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铁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部分(第1页)

周副主任客气地问道:“沈工程师,你能给我们介绍得详细一点吗?”

“行!”

毕业于燕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沈工程师赞许地说道:“他们一百五十人一进场就分成两个队,工程指挥部指派我兼管,每天都是我亲自布置的施工任务,从进场第一天开始,这两个区队似乎就开始较上了劲儿,前面三天一区队的工程进度都超过了二区队,但施工质量稍差一些比不上二区队。从第三天起二区队赶上来了,而且每天的进度和质量都稳中有升,从第七天开始二区队的进度再次加快,苦苦追赶的一区队再也没有能力追上。这个二区队很特别,干活的时候除了几个小组长时不时聚在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之外,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话,我也很奇怪,直到昨天我忍不住问那个叫张天彝的组长,他对我说不是不说话而是不敢大声说话,因为这是他们的老师、学长的安息之地,没人敢大声说话。我听了很感慨也很感动,我从没见过这么懂事的学生,特别是那个叫安毅的区队长,话不多但很聪明,干起活来非常巧,施工图一看就懂,根本就不需要多做解释,只需把要求告诉他即可,看得出来,他在那帮人当中威信很高。”

李济深释然地点了点头:“原来是他……好,我们过去看看。”

尘嚣中的黄剑光直起酸胀的腰,深深地吸了口气,往手心吐口吐沫再次扬起十字镐,举到顶端停在半空不动了,很快放下铁镐几步跑到安毅身边:

“老大,像是李副校长和邵主任他们来了……快看,他们正快步走向我们,现在距离这边大约还有五十米左右。”

安毅一愣迅速望去,立即放下铁锹跳上深达一米多的施工基础,大声命令:“全体集合!”

弟兄们扔下工具,快速跑动向安毅聚集,阵阵尘土在西北寒风的吹拂下高高卷起,等一群官长走到排列整齐的队伍面前时,尘土已经散去现场恢复一片清明,大家这才意识到刚才的浓浓尘烟大半是这群年轻人因紧张施工而激起的。

安毅小跑上前,立正敬礼:“报告长官:工兵大队二区队奉命执行施工任务,应到七十五人,实到六十九人,缺勤六人,其中一人工伤五人病假,缺勤者均有校医院之证明,报告完毕,请长官训示!”

“稍息。”

李济深上前两步,伸出手整理安毅肩膀上裂开的衣服,动情地说道:“唉,你瘦多了,哪里有这样为了工作不要命的?”

安毅仍旧笔直站立,神色严峻,眼里却透出丝丝感动。

李济深走向队伍前头,官长们也跟随过去,一面走一面低声发出感叹,一群官长从队伍排头走到队伍末尾,看着一个个衣衫褴褛却站得笔直的身躯,看着一张张满是尘土却坚定自信的年轻脸庞,心里百感交集,很不是滋味。

李济深回到队伍正前方,大声下达一个令人惊讶的命令:“我命令你们立刻返回自己的营房去,晚饭后派出一个组前往军需处领取新的服装鞋帽。立正!右转弯,跑步——走!”

整齐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李济深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转向身后的赵副厅长和两个工程师:

“诸位,对不起了,再见!”

第四十四章 风中飘来的乐声(下)

李济深抬脚就走,走出十几米突然听到风中传来一阵悠扬的手风琴声,他皱了皱眉头,停下脚步不悦地召来赵副厅长:

“谁在这里拉琴?你的人这么清闲啊?”

赵副厅长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他每天总是十点到来,下午四点离开,今天知道校领导要来视察才拖到这个时候的,着急之下他只有看向自己的两个手下,希望有人出来解释解释,他知道德高望重的李济深素来治军严谨,从不姑息,要是回答不出被他一顿呵斥,这老脸就不知往哪儿放了。

还是天天泡在工地上尽心尽责的沈工程师出来解围:“将军,拉琴的那位不是我们的人,是你们军校的俄国顾问。我记得上次和安毅商量第二天的工作时,看到顾问坐在西北角江边大石头上拉琴,就随口问了一句,安毅介绍说他叫柳申科夫是俄国顾问,之后就没有对我细说什么。一周来这个顾问每天下午四点半一过就到这里来,这个时间正好是半小时休息喝水的时间,安毅都会到江边和顾问坐在一起聊天,或者听他拉琴。”

周副主任上前半步,对李济深笑道:“柳申科夫少校是我们的射击教官,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英雄,乌克兰军区著名的神枪手,曾经在一次保卫战中独自一人击毙七十六名敌人,实战经验非常丰富。这段时间我听说他都没有回城里的大东路别墅过夜,全都在校本部那间招待房休息,估计是本期学员成倍增加、工作量变大的原因。”

李济深的脸色这才好看些,他向赵副厅长和沈工程师点点头转身离去。周副主任与邵主任对视一眼笑了笑指指江边,邵主任会意的点头表示明白。

周副主任独自一人来到江边,听完柳申科夫一首忧伤缠mian的曲子才慢慢走了过去,柳申科夫站起来礼貌地问候,和气的周副主任示意坐下随便聊聊。

“少校,听说这几天你都在这里拉琴,思念家乡了吧?”

一头黑发、有双蔚蓝色深凹眼睛的柳申科夫点点头:“是的,我想念我的妻子和孩子,还有战友们……周,你们这次东征打得很好,祝贺你们!”

周副主任客气地回答:“这和顾问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顾问团在两次东征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非常钦佩。少校,虽然你留在学校担负沉重的教学任务,但是中国的革命事业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哈哈……说说吧,你对本期入伍生感觉怎么样?”

“很好!本期的学生很勤奋,基础较好学得很快,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我到这儿一年多了,感觉这期学生将会涌现很多优秀的指挥员。”

柳申科夫的评价不低,尽管话里有客气的成分,但还是能听出他对本期学员的欣赏。

周副主任说道:“我也有同感,比如工兵大队二区队的安毅就很不错,知识面比较广也善于思考,很多教官都喜欢他。”

柳申科夫哈哈一笑:“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是不是知道我每天都和安毅在江边坐一会儿?哈哈……我很乐意告诉你,之前我和安毅并不认识,也是听互林大校向我推荐之后才了解他的,正如你说的那样他很优秀。这样,我把我和他认识的经过告诉你,很有趣的。”

周副主任愉快地点点头,柳申科夫微微转身,换了个舒服的坐姿娓娓道来:

“八天前因为太忙,我赶不上交通船就留在学校,晚饭后我来这里散步,工兵大队也在加班施工,当时我没留意,独自到江边欣赏风景,后来在回去的路上正巧和工兵大队走到一起,突然听到领队的小伙子低声吟唱我刚刚弹奏过的《三套车》,令我很惊讶,当时他们列队返回我没有打扰,但我看清是谁了。回到学校在翻译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位开朗的年轻人,我们非常愉快地聊了半小时。由于我妻子的关系我会说英语,安毅也能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交流,之后他突然问了我一个很专业的问题,是关于狙击战术的协同问题,当时我非常震惊,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苏联红军也没有一套系统的狙击手培训和战术训练的专门教材,所以只能把我所知道的告诉他。他很聪明,思维非常敏捷,当即请求我收下他这个学生,他很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射击手。我被他的诚意和进取心打动了,于是调整其他一些课程,每天都抽出时间在他们下午休息的时候来到这里,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理论上的传授,以及一些战场应对方面的知识,只能等他回校正常上课之后,我才能指导他进行系统的训练。坦率地说,我和他相处非常愉快,就像……就像认识了很长时间的朋友,哈哈!”

周副主任也非常高兴:“我也听说安毅很风趣,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说出令人捧腹的话来。他对人诚恳也很大方,几乎所有同学都和他相处融洽,甚至在已经毕业的前两届学生中,不少人都把他当成好朋友,包括顾问团非常器重的蒋先云、陈赓和李之龙等优秀毕业生,只不过……安毅似乎没有什么政治倾向,根据基层党小组的汇报,我发现他似乎在有意无意地远离政治问题,没有人听到过他对国共两党的任何意见,这让我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