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生于望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到了七月初二那日,正是个大晴天。文怡定了在这天出发去平阴城给舅舅拜寿,已经备好了四盒祝寿糕点,另有两匣子寿礼,还有给舅母、表哥表姐们的礼物,赵嬷嬷又给她备下一小包袱的绣花荷包,里头装有银锞子、香饼等等,预备在舅舅家遇上别的亲戚或是给下人打赏。卢老夫人亲自嘱咐了跟车的张叔张婶许多话,方才将孙女儿送上了车,站在车前,想要说些什么,嘴动了动,半天,还是没开口,只淡淡说了句“路上小心些”,便回屋去了。

文怡看着祖母的背影,有些心酸,但她知道今天这趟远门,是一定要去的,只能收拾心情,辞别了赵嬷嬷,带着张婶,坐着马车往大路上去。

平阴城在平阳以北,从陆路走,要绕过太平山东侧,一路都是平直的官道,来往的人也多。文怡一行才出了顾庄不远,便不得不停了下来。远处有七八辆马车停在那里,将整条大路都堵住了,半辆马车都过不去。

张叔远远看了一会儿,回来禀报说:“小姐,好象是长房和二房的人,小的看到了宣乐堂的管家,还有六小姐专用的马车,七少爷也骑着马在前头跟二太太说话。”

文怡脸色一沉,问:“除了二太太,还有哪位长辈在?!”

“小的看不清,不过看马车,大老太太兴许也在。大约是在送别二少爷、七少爷和六小姐。”

文怡抿抿嘴:“既然如此,怕是要耽搁些时间,还有别的路可走么?!”

张叔有些不解,小主人难道不打算过去请安?只是他向来老实,便道:“从太平山西边走,也有一条路,离平阴还要近些,小的几年前去舅老爷家还走过两遭,只是人烟少些。若是天气好,一天都不用就能到城门了呢!”

文怡不想过去跟长房、二房的人见礼,便下了决定:“那就走西边!走快一点,赶在天黑前到!”

张婶忙说:“小姐,西边偏僻,怕不太平。”

文怡已经拿定了主意,哪里肯听?况且她前世从未听说西边的路有什么不太平,仍旧命张叔调转车头,跑上了西边的大路。

这条路果然偏僻些,路还算平整,但一路草木繁密,隔上几里才见到人影。张叔心下有些惴惴的,但因方才打了包票,只能硬着头皮,加快两鞭往前走。中午也不敢寻地方歇脚,只在车上吃了点干粮。

过了申正时分(下午四点),日头偏西,马车到了一处山坳处,张叔渐渐放松下来,对马车里道:“小姐,转过这个弯,再往前走两里地,就是官道了!那里有个大庄子,可以歇歇脚!住店也行!离平阴也不过二三十里地。”

文怡听了高兴:“那就快走!到了庄上再……”话音未落,外头便传来张叔一阵大叫,接着马车顶上重重响了一声,车顶凹了下来,文怡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张婶在车窗边尖叫出声:“小姐,是强盗!”

文怡大惊,车厢外又传来张叔的大叫:“你要干什么?!”接着马车剧烈摇晃起来,马一声嘶叫,很快就停下了。张婶掀开车帘往外看,眼一翻,便晕倒过去,身子直掉在车轮边。

文怡看着张叔跟两个蒙着脸、衣衫褴褛的男子僵持,心中害怕不已,喝道:“你们……你们难道认不得车上挂的灯笼?!我们是平阳顾家的人,劫了我们,你们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那两人对望一眼,左边那瘦些的人喝道:“都快饿死了,哪里还顾得上是谁家?!”说罢一刀伸了过来:“还不快拿钱出来?!”另一人也跟着伸刀:“对!拿钱出来!”他伸刀伸得不对,却正好割着马耳朵,马儿吃痛,嘶叫一声,扬蹄将他踢出老远,便疯了般往前冲。

文怡没坐稳,直摔进车厢里,一路颠着,头晕眼花,只隐约听到张叔在那里叫“小姐、小姐”,声音越来越远,心中却在后悔,今日是不是太过鲁莽了……

外头的马又是一声嘶叫,但听着却与先前有些不同,居然渐渐跑得慢了下来,而且还有人在吆喝。文怡好不容易等晕眩过去,只觉得脑门上疼,大概是方才磕着了,见马车竟然停了,不由得大奇。难道是来了救兵?!

这时,外头传来一个少年的声音:“车里的小姐,你没事吧?”

(为了这个人的出场,请大家不要怪我更得晚了,求pk票……)

'bookid=1782833;bookname=《冠盖满京华》'

卷一 望族孤女 第十三章 救命恩人

文怡恍惚间,听到这个声音,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人的声音真好听。”但马上就发现自己想的是什么,忙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

她撑起身子,坐直了,看到自己身上有些狼狈,头发也乱了,忙迅速整理了一下衣服头发,然后端端正正地起身掀起车帘,走了出去,看到前头站着一个黑衣少年,正拉着马缰绳,面带关切地看向自己。

这少年生得颇为高壮,听声音年岁不大,但外表俨然有十六七了,长着一对黑黑的剑眉,鼻梁高挺,双眼有神,本是清秀容貌,却因长了个方下巴,添了几分坚毅之色。他身上穿着黑细布衣袍,腰间束着布带,却又挂了把长剑。这长剑外表并不显眼,剑柄处缠了一圈又一圈的灰色布条,显然是常用的,并不是装饰之物。脚上穿的布鞋,鞋面鞋底都破损得厉害,看着也是寻常物件,但文怡留意到,他鞋口处露出的一点白袜,上头有些特别的花纹,却是康城“锦纶坊”出品,价值不菲。

这人……究竟是什么来历呢?看着象是寻常清贫人家习武的子弟,也许是个官兵,或是江湖人?但细看之下,又觉得不象。而且仔细瞧他长相,似乎有些面善,但细想之下,又不记得自己几时见过这样一个人。

文怡愣了一会儿,忽然醒悟到自己这样盯着人家看,实在太失礼了,再看对方,那少年也在看着自己,眼中似乎有些好奇,她不由得脸一红,稍稍退后半步,有些窘迫。她很久没有这样跟陌生男子面对面说话了,该怎么见礼?

那少年似乎看出她的窘迫,微微笑了笑,问:“这位小小姐,你是哪家女儿?怎么只带着两个仆从,跑到这偏僻地方来?”

文怡见恩人相询,定了定神,屈身一礼:“多谢这位义士相救……”话未说完,便听得“咔哒”一声,正疑惑间,她脚下一歪,整辆马车往旁边倾倒,她眼看就要摔下车去,顿时吓得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