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本道妙仙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求追读十地周流经(第1页)

一时间,谢自然只觉灵台中山移水易,转眼自己已独坐高崖,身临百尺幽潭之上。

他身下这幽潭,本是妙生观后山一处无名之地,漫长的岁月里,前身大多时候,喜欢在崖边坐忘修行,久而久之,他每每观想静悟之时,灵台之中,便会下意识演化成这般模样。

这习惯,倒也沿袭到了谢自然这里。

对于神意一道,谢自然从下山的第一天起,就从未停止过琢磨。

起初在他眼里,这神意除了在虚实的层面上,更虚无缥缈外,其他方面和元神倒也相差不多,直到今日众妙归真,他才隐约摸到了《游》、《御》、《观》、《化》四字法门。

世间渴慕仙道之辈,常常羡艳神游之说。

可在谢自然看来,这神游也分上乘下乘,世人往往混为一谈。

这下乘的神游,说的便是元神出窍,这一类神游法纯粹依仗的是自身元神修行,受制于肉身所在和持有法力,所以弊端不小,胜在容易修成。

至于上乘的神游,指的便是神意远游,讲究外放元神中的意念,借天地大道而行。

两相对比,如元神出窍之流,只要修行够了,往往也能将一部分元神分离外放,或覆盖方圆,或巡游百里,被修士们称作神识,但这外放的神识却终究不能与元神脱离,否则二者间便不可能传递信息与供给法力,被截断出去的神识也会成为无根漂萍。

然而,神意则不会受此影响。

那日在孙府库房,谢自然曾将一缕神意藏入小铜法中,任由青蚨还钱术遁虚搬走。

此时若换成是神识,那这缕神识将会被瞬间截断,他相信计履霜当时,便暗中进行过此类尝试。

可神意则不然,哪怕被空间与虚实切断,谢自然却依然能清晰感应到它的存在,甚至当那缕神意突然出现在了郑知古的密室里,它也依然能把一切见闻传递回来。

他事后琢磨,曾一度纳闷这神意是如何传递消息的。

又如在松阳县地牢那晚,他分出三缕神意,各跑一处地方行篡识夺意之事,这三缕神意,同样是彼此独立的,然而它们间依然可以畅通无阻的交流,完全无视空间的距离。

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谢自然心头,直到今日,他才彻底想明白了。

在如今的他看来,那外放的三缕神意,便如同自己的元神,在一心几用做着白日梦,只不过这些白日梦,因为大道之妙,与现实交融在了一起。

所以,它们既是巡游物外,同时也自始至终都在自己的元神中,故而彼此间心意相通,不会有交流的迟滞。

在谢自然看来,这神意之《游》,乃是神意存于世间之根本,他也只是堪堪入门。

来日若能修到极处,自该是想到哪在哪,彻底无视时空之距,甚而如同元神脱离肉身一般,让意念彻底从元神中超脱出来!

这些都是他日后的修行,现在的自己还远远做不到。

谢自然的灵台里,密密麻麻的古字开始浮现在百尺深潭之上,把谢自然心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悟,写成了玄之又玄的经文。

此刻若真有以身化道之辈在此,定然能看见,熊熊道妙中的谢自然,此时已被浩渺无边的大道相亲之意包裹,如同这天地间唯一的智者,枯坐在深潭上。

而在他身前一丈外,一篇《游字经》逐渐显化出来,道尽了谢自然胸中心游物外之法,悬浮在幽潭上空,浓浓道韵流转。

随后不知又过了多久,在《游字经》的旁边,又有《御字经》和《观字经》显化而出。

这《御字经》当下只有屈指几段经文,写得是谢自然堪堪领悟的一些以神意御物显法的诀窍,而《观字经》更是寥寥数语,记录了谢自然以观意之法辨人相物的心得,也算是他这些天观察计履霜的一些领悟。

对于寻常修士而言,意这种东西,甚是虚无缥缈,说它有便有,说它无便无。

只有修行到了高深境界,修行人才会对意的感知愈发敏锐,并越来越信任自己的灵觉。

但在谢自然这里,意则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而且修为越是高深之人,显露的意有可能越是明显,哪怕他不用神意窥探,也能从五感六识中捕捉到丝丝缕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