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超品侠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2页)

华天宇看到老中医写完药方递给患者,然后那名患者走到药柜那里,把药方递给抓药的中年男子,那名男子就开始按照药方抓药,华天宇不用看药方,单看对方抓的药,就认出来是什么药方了。

不过很快他就有些疑惑不解了,这两个病人的病明显不同,一个哮喘,一个是肝气不顺,可是老中医开的都是同一个药方,他从中年人抓药的剂量和药物上就看出来了,这药不是别的,全都是补肾的益气方剂。

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开出这个方子,华天宇不由得皱起眉头。

看到抓完药,付完钱,那两名病人离开,华天宇紧跟在一个病人身后走了出去,待下了台阶华天宇这才走过去,笑着说:“大爷,我跟您打听个事。”那名病人60多岁的样子。

见华天宇和他说话,小伙子长得挺面善,老爷子就停了下来。

“什么事?”

华天宇笑道:“大爷,我跟你打听个事,我爸生病了,听说这家中医看病看得挺好,也不知道他看得怎么样,您知道,现在骗子特别多,我也不敢轻易就带我爸来,我看您从里刚看完病,就是想打听一下,这个林医生看得怎么样啊!”

老头听华天宇是打听医生怎么样,乐呵呵的道:“还成,这林医生看得不错,我前几天抓了三副药,吃完了,这段时间精气神特别足,走路也有力气了,这不,今儿过来再抓两副吃吃看。”

华天宇笑道:“大爷,您是哮喘吧,您吃这药哮喘病见好吗?”

老头说道:“林医生说了,我这岁数,哮喘多少年了,不容易去根,身体问题很大,所以就给我开了这方子,说是调理一下,他这药可真好,你别说,我这腰也不酸了,走路也有力气,精神头也足。。。。。。”

下面的话华天宇就不想听了,吃了那么大剂量的补肾药,那身上能不舒服吗。华天宇只听了几句就明白了,这位老中医给病人开得清一色的补肾药,只不过是根据病人的体质而异。

中医里讲,肾主先天,主骨、生髓,供给五脏六腑,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只要肾气足,老年人可以健步如飞,眼不花,耳不聋,很多老年病都是肾气不足引起的。

好家伙,这位老中医开的药全是补肾的,两剂药下去,保证对方腰眼发热,那身上能不舒服吗?

平常人双手用力搓热,然后捂在两侧腰上,用力揉搓,就会感觉到浑身舒畅,这是中医里物理滋生肾气的方法,肾虚的人常这么做,就会避免肾虚,房事有力,腰也不会酸痛。

他这么大剂量的补肾药,短时间内,谁吃了都会觉得全身暖融融的,怪不得田家姐妹大老远的找他看病,这位老中医靠得是这个方法,华天宇苦笑着摇了摇头,为了确定自己的判断,华天宇急忙回到诊所里。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两个病人,老中医还是补肾方剂,好家伙,这老头就跟被肾干上了,这是典型的太平医,一剂药包打天下。

这药吃不坏人,肾虚的几剂药下去没有不见好的,都说十男九虚,十个人吃了,九个人有效果,口碑能不好吗,可这样治病,根本就是饮鸠止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过有些病的确能通过补肾治好,看来这就是这位老中医的秘密了,华天宇摇了摇头,怪不得中医越来越不成气候,都这么干,这门古老的医术能发展吗?

等排到田家姐妹,华天宇与柳依依也跟上前来,华天宇到想看看,这位老中医怎么给这孩子治病。

第二十五章 怪症

田蔓琼坐到这位老中医面前,孩子紧紧的抱着她,头也不抬,身上簌簌发抖,她想了想,斟酌了一下,把孩子的病因讲了出来。

半年前,他们一家三口驶车出去郊游,在弯路超车的时候出了车祸,汽车冲出护栏,孩子的父亲当场死亡,幸运的是她们母女只是受了一些皮外伤。

孩子亲眼看到父亲死亡,吓得不轻,从那以后就不会说话了,见到人就簌簌发抖,三个多月一句话都不说,也不哭,整天窝在母亲的怀里,就算是睡觉都不肯松手,稍有动静就会惊醒,原本活泼可爱的一个孩子就变成了这样,田蔓琼顶着巨大的悲痛,亲自照顾孩子。

失去了丈夫,孩子又变成这个样子,田蔓琼差点就被击倒,可是孩子变成这样,根本不给她时间****伤口,就开始四处求医,为孩子治病。

因为孩子这病有些特殊,全国有名的几家医院全都看了个遍,可是就是不见好。

为了给孩子治病,田蔓琼还专程去了美国,找到北美地区最有名的心理治疗医生,可是在美国治疗了三个月孩子仍未见好转,不得已回到国内继续求医。

这段时间可以说,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可是就是没有找到能治疗孩子病的医生,只能遵从美国医生的建设,从心里疗法上辅导孩子走出阴影,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这段时间家里愁云惨淡,丈夫意外身亡,孩子又生病,丈夫留下的事业又要打理,田蔓琼就要被击垮,她无意之间听下属说宽城有一个姓林的中医专治疑难杂证,所以直接和妹妹开车从天宁来到宽城。

不过田蔓琼只是告诉这名老中医,孩子是因为车祸才变成这样,并没有谈及家里的情况,所以华天宇他们并不知道田蔓琼家中发生的惨剧。

老中医听了田蔓琼的话后眉头紧索,想了半天,才在纸上写着:百合5克、柏子7克,夜交藤5克,朱砂1克,甘草3克,煮水服。

然后交药方交给田蔓琼,同时嘱咐道:“服两剂看看,如果孩子不见好,就另请高明吧,我也没有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