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门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部分(第1页)

很快,外面响起了锣鼓和唢呐的声音,迎亲的队伍来了。

迎亲队请的是镇上最好的,喜服,乐器,都是崭新的,吹曲儿的都是老艺人,调儿格外的喜庆高昂。文陵高高坐在马上,头带新郎官帽子,身上斜挂着大红的绸花,笑眯眯的,英武神俊,看的许多媳妇姑娘脸都悄悄的红了。

迎亲队伍等在院门口,经过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节,终于将新娘子请出门来,惹的周围看热闹的都伸长了脖子,巴望看一眼新娘子盛妆的美丽模样。

乐清乐云和乐荣几个跟在安英身后,忙着向周围看热闹的小孩子发放糖果。

万修林挤在人群里,笑嘻嘻的朝乐清伸手:“今儿你可有大餐吃了多给我几块”

乐清一见到这人,就没好气,狠狠往他手里拍了几块糖果,扭身往旁去了。

文陵笑嘻嘻的上了马,朝众人抱抱拳,迎亲队伍便敲锣打鼓的往蓝家庄去了。一些爱看热闹的,遥遥跟在后头,一直跟出村去。

送走了新娘,张赵氏这里也并不轻松, 还要收拾狼藉的院子,迎接不断进来的亲邻,等人凑齐了,再一起去蓝家庄吃喜宴。

文陵带着队伍稳稳当当的到了蓝家庄,早有人等在他的新院门口,一见新人回来了,赶紧点上早已预备好的鞭炮,噼哩叭啦的响过之后,有人迅速的在院门口摆了火盆,又有人在马车下摆了鞍凳。

又是一系列风俗礼节,新娘终于进了屋。

她一进屋子,院外凳时热闹起来,婆子媳妇孩子和一些半大的青年都在吵着要糖吃。方氏跟孟氏一人抓着一只盘子,挨个儿人的分糖,一些调皮的孩子在方氏这里分了一次,转一圈儿去孟氏那里再分一次。

主婚人请的是里长,拜过堂之后,新娘便被送去了新房里呆着,由文陵的两个堂妹陪着。

外面,则热闹的摆开了桌儿,看亲的亲邻们纷纷入了座儿,就要准备开席了。

方氏,孟氏,还有几个本家四院儿的婆子媳妇七八个妇人都在厨房里忙的团团转,还不到巳时,由文陵敬了杯酒,就已经开了席。

婚宴的席面,文陵用的是一等席面,有鱼有肉,由方氏亲自掌厨,无论从菜色,味道上来讲,都是无可挑剔的,乡邻们吃的很是高兴,不时的啧啧称赞。

开席没多一会儿,安平跟乐清乐云几个打了招呼,便急匆匆的回家去了。

乐清几个坐的是小孩子席,她紧挨着乐云和乐渊,乐云旁边是蓝玉,蓝田,蓝波,蓝进,再有几个不认得的蓝家娃娃。小孩子吃饭本也不讲究什么,吃完拉倒,才开席没多久,席上就没几个人了,都跑去疯玩了。

吃到一半时,

乐云悄悄的拉过乐清:“我不放心家里,咱们快些吃,吃完就回家。”

“嗯。”两姐妹正说话,主桌那边文陵站起身来,再敬大家第二杯酒,又说了些话,大家高高兴兴的喝了,乐云姥爷又站起来,醉薰薰的客套:“大家伙儿都吃好,喝好…吃好…喝好……”

乐云姥娘气的直往下拽他:“你快坐下吧,喝那么多干麻啊,快别丢人了。”

文陵笑呵呵的:“娘,爹今儿高兴,就叫他喝点,无防。”

“就,就是 大家伙儿都吃好喝好啊,吃好……喝好……”乐云姥爷听文陵这么说,更加起劲起来,端着酒杯朝众人嚷嚷。

“哈哈哈~~~” 院子里的喜客都叫老头子逗乐了,哈哈的笑倒一片,轰笑声传出去老远。

院子里正热闹喜庆的时候,外面‘噔噔噔’跑过来个半大少年,急切切的嚷了一句:“乐清你母亲生了是男娃母子平安”

热闹喧哗的院子,一下子安静下来。

不知哪个婆子嚷了一句:“啊哟文陵娘,你可真好福气,又添一个外孙今儿双喜临门那”

乐云姥娘这才反应过来,高兴的竟抹起泪来:“平安就好,平安就好。又一个男娃,对得起张家了,对得起了……”

乐云姥爷收了收醉意,陪在老婆子身边:“好,好,母子平安就好”

文陵则借势又敬了一杯酒:“今儿我大婚,我姐姐又喜得贵子,双喜临门的大喜日子,我再敬大伙儿一杯”领完酒,他便悄悄的溜进屋去,隔门将这好消息告诉了安英。

娘生了,是个弟弟乐清的第一反应,母子平安就好啊她这一胎极度不稳,一家人可是担足了心事的。

乐渊直接高兴的跳了起来:“太好了是弟弟”他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以后有替我背黑锅的了。

乐云则 急急的扯了乐清和乐渊,跑过去跟乐云姥娘道别,要回家看娘亲去。

这时,张赵氏几人也才从欢喜里回过神,也纷纷跟乐云姥娘告别,跑回家去看乖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