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成九十年代农村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章 二成子生气(第2页)

村里能喊他“二成子”的老人陆陆续续都去世了,再也没人叫这个名字了,现在看见他都是老李头、李叔、李大爷的叫,这个尘封已久的称呼也就自家老婆子会叫几声。

一听老婆子劝自己,老李头长舒了口气,点点头没再做声,只是用余光瞪了下自己那不经事的二儿子。

老李头转身和老伴一起扯塑料布,许英小声地说:“二成,儿子大了,媳妇都娶了,你再训他的时候单独找他,别这么大声,给他留点面子。”

老李头清了清嗓子,想和老伴争执几句,但是那句“二成”,让他颇为犹豫,一般老伴都叫自己老头子,只有在认真劝自己的时候才这么叫自己,老李头有点怂,怕多嘴老伴再收拾自己。

他这一犹豫就失了先机,不说话许英就当他答应了,扯着塑料布转身就往苞米堆那头走。

看着老婆子走远的背景,老李头无奈,算了,不说了,多啥嘴,少说话省着干仗,他这可不是怕媳妇,都是为了家庭合睦啊。

确实,这刚收的苞米棒子下雨了必须得盖。

农村都是堆成苞米堆,刚收的苞米水分比较大,如果被雨淋到,水分会变得更大,这样堆在一起的苞米很容易就会发霉长芽。

发霉之后,可以看到苞米上面会出现黄色、绿色或者黑色的菌丝,有明显的霉斑,而且苞米的质地会变得比较疏松。

发了霉的苞米特别麻烦。

喂鸡鸡不吃,喂猪猪也不吃。

卖基本没人收,交公粮的话更是,人家不要,一旦发霉,这一年的辛苦就是白干了。

所以农民害怕啊,每到这个时候都格外的注意天气预报,天天晚上坐电视前,雷打不动的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每到主持人播放到自己的城市,都无比的认真,呵斥自家吵闹的孩子,就怕错过那句“今日的天气情况是小雨转晴,东北风三到四级。”

老李头就是这样,平时简省的他,连自家女儿多看会电视都会催促,“让电视歇歇吧,都热了,省点电”,每到晚上,还是雷打不动地等着看天气预报,然后布置明天的活计。

资讯不发达的时代,农民只能靠这个途径获取想要的知识。

老李头家还行,有台黑白电视机,东升屯有的家庭想知道天气预报没电视看,就只能靠自家的收音机,有的却连这个都收不到。

确实,有的家庭老弱病残,或者没有主要劳动力的话,确实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根本谈不上有啥富裕的精神生活,连电视都没有的还是有的。

不富裕早就的环境就是,大家爱串门儿唠嗑,谁家有啥事都愿意伸手帮一把。

东北人的热情与乐观可能跟地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在东升屯讲究人情,最少不了的就是“人情来往”,谁家盖房子,村里人会去帮帮忙,人情味浓。

当然,哪都有爱搅合的老鼠屎,但大部分来讲,都是比较热情互助的可爱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