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九福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部分(第1页)

行说亲芳蕙的条件算是很好,因此从小就是按着正室的款儿娇养着来教育的,她不会撒娇扮痴的,妩媚小意的讨好男人,又斗不过那些从小就准备着给阿哥们做小的侧室们,五阿哥的眼光倒是跟他的嫡亲兄弟差不多,喜欢娇媚绵软的汉家女子。

乐瑶不止一次恶意的猜测,一定是五阿哥从小养在太后身边,耳濡目染的都是豪放的蒙古女人,才养成了这种变态的习惯,要说以满人的眼光来说,当然是爽朗大方的满洲姑奶奶入得了眼了,这兄弟俩的爱好从小就被扭曲了。

这次乐瑶去五贝勒府上一个孩子也没打算带,雅熙已经开始学习了,琴棋书画,管家理财,健身炼体,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说十几岁就要出嫁了,只有近十年的时间来学,当然一点不能偷懒,顺哥儿倒是还小,只是要是只领着顺哥儿,乐瑶怕雅熙心里不高兴,雅熙长大了,懂事了,只是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纪,又知道了她不是她的亲生额娘,乐瑶当然要一万个小心,她可不能让她的女儿有一丁点不舒服的感觉。

正好今儿雅熙习字,也领着顺哥儿就是了,还有两年,等到顺哥儿六岁进上书房的时候,要是字写的歪歪扭扭的,认的七零八落的还不定怎么丢人呢。

“额娘,您要自己去吗?领着雅熙和顺哥儿吧。”

雅熙眼巴巴的瞅着乐瑶,她真的不喜欢阿玛请的那个先生啊,好古板啊,一点也不知道变通,老是直勾勾的看着她,走一点儿神也不行呢。

当然了,她也没忘了拉上顺哥儿,顺哥儿还没到上学的年纪,这样额娘才能容易答应她哦,屡试屡胜哦。

“姐姐,叫顺哥儿什么事?”

顺哥儿还在揉眼睛,趴在琴儿的怀里还迷迷瞪瞪的,听见了姐姐说到他,赶紧睁开了眼睛,生怕额娘和姐姐干什么事拉下了他。

“你们两个都在家好好写字,要是额娘回来的时候看着你们没写完十大张字,今儿晚上就不用吃饭了。还有,雅儿要练一个时辰的琴,要是没练额娘会生气的,知道了吗?”

出去接连玩了这一个月,两个孩子心都有点散了,这可不行,古代的孩子本就早熟,特别是生在皇家,再说要是别的阿哥们家的孩子满身心眼子,他们俩就知道玩,不是净吃亏吗?总得有拿的出手的。

“知道了,额娘。”

不过她的孩子还是好的,就算是比较调皮,但是答应她的事都一定会做到的,但是却不能给他们留下没人看着的印象,要不他们小小年纪的自制力总是差的。

“琴儿,好好看着他们俩,不准让他们偷懒,要是小时候不用功,长大了可就要吃亏了。”

“是,奴婢知道了,定会不错眼的看着。”

乐瑶知道琴儿十分的疼宠顺哥儿,对顺哥儿很好,只是她要让她知道,什么才是对顺哥儿最好的,最怕的就是因为太宠爱儿溺爱孩子,这样长大的孩子最是无理取闹的,在皇家是活不下去的。

“恩,这就好,雅儿,顺哥儿,额娘走了,不要去戳平哥儿和瞳儿的脸哦。”

“知道啦,额娘,额娘再见。”

“恩。走了。”

乐瑶只带了小彩和小彤,画儿今年已经十八岁了,这几天乐瑶已经帮她瞅了几个对象了,这不平时挺大方的主儿,这会儿也躲在屋子里好几天不出房门了,乐瑶也不叫她,只叫她好好选选,毕竟从睁开眼睛就看见了这几个小丫头,很是亲近,这画儿是最后一个了,不想她嫁的不好。

在芳蕙身边伺候的还是听诗,乐瑶有点奇怪,平时也没觉得,这不她们家小画儿都要出嫁了,这听诗怎么还不嫁出去啊,不会是留着给五阿哥使的吧,还是已经使了啊,这样想着,就上上下下的扫描了听诗几眼。

听诗也是一阵的莫名其妙,这九福晋又不是不认识她,经常来的啊,为什么要这么看她啊,不会是她脸上有什么东西吧。

看着听诗一脸莫名的摸了摸脸,乐瑶止不住的笑,也不等着她掀帘子,自己打着帘子赶紧的进了屋子。

“五嫂,怎么听额娘说你不是很舒服?没什么事儿吧?”

乐瑶没跟芳蕙说就来了,正看见芳蕙歪在软榻上眯着眼睛。

“你怎么大清早的就来了,急急忙忙的,没事,我好好的呢,太医说歇着就行。”

芳蕙可是感激的不行,她就知道九弟妹对她最好了,什么都想着她,一听说她不舒服,竟然这么早就到了,九弟妹可是最不喜欢早早就出门的。

“孩子们呢?怎么没领着雅熙和顺哥儿来?昂儿天天念叨呢。”

弘昂和乐瑶的孩子感情很好,她身份低,当初又不受宠,也没生下嫡子,妯娌们都看不起她,关系也就不远不近的处着,这九弟妹对她好,多亏了九弟妹她才有了昂儿,九弟妹的孩子都聪明伶俐,因着她们俩关系好,三个孩子也就经常在一起玩,倒是弥补了昂儿跟府里的庶子们间的尴尬。

“雅儿不是今年算是六岁了嘛,我从春天就开始让她慢慢的学起东西来了,这么学上十年,到时候不用手忙脚乱的,今儿顺哥儿也跟着他姐姐习字呢。”

“雅儿还小呢,这么快就开始学了?顺哥儿现在就会写字了?”

芳蕙这么一听可是吃惊不小,算起来她的昂儿比顺哥儿大了大半年呢,现在还天天被嬷嬷抱着,看着还是个小娃娃呢,她可没想到现在就要开始习字了。

“雅儿可以慢慢学,我反正不着急,但是也不能满院子的光玩啊,一点一点的学啊,顺哥儿就是跟着瞎糊弄,倒是也识了几个字,不过是仗着小聪明,可是一点静不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