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唐朝好驸马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部分(第1页)

李靖知道这件事情不宜让更多的人知道,更不能真的斩了他的孙子和长孙冲,见尉迟敬德给他铺好了台阶,沉声说道:“尉迟将军的话,你们听到了,有何异议?”

长孙冲心里发苦,奶奶的,人家得胜凯旋,都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可对他和李业诩来说,那就是屁股开花的时候。

不过长孙冲也明白,这已经是治军严谨李靖最大的让步了,就算到了长安,他爹都不能保他。

李业诩和长孙冲磕头,说道:“无异议!”

“哼!”李靖冷哼一声,背过身躯。

尉迟敬德亲自上前扶起长孙冲和李业诩,解释说道:“不要怪我心狠,实在是你们两个混小子太胡闹了。你们有什么想法,要先上报,让我们两个老家伙心里有个大概,这样之后,就没有你们的责任了。李大将军这时候有多生气,就有多深维护你们的心。这一旦发生营啸,所有人都会像是疯了一样,眼神呆滞,大喊大叫,内心恐惧之后,就会开始无意识的厮打,到时候突厥没来,我们自己就会损失惨重。”

“营啸”这个词汇,再一次打在四个人的心上,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就算李靖也免不了被斩首之罪,更别说他和李业诩这两个小虾米了。

长孙冲站起来之后,心里不免嘀咕,轻声问道:“这营啸既然这么可怕,大家有没有想过原因?有没有找到法子解决?”

尉迟敬德苦笑,摇摇头,说道:“当兵的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就会这样。”

根据尉迟敬德的回答,长孙冲想到现代的外公,曾经给他讲过三国时期曾经出现的两次营啸,因人多拥挤、居住空间小且平时因训练或者结仇等原因造成整个群体精神压力大,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可怕,但当时外公还说了几项对策。

说到这就要借鉴gcd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要知道当时的跟随gcd打天下的那些人大多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为什么能打败gmd?为什么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小日本?为什么能用两条腿和老旧的武器,打败发动飞机大炮坦克武装的美国?

外界的条件没有一向占优势,可是最后取得胜利的,却是他们,以此可以看出精神层次的鼓励和认可,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支持着他们。

“既然是士兵们精神压抑造成的,我们就想办法环节他们的神经紧张,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动乱,还可以加强士兵们的战斗力。”长孙冲觉得这次差点闯出大大祸,现在要是能相处一个对症的法子,说不定能少打几板子,最好是能将功抵过,直接给免了。

李靖一听,来了兴致,问道:“你真有办法?”

长孙冲见李靖破功了,知道事情成了一半,连连点头说道:“嗯,末将有法子。”

李靖一看长孙冲那一脸“不要打我板子”的表情,就气堵,功过相抵,自古有之,便耐着性子说道:“如果你说的法子能用,就免你和也许二十板子!”

李业诩看着爷爷的面色不好,担心长孙兄不知进退,到时候这二十板子也免不了,赶紧上前拉了长孙冲的衣袖,提醒他适可而止。

长孙冲见李靖已经松口,也不好再卖关子,轻笑说道:“既然是士兵们的情绪的情绪和精神方面的,那我们就针对这两点做文章。很多人来当兵的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既然有家,那就有牵挂,我们就利用这一点。他们每个月不是有饷银嘛,只能让人捎回去,但他们不识字,不能写信,也收不到家人的信件,时间长了,思家心切。我们集中所有识字的人,帮助所有人写信,并且送信的时候,让送信的人,代写家书,这样他们心里收到家人的信,就会心情好一些,心里有了寄托,做事就会沉稳一些。”

“咝咝”李业诩不经意地咧着嘴巴,刚想说话,被脸上的疼痛折磨地面容扭曲,不停吸气。

看着李业诩,长孙冲也觉得自己的脸很疼,李靖这老小子手劲不小,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给李业诩抹上。

第一百二十六章 将功补过(二)

(求三江票!)

看着李业诩,长孙冲也觉得自己的脸很疼,李靖这老小子手劲不小,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给李业诩抹上。

李业诩感动,但也没忘记刚才要说的话,问道:“是不是就像那次我们给你家庄子上的那些匠师们写家书?”

长孙冲点点头说道:“嗯,是的!”

“爷爷,这个法子一定很好用,上次我们被长孙兄抓壮丁给那些匠师们写信,孙儿一个人就写了五十多封的信件。那些将士非常感动,加倍干活,比之前一天能多赶出两成的箭矢和唐刀。”李业诩赞同说道。

李靖点点头,说道:“你们当时是十几人,为几百个人写信,但军营里这么多人,这个法子效果,不会像之前那样有效果!”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法子,我还有其他的方法呢!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唱歌,设置擂台光明正大的比武,要是有想识字的,也可以教授认字。”长孙冲连忙补充说道,因为他看到李靖的脸色又开始晴转阴了。

“唱歌?”李靖和尉迟敬德同时惊道,这种东西怎么能拿到军营里,难道还要把青楼的里的姑娘抢过来?

长孙冲一看两人便秘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又想错了,解释道:“两位将军,军队里唱歌,自古有之,为何这么排斥?比如说,秦国时期有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