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生于望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妃,这想必就是另一个了。说是姑太太,其实是拐着弯的姻亲。她忙上前行礼,仍旧称呼为“姑太太”。

苏太太连忙扶她起身,打量几眼,赞道:“府上的姑娘教养极好,我早就听说了。今日一见,才知道名不虚传,不但老夫人的女儿出色,连孙女儿、侄孙女儿也都知书达礼,倒叫我不好意思呢。”又叫丫头去备一份丰厚的表礼,谦虚道:“匆忙之间,略简薄了些。”又给她介绍自己的一对儿女。

苏家长女英华,与文怡是一般年纪,生得清秀不说,小小年纪,眉眼间已带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面上带着淡淡的笑,举手投足都十分从容,以她的年纪来说,有些太过稳重了,但文怡发现对方望向自己时,眼神十分纯粹,一点轻视都没有,心里便觉得欢喜,也生了几分亲近之心。

而苏家长子厚华,年方七岁,性情憨厚,也叫人喜欢。

文怡正想跟苏英华多聊几句,便被于老夫人叫过去了,虽觉惋惜,却不敢说什么,面上还带着温顺的笑。

于老夫人叫她在跟前坐了,拉着她的手,亲切地问她身体情况如何了,祖母这几天是否安好,又说如果有什么想吃的,尽管提出来。文怡见她没提起刘嬷嬷的事,也就顺着口风应了几句。于老夫人回头对苏太太笑道:“这孩子说来也可怜,自小生得单薄,前些日子,因为小七那孩子恶作剧,把这孩子吓得不轻,几天了,脸色还有些苍白呢。”文怡心中一动,看向苏太太。

苏太太不知详情,听着还以为是寻常孩童捣蛋的小事,笑道:“男孩子小时候调皮些也是有的。我瞧着七少爷倒还好。”

于老夫人叹息着摇摇头:“他年纪也不小了,还跟小时候似的胡闹,也不知道几时会稳重起来。”

“祖母这话倒有些冤枉七弟了。”文慧笑意盈盈地走了进来,“七弟平时还是很稳重的,那天是因为见祖母高兴,光顾着讨您喜欢,却忘了九妹年纪还小,身体又弱,经不住他的玩笑。他心里可是懊恼得很呢!”转向文怡:“九妹妹,你说是不是?”

文怡脸上涨红,忙低了头,文慧笑道:“这是害羞了?都是自家亲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转向苏太太:“我这妹妹一向腼腆得紧,姑太太别笑话。”

苏太太笑盈盈地道:“怎么会呢?我倒觉得这孩子讨人喜欢呢,女孩子家,还是斯斯文文的好。”

文慧脸上的笑没挂住,但很快又拣了起来,坐到祖母身边撒娇说:“祖母,姐妹们马上就到了,小七问,他能不能也进来一起玩笑?”

于老夫人慈爱地道:“叫他一起来好了,姑太太也不是外人。”

苏太太笑眯眯地摇着团扇,看了女儿一眼,没吭声。

很快,门外就响起了一片欢声笑语,接着脚步声传来,暖阁里转眼便涌进一大群人。

来的是长房二伯父所出的嫡女,五堂姐文娴,以及庶出的十堂妹文娟,当然也少不了那位七堂兄文安了。加上各人的丫头婆子,足有一二十人,但秩序却不乱,待众人见过礼,各自就座后,便有**个人退了出去。

文娴上前拉住文怡的手,笑道:“九妹大好了?这几天大家都在担心呢。”

文怡心中有气,只淡淡笑道:“多谢五姐姐想着,妹妹已经没有大碍了,王老太医说,只要不再受凉发热,再休养上十天半月,就没事了。”

苏太太抬头看了她一眼,又望向于老夫人,然后将目光投向旁边的文安。文安正凑上来跟苏英华搭话呢,后者只是淡淡笑着,并不理会他,厚华在旁奶声奶气地道:“七表哥,夫子说了,男女七岁不同席,你怎能跟我姐姐坐在一起?”文安脸一红,不满地看了他一眼。

于老夫人喝住文安,道:“你没瞧见你九妹妹在这里?!先前是怎么说的?为你一个胡闹,叫你妹妹受了惊,如今她来了,你还不快给她赔不是?!”

文安一脸不自在地磨蹭过来,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文怡端坐不动,两眼直盯着地面,心下已拿定主意,一定要叫他给自己赔礼才行!

也许是见祖母一直厉色盯着自己,文安终究还是低头长揖一礼:“九妹妹,原是我胡闹,叫你受苦了,请妹妹原谅则个。”

于老夫人笑了:“这才是咱们这样人家孩子该有的礼数。做错了就该赔罪。”又对文怡道:“你哥哥不懂事,以后再不会这样了,你就……饶了他吧?”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amp;lt;ahref=&;amp;gt;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卷一 望族孤女 第八章 两位诰命

文怡骑虎难下,只觉得人人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都有深意,偏又有气撒不得,劳记着自己今天是来交好而不是翻脸的,才强忍着气朝文安回了一礼:“妹妹不敢,七哥……快请起吧。”

文安欢喜地站直身体,扑到祖母身边,撒娇道:“祖母,九妹妹原谅我了,祖母不再生气了吧?”

于老夫人瞪他一眼:“瞧你这个猴样儿!叫姑太太看了笑话!”

文安笑嘻嘻地,又冲苏太太作揖:“姑太太必不会笑话我!”后者笑笑,拉住他问他爱吃什么,平日有什么喜好,读了什么书,之类的,又问起了文娴等,待表礼送上来,一群人更是叽叽喳喳地说成一团。

文怡静静地坐在边上,冷眼看着这副场景,丝毫没有要参与进去的意思。横竖她的来意已经达成了,长房不再说什么,她六房自然不会上赶着给自家找不痛快。她在心中默默念着佛经,告诉自己要平心静气。

没过多久,几个孩子便说好了到花园里去吃茶赏景,于老夫人乐得看两家小辈相处融洽,便劝苏太太放儿女一起去。苏太太无奈,叮嘱丫环奶妈子们跟紧了,方才点头放女儿儿子离开。

文娴立刻便吩咐自己的丫头去准备茶水点心,于老夫人连声说:“叫厨房和茶房的人用心备去,必得要是上好的,凡我这里有的,都可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