤动的睫毛缓缓垂落下去。安宝,安宝,安宝今年才十一岁呀,等到他娶妻,少说得四五年,若是拖上一拖,六七年也是有的,那时候,乐清也都长大了……

这一日,乐清在堂屋里吃了几口黑面馍,回西厢又喝了一碗米粥,这才终于感到小身子有了些力气,饱饱的舒服的睡了一觉。她也知道爹娘跟小姐姐都在为她的事情操心着,可干着急也没用,她只能尽快使自已适应这里的生活。

因为已请过一天假,不好再去请,再说请一天的假就得扣一天的工钱,请多了张赵氏也不愿意。所以第二日一大早,张安平便起了,他要在上工前去一趟周家埠子,然后再赶回来直接去上工。不管借没借到,中午头儿都会回一趟家跟蓝氏说一说。

到了中午,蓝氏焦急的等来了安平,他却两手空空——大姐安霞那儿也紧巴得很,筹不出什么来给他。

安平搓搓手:“先别急。我今儿下了工就去一趟临月村,上安红那儿看看去。估摸着得酉时后才能回来了,你叫娘给留点饭就行了。”

“安红那儿……我瞧着你还是别去了”安红与蓝氏的关系一向不怎么好,蓝氏犹豫着:“要不,我去大生媳妇那儿瞧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