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本道妙仙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爆燃的一石才(第1页)

谢自然也不愿辜负这才情,毕竟对于“一石才”这缕真妙而言,也是一种修行。

于是他放出了袖袍里的笔墨纸砚,在老柏树下的青石台上铺开,随后便望向草庐菜园的和氤氲山色,想着鼓捣一幅山水田园的画作出来。

可是嘛。。。

满腹才情是有了,但画山画水,多的是各种学问技法在里头,随着人间季候、山形地势、草木品类的不同,在细节上都有各自的讲究,想要无师自通可并不容易。

真到了下笔的时候,可就把谢大先生难住了。

画不了山水,那便画人!

谢自然能生出这心思来,是因为上一世课本里的五柳先生插图,竟然不自觉地从他印象里浮现出来,连布巾衣饰上的纹理都能清晰可见!

古代的人物绘画,本就只讲个形意,对于像不像这个问题并不苛求。

于是谢自然观摩着插图上笔法,寥寥十余笔就把自己的外形勾勒了出来,虽然人物的面部和各处细节都还没有,可熟人应该一眼就能认出是他谢自然,也算抓住了神韵。

正当他准备将细节一一补上时,却又犯起了犹豫,只因他心中无论如何观想,都始终觉得不对付。

一来嘛,总有些画蛇添足之感,二来嘛,按照那插图的技法来,画出的人脸实在是。。。太丑了。

还是留个念想的好。

勉强画好了人,谢自然再循着插图上草庐和田园的绘画技法,也将这峰顶两处景观收入画中,只是头顶上的老柏树和茅屋里的谙儿就得受些委屈了,他谢先生笔力有限,脑子里也实在找不到可参照的画作,只能将他们自动忽略掉。

“嗯,瞧着还不错。”

谢自然将画拿在手中好好欣赏了一番,只见一个白袍先生站在悬崖边上,在山风的吹拂下,鬓发后扬,袖袍翻飞,正是那日自己在悬崖边上布下《小铜炉阵》的场景。

可光有画还不行!

谢自然心中默了片刻,又回到青石台前提笔写道:本是个虚飘飘天地闲人,今朝在桃叶渡,明日又杏花村。

兴之所至,想到啥写啥!

什么骈偶对仗,他才懒得去管。

由于谙儿那边行功到了关键日子,谢自然为了照看她,就这么过了几天山水田园的生活,每日里除了做点农活,也会写写诗文,耍耍剑,偶尔也会把金蚨王鼎上的“蚨”字拿出来揣摩一遍。

由于管中窥豹,他并不能领悟这“蚨”字背后的真谛,所以眼下可做的,只能是靠着《一石才》,将它从形迹到纹路,从神韵到意境,全部印在脑里,留待以后参悟。

至于其他杂事,计履霜返回汴城后的第二天,便给他发来传灵鹤报了平安,说薛谙瘟病已好,已经可以活蹦乱跳。

听她口气,象山那边,似乎并没什么大事发生。

反倒是孙家人这里,又遇到了一点麻烦,他们与济春堂火拼一场,不可能瞒得住,第二天长春派的仙师就赶到了汴城孙府,与孙彦昌碰了一面。

这事自然让老根山里的孙家人虚惊一场,为了不让老根山这边的秘密流出去,他们甚至已经结阵以待,要是那位长春派仙师敢没头没脑地撞到老根山这来,等待他的,就是连环毒计与孙家人的全力扑杀。

倒是有那么点像样了。

为了从根子上解决老根山这边的祸患,谢自然再次出手了一回,在老根山的外围,布置上了《小须弥阵》。

有了它在,旁人只要不是亲入老根山之中,那便绝无可能发现山中灵气,而且有《小铜炉阵》在内里作为灵源供给,这阵法也能长久存在下去。

当然,长春派这把铡刀,还是随时可能落下来。

在这之后,孙家所有嫡系回老根山开了一次族会,算是定下了日后驻扎老根山,好好在此休养生息和积蓄实力的长期路线。

为了防止某天突然有长春派的人过来,孙家人把捕杀长春派仙师当成了日常任务来备战,争取来一个就杀一个,尽可能拖延东窗事发的时间。

孙家若想日后脱离长春派的掣肘,做到真正的蛰龙飞天,那这就是他们必须要走的路。

族会当天,谢自然也被邀请过去旁听了一耳朵,他原本是想婉言推辞的,可最后还是去走了个过场,只因有一件事引发了他心中猜想,需要印证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