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疯狂基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部分(第2页)

那位员工摇头,道:“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并不压抑,每周的娱乐活动也很多,而且厂里的福利也好,今后还会给职工们盖平价房,大家都是年轻人,现在买房难,大家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刚才是我的失误,班长训斥我并扣我分,这是我的失误,我接受的心甘情愿,对不起,我要工作了……”

说着,这位员工也不理领导们,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去了,显得十分认真,再也不朝这里看一眼。

中央领导听了这些,倒是考察了一圈,临时抓了差问了几个职工一些问题出来后,倒是有些好奇地问道:“小徐,职工们看起来精神面貌相当不错,而且干劲十足,但大家提及厂里福利时,都提到了平价房。这是怎么回事?”

另一位领导问:“你们厂里是准备搞集资盖房,如果不是政府批的经济适用房,这是不被政策允许的?”

徐临渊看了程正深一眼,程正深解决道:“各位领导,厂里的这个平价房政策,主要是针对合同期十年之内,考核优异的员工订制,这并不要厂里的职工出钱筹建。而是厂里出全资盖房,盖好以后优先为考勤表现良好,或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提供,厂里会为这些员工补贴一部分,员工们自己出资一部分购买。但厂里会限制员工在合同期内私下上市流通交易,我们已经向市委申请经济适用房政策指标了……”

中央领导点头道:“这样做倒能刺激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留得住人才,政府倒也可以考虑适当的放宽政策,给予支持!”

后面的领导们立即点头,事实上,这种由企业负责投资为职工盖房的事情并不鲜见,有的甚至还用集资盖房的名义募集资金。主要就看监管的力度,还有相规定上是怎么来完善实施了,这样也倒也能起到平抑房价的目的。

没多会儿,中央领导们考察了厂区的生产车间完了之后,最后才来到实验基地。

不过实验基地当中有一些机密性的东西,因为有保密机制,是不允许记者媒体等人带着拍照和摄影的设备进入的。

所以就是几位重要的领导在徐临渊用最高权限打开了基地的门之后,被徐临渊带着。并经过扫描之后,这才进去参观了下。

但是这些领导进去之后,每个人看到那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都显得非常的吃惊。

尤其是中科院的几位老家伙,当他们看到了几种心仪以久却无力得到的先进设备在这里有的时候,顿时激动起来,心痒痒的不行。直想要摆弄一下。

徐临渊见他们的样子,就让费清远带着这几个老头去摆弄去了,让他们过过瘾。

中央领导只是在实验基地的外部参观了下,又抓了两个人询问了一些情况后,对于机密实验室及一些重要的涉及机密地方。中央领导也并没有去,直到出来后,却是叹道:“如此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企业,只是从那实验基地的设备与环境就能看出来,一般的国内企业,谁肯投入如此巨资与精力放在这些方面的……”

随后中央领导又问了问徐临渊建立这个实验基地花费了多少投资,徐临渊直接报了说近好几个亿之后,中央领导就不再问了,只是笑道:“小徐啊,这实验基地很先进,许多仪器设备国内稿科研的单位部门都很少见,怪不得你这能够吸引留住重要的科研人才搞研发,我们那中科院的几位专家进去就不想出来了呢……”…;徐临渊自然清楚他的实验基地在不断完善以后,对那些搞科研工作的狂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见中央领导说笑,徐临渊也是厚着脸皮道:“如果几位专家想来,我自然希望他们能留在这里帮我研究一些新投入的项目实验,只怕领导不肯呢……”

“你小子,现在竟想挖起我们中科院的墙角来了,袁志教授本就是我们中科院的院士,费清远也是下属科研机构的人员,想不到都被你小子给挖到这来了,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一位中科院的领导看着徐临渊打趣道。

中央领导听了之后,点头道:“不过这也算是人尽其才吧,这些同志到这里以后,工作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远远超过了你们中科院的同志们了,老林呐,你们看来也得好好反省一下了……”

几人正说着,此时中科院的两个老头终于恋恋不舍地从实验基地被费清远送了出来,只是他们看到徐临渊之后,当即就跑了上来抓住徐临渊叫道:“小徐啊,听说你手下有几名很厉害的矿物分子与金属领域的科研工程师,能不能给我们引见一下啊……”

看着这两个老头那火热般的灼灼目光,那期待的眼神,徐临渊的嘴角忽然露出一丝狐狸般的笑容。

中科院的领导一看两位老同志的表情与神态,以及徐老板的笑容,心中顿时咯噔了下,暗道:“这下糟了,送羊入虎口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二十六章 抵京

徐临渊现在对科研人员的渴求十分的旺盛,恨不得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让他们加盟他的实验基地。

不过强扭的瓜不甜,他是理智的人,自然是不会做这种二愣子一样的事情。

所以顺其自然最好,两个中科院的老头自进了他的实验基地以后,就像是碰见了美味的馋猫,再加上费清远挑拨一下,徐老板知道,他们已经动心了。

尤其是这些搞科研的狂人们,不可以用常理去评判他们的想法,用金钱和人情,一般极难打动这些有怪癖的老家伙们。

只有用技术与实力,还有他们极想渴求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以及一个良好的可供研究工作的环境,实验仪器,这才是这些搞科研的人最想要的。

而无疑,他们想要的东西,徐临渊这里完全俱备,而且还是最先进的。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袁志、费清远这些以前的老同事在这里如鱼得水,搞研究实验搞的有声有色,人也越活越精神,他们就知道,这两个老头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以及可供他们施展抱负的平台了。

所以在老同事们的刺激下,这两位中科院的老专家们心动了,他们甚至也想辞职加盟到这个实验基地中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但是这种事情,与中央领导随同前来的那位中科院的领导见了,自然是不会轻意开口子的,他知道徐临渊不敢挖国家的墙角,但是他知道,如果徐临渊摆出请君入瓮的姿态。这些老家伙肯定会自己主动往里跳的,这样的话,人家是自愿的,就让他无话可说。

中央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自然也看得出一些端倪来,但这也引起了他的一些思考。

在国外,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但凡是知名的科学家。都是出自许多超级企业,因为这些超级企业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设备与仪器,还有最好的资料与平台供他们研究创造,所以人家技术人才的储备相当的大,远不是还在发展中的国家可比的。

而国家控制的这些人才。虽然收拢了大批过来在一些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但没有竞争,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足备的研发资金,还有一些不健全的体制,这都是限制这些科研人才发挥最大潜力的因素。

一个致力于搞科研创新的朝阳企业,如此渴求人才而不得,但他们手中紧握着大量人才无用武之地。这简直就是一种讽刺啊,长此以往,国家的工业发展如何能够更进一步,如何能够赶上那些发达国家?

就像徐临渊的这个企业,他们这次研发创造了世界领先,最新型的动力引擎,而且还定制了技术标准并成为国际标准,让中国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之中。有了一些话语权,先不说这对经济建与工业发展的影响,就是政治意义,也是相当深远啊。

中央领导早之前因曲轴技术就对徐临渊有一番认识,如今在一年多时间内,这小家伙如此迅速地崛起,并创新研发出了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他都是看在眼中的。

而这次他亲自参观考察了这个企业之后,更是发现了让他比看到发动机还要震惊的东西,那就是这小子已经研发并实验完成的一种新型的生物合金金属材料。

中央领导在看过实验分析内容之后,他心中十分清楚这种新型的合成材料的深远意义,他不仅在军工、在航空航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