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战天宫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人间十(第1页)

当宁王还在因为拿下了水郡城沾沾自喜的时候,却收到了一封古烨的书信,书信里说明了宁王府已经被古烨的军队包围了,而且还说会保护好王妃和王爷的子嗣,但是宁王明白这信的意思是在要挟他。

宁王妃一心想要寻死,不想成为宁王的累赘,她跟宁王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也知道宁王此次举事的决心,她是不愿给宁王当累赘的,更是不怕这些朝廷的兵将。宁王妃被宁王爱了那么多年,毕竟是有值得被爱的地方,可是三个孩子她又不能割舍。

宁王看完书信后心中顿感震惊,他后悔自己太过于大意了,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知县,还有这个能耐,宁王以为只要守好这个水路要口,就不可能有朝廷的兵攻击自己的后方。

可是古烨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一个小县官是哪里调来的兵将,把整个宁王府给攻打下来的呢,宁王离开府邸的时候明明留了很多兵将,就是为了确保宁王妃和子女的安全,宁王现在觉得自己是真的小看这个知县了。

宁王身边的军师张潇,极力劝阻宁王继续进攻不能后退,古烨虽然端了宁王的老巢,但是宁王的主力军队还在,只要赶在朝廷还没有准备好抵抗的情况下,继续进攻胜算是很大的。但如果现在掉头回去救宁王妃,耽搁个十天半个月的,那基本上就没有胜算的把握了。

因为一个宁王的军队,跟整个国家的兵力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必须在朝廷集结军队前,去打个措手不及。张潇想没了妻子还是可以再娶的,孩子将来也会有,但是这些话张潇并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知道宁王对宁王妃的感情,张潇只是希望宁王能够以大局为重。

张潇继续说道,古烨就是一个小县令,他还没有那个胆子杀害王妃和王子。其次如果宁王能顺利占得一方领地,古烨也会因为我们的势力,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可不管张潇怎么说,宁王却不这样想,就算他顺利攻下下一座城,有资格跟朝廷对峙,甚至是夺回了皇位,但是不能跟自己的爱人一起分享,没有自己的子孙继承,那要这个皇位做什么呢?

同时宁王觉得这里离京都路途遥遥,而返回宁王府不过两三日路程,凭借自己声势浩荡的军队,夺回一个王府估计用不了两个时辰,所以宁王决定先回去救王妃和自己的儿女。

浩浩荡荡的军队就这样掉头回城,很多士兵都不知所以,本来雄心壮志的心好似凉了一半,但不管下面的兵将心里有什么想法,宁王还是义无反顾,马不停蹄的往回赶。

宁王的军队浩大,行了两日才赶回了宁城,宁王以为用不了两个时辰,就能够把宁王府给攻打下来。古烨他们最多就几百人,古烨知道自己不是宁王的对手,所以他只能选择拖延,古烨利用手里的宁王世子,对宁王说你们敢上前一步,我就砍了世子。

宁王不敢硬来便想拉拢古烨,许诺他荣华富贵,而古烨说要跟兄弟们商量,而就这样一来一回,古烨拖延了两天,也没让宁王破了府邸的一扇门。

而就在这关键的几日,荆州的十万军队赶往水郡城,驻扎在荆州的大司马知道如果等待朝廷的圣旨,等会耽搁数日,宁王便会攻破他们。荆州的十万水军抵不过宁王的几十万大军,他一定要在宁王没有全面攻击之时,抓住时机攻破敌军,这样才会有胜算。

于是荆州的大司马一边向朝廷请命,一边率领军队去抗衡宁王,大司马知道自己这般行事是死罪,但如果自己不这般做,等宁王攻打上来自己也是个死,倒不如在死前立下功劳,还有机会活下去。

大司马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拿下了水郡城,他知道自己必须快,随后大司马便迅速南下去绞杀宁王。达到宁城的大司马立刻围住了宁城,而古烨守着宁王府,此刻的宁王如果选择拼死一搏,还是有胜算的,因为宁王的兵将比朝廷的多,但宁王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就没办法保住妻儿的安危。

相比皇位,宁王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妻儿,于是宁王选择了妥协,宁王向朝廷递送了投降文书,他愿接受朝廷的惩罚,但要放了自己的妻儿,不得治罪与他们。宁王等了几日,终于等到了皇上赦免自己妻儿的圣旨,于是这个只打了一场战役的宁王,就这般投降谢兵了。

宁王妃看着垂头丧气的宁王心疼不已,如果自己当时狠心带着孩子们一起死了,是不是就会成就了宁王的伟业。但宁王妃在下决心的那一刻,她或许是心软了或许是自私了,她没下的了手,宁王可以为她付出一切,但自己却没有为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做任何事,宁王妃悔恨不已,最终她羞愧难当拔剑自刎了。

而那些跟着宁王举事的人就更加悲催了,明明自己付出了一切,想跟随宁王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偏偏这个宁王是个,忘不了温柔乡的主,只怪自己瞎了眼看错了主人,而错误的代价是高昂的。

古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英勇消灭了,宁王的叛乱。满身血迹的古烨长长的舒展了一口气,如果自己的判断稍有误差,如果荆州的大司马没有果断出兵,那自己定会必死无疑。

而荆州大司马因为无旨而出兵,向朝廷请罪,没有皇上的旨意便出兵当然是重罪,但因为大司马的出兵迅速,消灭了宁王的叛乱,所以大司马功过相抵,朝廷虽然没有嘉奖大司马但也没有责罚大司马。

古烨被召回了京都,皇帝很是欣赏骁勇善战的古烨,并给予古烨丰厚的奖赏。古烨直接进了中枢省任职。而一直没有完全恢复的尤安,看着古烨的光芒,心中为他高兴但也有着一丝的茫然。

男人越是辉煌,女人就越发感到没有安全感,女人怕自己给不了男人想要的,而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子嗣。古烨抱着尤安,轻轻的安抚着尤安,他在心中发誓一生都不会辜负尤安。

尤安不明白古烨知道自己不能在生育了,却一点也不责怪她,也从来不提纳妾,似乎连一点生儿育女的想法也没有,反而对自己更好了,尤安不解。

尤安:“相公要不你纳个妾吧,你告诉我喜欢什么样的,我就按照你喜欢的给你找一个,毕竟你身为朝廷命官,还在京都就职,没有子嗣会让别人笑话去的。”

古烨:“谁爱笑话就笑话去,我有了你就够了。”

尤安:“我知道相公对我的情意,但是我心中不安,能有个姐妹为我分担我也是开心的。”

古烨:“我知道你因为没有给我生下子嗣而自责,但我何尝不是呢?如果不是我没有照顾好你,你可曾会受这样的罪,如果你当年不是嫁给我,也许就不会失去做母亲的权利。

有没有子嗣都是天命,也许我的天命里就没有子嗣,我只要每天跟娘子在一起就知足了,没有子嗣也没有关系,娘子就不要在提纳妾的事了,我真的不想要。”

尤安听着古烨这么说,不自觉的轻声哭泣起来,她并不是难过,而是被古烨感动了。尤安听过很多的夫妻故事,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这般的郎君,会遇到这般的爱情,她心里觉得很幸福。古烨搂紧了尤安的肩膀,轻轻的抚摸着尤安的头发,轻轻的说道,只要你能开心的在我身边我便知足了。

古烨和尤安一生无子,古烨在家里家外除了尤安,再也没有第二个女人,后来他们无意间捡到了一个孤儿,便收养他为义子。

古烨在朝廷从中枢省到尚枢省,最后做到了离宰相一步之遥的重臣,古烨为朝廷立下过无数的汗马功劳,为百姓做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好事。而古烨等到太平盛世之时,自己也年迈了,最后古烨带着尤安,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南方小城,把自己最后的余生交给了学堂。

古烨到头发斑白后背驼腰的时候,尤安也不行了,躺在床上的尤安苍白娇小,古烨知道尤安走完了一生,她的一生也许过的如意也许也有遗憾,但是她应该是快乐的。

古烨亲手为尤安下葬,古烨是笑着为她送行的,古烨想他这一生也算是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