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无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部分(第1页)

“‘三公’也在此,你们如何说?”

薛太傅满不在意地笑道:“臣自然同意太子之言!”

张太保面无表情道:“‘试开’可行。”

李太师一脸笑意道:“两位大人既如此说,老臣自然也无异议。”

“众卿可有异议?”燕北高声问道。

庙外守侯的“清流”一派自然赞成此事,老顽固们即便不满,但宁王已经摆明态度,“三公”及云大学士也明确表示赞同,他们怎敢得罪这几位?况且还有许多学子正看着这里,若再反对只会不得好,只好摇头表示无异议。

燕北见众臣皆赞同,便道:“就按太子说得办吧。”

燕瑞闻言,对围观学子高声道:“众位皆是读书人,如今皇上同意重开科举,具体事宜不久之后朝廷会公布,众位且先温书备考,万不可辜负皇上厚望!”

众学子大喜,跪下高呼:“谢皇上恩典!皇上英明!”

文帝二十一年,文帝重开科举。四月,朝廷发榜,将科举制度公示全国。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各郡县举行的地方考试,每三年一次,考期在八月,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城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会试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为三月初一。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皇上,各地乡试结果已经出来了,全国参考人数一万有余,取得明年会试资格的有千人。”礼部尚书何苍遥禀道。

“嗯。”燕北满意地点头。

“皇上,多数平民学子对科举的公正性尚有疑虑,臣以为皇家可以派出皇子参与会试,若考中可不占名额,但却可大大鼓舞学子!”礼部郎中祝清辉谏道。

“祝郎中言之有理!”

“父皇,儿臣愿作天下学子之表率,参加科考!”燕瑞坚定道。

“太子殿下贵为太子,大可不必降尊!”薛太傅笑道:“臣在上书房多年,众皇子中二皇子才华最为出众,可担此重任!”

燕北颔首,燕瑞参加科考虽可增加威望,但若不得第一恐怕留下不好名声,待他继位之后更可能为人诟病。“传朕口谕,即日起二皇子专心温书,以备会试。”

“会试结果可出来了?”

“回皇上,出来了,臣等正遇到难题,想请皇上定夺!”礼部何尚书回道。

“难题?”燕北有些诧异。

“皇上,臣等无法定下会元人选。”何尚书苦恼道。

燕北挑了挑眉,道:“为何?”

“有二人才学不相上下,实在难以抉择!”

“哦?”燕北起了兴趣:“哪二人?”

“一位便是二皇子殿下,一位是李太师之孙李晏,此二人才华出众非其余考生可以相比,只是二人才学相当,臣等多次探讨皆未能定下结果。”

“李太师之孙?”燕北看向面色如常的李太师,笑道:“李太师,朕记得你的孙子还未及冠吧?”

李太师正色回道:“臣孙李晏年十六,与二皇子同岁!”

燕北笑道:“真是英雄出少年!李太师当年年仅十五便从军,十九岁便封为大元帅,可惜独子不愿出仕,朕至今还有些惋惜,如今孙子终于承祖父之风!李太师瞒得可真紧哪,朕都不知道你的孙子如此出色!”

李老狐狸明明笑眯了眼,嘴上却谦道:“皇上谬赞了!”

燕北心中生怒,面上却不动声色,笑道:“既然不相上下,就同为会元吧。二皇子本就不占名额,待殿试再分高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