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文物贩子在唐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部分(第1页)

的学者,指责气学是歪理邪说,放言待到经辩时,定然要搬倒气学,重立经义。结果郑家三老中地郑诚一人只身,独登辩坛。日不移影,将三位京城名宿说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郑诚哈哈大笑,下坛径去,从此再无人敢提压倒气学一事,也是一段佳话。只是被辩倒的三位名宿,声望大落。尤其是那事先叫得最厉害的柳士宣,被郑老先生三言两语,说得面红耳赤,败下阵来,急怒攻心,大病了一场,据说到年底才将养好了。”

祖述嘿嘿笑着说:“那次辩论我也有幸在场,那郑老先生真是了得。傲立当场,白须白发,谈笑风生。看他以一敌三,却从容不迫,议论间纵横驰骛,开张奇肆,人物风范,实在是另人叹为观止。现在众人都将郑老先生、博陵三醉老人并小九你,合称‘二老一少,经学三辩’呢。”

众人正谈笑间,只见卢平已经拿了一个书函跑了回来,嘻嘻笑着说:“亏着是我去了,告诉管家礼物中有些特殊之处,卢九少爷要拿来再验验。要是小齐你这老实木头去了,肯定休想骗了来。”

众人这才知道卢平居然是从管家手里骗了这《砚谱》来看,不由齐声发笑。

卢平气喘吁吁地坐在众人中间,将手中书函打开,里边是四卷书册。一一取将出来,分别是辩石、制砚、形制与拓影。那辩石乃是遍述天下砚石优劣,讲述坑口、石品等等内容;制砚则是讲述制砚工具及要点,说明其工艺及流程;形制乃是以图形标明了门字、辟雍、马蹄、蝉式等等诸多砚式。而众人最关注的拓影一卷,则是收录了卢鸿精制的各类佳砚的拓片。

卢平将拓影一卷取出,伸手打开。只见这卷砚拓,收录地多是各类随形砚式,有山水、花鸟、草虫、人物以及各类拟形砚等。唐时拓片,多是浓墨重拓,墨迹乌黑发亮,称为“乌金拓”。以此法拓石拓碑,黑白分明,显得光亮精神。但卢鸿这册砚拓,拓得却是甚薄,尤其是在图形之处,层次分明,纤毫必现,简直便如描绘的一般,别有一般情趣。

祖述见了,先是惊叹道:“天啊,这是拓片么!怎么就能拓成这个样子的?”

卢鸿便解释说:“此法与寻常拓法不同。世间拓片,多是用以拓碑文。其法不外是将纸以特制水淋湿后,覆上石碑。然后以刷捶打,使字迹等处的纸张下凹,然后将墨扑刷在纸面上,形成黑底白字的字迹。因此如乌金拓,自然要黑白分明,方才好看。但小弟这拓片,是要将砚上的纹形拓出来,一味黑亮,反倒难以显示图形效果。因此在制这拓片时,浅捶轻拓,精心扑墨,薄若蝉翼,清亮光洁,是为‘蝉翼拓’。”

众人边听卢鸿介绍,边赏玩此卷。但其中各类拓片,果然如卢鸿所说,精细清洁,拓若蝉翼。比之观赏砚台实物,还要多一份清趣,委实可爱之极。尤其每页之上,卢鸿都在旁边另加款跋,书法或篆或隶,或真或草,各色字体精美,与砚上砚铭,相对成趣。旁边又押了各类篆刻印签,互相映衬,当真是美不胜收。

直至晚间,祖述及卢平卢齐均未离去,便在卢府设了小宴,兄弟畅饮,赏砚说艺,至夜方散。

第五章 又见孔颖达

日,卢鸿准备好了礼物,前去拜见孔颖达。

因为此次卢鸿前来长安,并无官方背景,而纯粹是以孔颖达弟子的身份,辅助孔颖达编书而来。因此卢鸿并未径自到国子监,而是待下朝之后,来到孔颖达府上求见。

待门房将帖子递进去不久,便有一个管家模样的家人出来,颇为恭敬地将卢鸿请到了书房中去。

卢鸿进得门来,却见书房之中,除了孔颖达之外,更有二人。一个六旬老者,五短身材,紫膛脸,美髯阔口,颇有威仪;另一个甚是年轻,不过三十许人,面庞白净,三络短须,显得很是文质彬彬。

三人谈笑正欢,卢鸿进来后向孔颖达施礼已毕,孔颖达呵呵笑着让卢鸿起身,又对身边二人说:“这就是老夫那不成器的弟子卢鸿了。卢鸿,过来见过颜大人、马大人。”

卢鸿急忙上前见礼。那老者名唤颜师古,也是大大有名,曾奉太宗诏,考订五经文字异同,撰《五经定本》,流传天下。又撰《汉书》注,大重于时。白面书生名唤马嘉运,现为国子助学,精研《易》经。二人前时编著《五经正义》时,均是负责修订其中的《周易正义》。因此次太宗诏令重审《五经正义》,故孔颖达正与二人商议。

见礼已毕,那颜师古先开口说:“卢鸿呀卢鸿,你这名气现下在长安,可是大得不得了。就算是你这位师尊孔老夫子。怕也盖不过你地风头去。真不知怎么让他撞了大运,捡这个便宜收了你作徒弟。要说老朽和你这师傅,相交多年,哪里也不比他差,就是这运气啊,可是差远喽!”

孔颖达听了呵呵直笑。说:“老颜难得也夸人了。所谓名师出高徒,你自己教不出好徒弟来,却怪运气不好,只怕是责备太过了吧?”

颜师古连连摇头道:“真不知道你都教过卢鸿什么,就牛成这样子了。你说名师出高徒,我来问你,那《砚谱》一书中的学识,哪点是你教给卢鸿的?若真有这般巧工。却也雕方砚来我看。”

孔颖达听了,也一时语塞,却只是强辩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夫指点卢鸿,自然是大处着眼,提纲领。难道还非要事事手把手教他不成?”

二老显是感情极好,互相之间,言笑不禁,倒让卢鸿没办法说话了。

此时那马嘉运微微一笑说:“二老情深,却让你们学生为难了。不过卢鸿这砚上的见识。怕也只能说是天授。在下曾于兵部侍郎韩大人书房中,见过卢九款的一方龙尾砚,委实另人过目难忘,惊为神工。后来才知卢九便是孔大人的学生卢鸿,倒是纳闷怎么在孔大人书房中,还没见过这卢九砚呢。”说完。眼神微微闪动,扫过卢鸿,又微笑着朝向孔颜二人,面上露出几分貌似不解地神色。

卢鸿听了马嘉运这话,不由心下暗暗警惕。这马嘉运与自己并不相识,但刚才话锋一转,隐隐便有挑拨之意。见孔颖达面上略有几分不豫,卢鸿淡淡一笑说:“马大人谬赞了。学生得师尊教诲。日以学业为重,三年不出,困居读《易》。那砚之一道,不过是闲暇之时。聊以遣怀,有何可言。只不过因族中颇有好此者,故偶有所作,竟为道中人所喜,集录成书,公诸于世。卢鸿因此事孟浪,或思有负恩师之嘱,深自悔恨,惶恐无地,又岂敢以此小道污了师尊之意。马大人切勿取笑学生才好。”

说罢又上前向孔颖达施礼道:“学生因律己不严,竟致玩物之作流传,空致虚名,于学无益,深自惶恐。还望恩师责罚”

孔颖达听了呵呵直笑,说道:“罢了。孔子亦曾言道,不有博奕乎。何况文房本是雅玩,你素擅翰墨,精于砚道,也是美事,又有什么可责罚的呢。《砚谱》一书老夫也曾观过,确为文人才士、爱砚之人枕中秘。你能公诸于世,也是一份美谈呢。”说罢,不由拈须微笑。

卢鸿恭敬地说:“恩师宽宏,学生感激。此次学生前来,倒也携有宽砚一方,新书一函。不敢称献,一来是学生一点小小心意,二则也是数年暗中摸索,或略有寸进,请师尊指点。”

孔颖达等人一听,颇为惊讶。孔颖达说:“卢鸿你所说新书,所述何艺?莫非你终于将《归藏》读通了么?”

卢鸿说:“那《归藏》博大精深,以弟子鲁钝之才,区区几年,哪得精通?只是弟子几年来苦思冥想,这易理一道,却需由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