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长白山下好种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部分(第1页)

文翰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喊着子轩一起走。子轩抱着衣服,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回头看了静涵一眼。“这次多住几天吧,我和文翰回经常过来的。”

还没等静涵回答呢,静雅就在那边笑开了。“你们晚上就来吧,以后都在这边吃饭。鹏程都跟我说了,学堂里的饭菜一点也不好吃。这是咱们自己家,爱吃什么就让厨房那边做就是了。大哥,要不你们搬过来住得了,这么大的院子,家里人也太少了,总感觉别扭的慌。你们要是来了,人多也热闹。”静雅这也是实话,许家人口比较多,静雅早就习惯了。如今只有这几个人在,还真是觉得冷清的慌。

鹏程在一旁赞道,“这个主意不错,我还真就没想到呢。对啊,大哥,子轩,你们也搬过来得了,咱们三个晚上还能一起做功课,这倒是挺好的。”

文翰摇摇头,“等过一阵子再说吧,你们这刚刚分出来过日子,啥事都不顺手呢。”

静涵听了大姐和姐夫的话,忽然觉得好像家里也可以在县里买栋宅子,或许可以是一个铺子。到时候前面做买卖,后面也可以住人的。如今许家的的银钱不缺,可是只靠地里的出产。都说是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或许也是到时候置几个铺子和宅院的时候了呢。

静涵只是在心里想了想,也没表露出来,这不是小事,得回去跟家里人好好的商量商量。

大家送文翰和子轩走了,并且说好了让他们晚上也来吃饭,然后大家这才重新回到屋里。静雅给静涵他们安排着住处,正好东西两个跨院也没人住,就让静涵她们住在东跨院里。行李啥的都有,放到了炕上烘着。

第二天,鹏程也回到了县学里头,继续念书去了。然后中午和晚上,文翰和子轩都回来鹏程这里吃饭。这样,倒是给了子轩机会,每天都能看到静涵,也算是一解相思之苦了。

静涵姐妹几个在县里住了五天,没事的时候,静涵就在县城里转悠,她的心存了要买铺子的念头,当然就得多留心了。静涵看见有一家酒楼写着要往外出兑,就去打听了一下,原来是这家的东家要搬家了,所以就想把酒楼盘出去,正好弄些银子当路费。

这酒楼的位置极好,在县城的中心位置,附近也都是各种铺子。静涵是个女孩子,终究不方便出头。于是就让鹏程的小厮,叫岳海的,进去问了一下酒楼的价钱,而静涵则是回了鹏程家里。

“回静涵小姐的话,这家酒楼的主人说是要八百两银子才往外兑,他这个价钱就略微的高了些。这些天,也有几个人来谈价钱,可是都嫌价钱高了,所以就没盘出去。”岳海进去问了,又出来再附近打听了一圈,这才给静涵回话。“旁边的一些邻居也说,这酒楼没啥毛病,就是主人要搬家了而已。静涵小姐,其实这八百两的价钱,也还算可以。他这可是前面酒楼,后面还有两进的院子呢,后面的院子很大,比我家少爷的宅子也差不多。就是不住人,还可以改成客栈啥的,一点也不耽误呢。”这岳海是岳家的人,很有商业头脑。

“大姐,我得赶紧回家跟爷奶商量一下,要是可行的话,就盘下这个酒楼来。三婶对于这些很懂,我得去找她商量商量。”静涵属于那种急性子的人,一旦有了目标,就得赶紧办成。

静雅当然知道静涵的毛病,心知留不住她,赶紧吩咐岳海和岳涛赶紧的去找马车,单独雇个车送静涵姐妹三个回去。并且让岳海跟着一起,等送到了镇上,再跟着马车回来。

岳海办事很当,不多时就找到了马车,姐妹三个本来也没带上么东西来,这下也不用收拾,直接坐上车就回家去。岳海跟赶车的坐在前面,就这样一路回到了镇上。

家里正好志新他们都在,见到静涵回来,大家还有些纳闷呢,咋这么就回来了?

静涵直接把自己想盘下酒楼的事情说了,然后看着老爷子,“爷爷,你看这事成么?”

老爷子沉吟了半天,才说道,“按说吧,咱们是农家,主要还是种地。不过,爷爷也看出来了,这光是土里头刨食,真就是不行。这事啊,你跟你爹还有你三婶商量一下,再者我劝你去问问孙掌柜的意见,毕竟他可是干这行好多年了,有不少的经验,他看得比我们可是准成多了。”

静涵倚听,点点头,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这老爷子一下子就说道了点子上。咋地也得找个懂行的人给指点一下子啊,要不然静涵可是没干过酒楼,里面啥门道的确是不懂啊。“爷爷,我明白了。成,那我和我爹就去拜访一下孙掌柜。”

志新也知道这是好事,不过天已经不早了,“静涵啊,你这一路着急往回赶,也没感觉到肚子饿?你也不看看这都啥时候了,咱们先吃了饭,然后明天早晨再去孙掌柜那里。就算是酒楼很挣钱,咱们也得先吃饱了肚子才行啊。”

静涵一听,这才想起来外面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摸了摸肚子,瘪瘪的都咕噜咕噜的叫唤了。静涵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我都给忘了这事了,呵呵呵。”大家赶紧摆上饭菜,一起吃了晚饭。

☆、第一百四十一章盘铺子

父女两个直接奔着那酒楼过去,找到了主人后,就商谈起盘铺子的事情。双方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最后定了七百六十两成交。志新看见外面天色不早了,就给留下了一百两的定金,然后双方写了文书,等到明天找了见证人来,直接写文契。

事情有了着落,静涵心里非常高兴,父女俩来到了鹏程家里。

第二天早晨,志新和静涵带了些礼物,先去了陆家。如今两家也算是有亲戚,上次来太匆忙,没能过去拜会,这一次当然得去一趟了。

陆秉浩和他的父亲都在外面做官,家中只有陆秉浩的祖父和两位叔父在家。一听说是许家的人来了,陆秉浩的叔父,也就是志祥的岳父出来见了志新。陆婉婷的父亲,叫陆少谦,不到五十岁的年纪,一看就知道年轻的时候也是仪表堂堂,笑呵呵的样子,让人一看见就很想和他结交。双方见面,婉婷的父亲不停的问着许家的情况。听说老爷子和老太太都还好,就一个劲的点头。

“这农家也没个闲时候,正好这次小女和女婿搬到了县城里来,赶着这个机会,特意过来拜见叔父。”别看婉婷的父亲年纪不算很大,但人家可是志祥的岳父,所以志新非常恭敬的叫着叔父。

“倒是有劳贤侄记挂着,我们这边也是事情太多,繁杂的很。总想着过去看看我那老亲家,却也没个机会。贤侄这次来,不如多住几日,咱们亲戚之间,也好多亲近亲近。”陆少谦捋着胡子说道。

“不瞒叔父,小侄这次来县城里,是为了在县里置分产业。犬子如今在县学里念书,所以小侄就想着盘下一个铺子,一方面做点买卖,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照顾一下犬子。若是此事成了,以后小侄可就少不得来叨扰叔父了。”志新来陆家,也是有心找他们帮着做个见证人,所以也不隐瞒,直接把盘铺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陆少谦一听,也来了兴致,就跟志新打听是哪里的铺子,原来是干什么的。“那个酒楼我也知道,位置不错,就是咋说呢?买卖做得一般。他家的饭菜味道一般,而且量也略小,所以这生意也就不温不火的那么干着。你要是盘下来也成,另换两个厨子,重新干起来就行。那地方的确是不错的。这事我看成。对了,什么时候写文契啊?我过去给你当中间人,省得他在糊弄你。”

“小侄来找叔父,也是有这个意思,小侄毕竟是对县城不熟悉,若是叔父肯在中间做个见证,那是再好不过了。”志新赶紧的说道,“定的是今天就写文契,不知道叔父能不能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