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豹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在正规的电子出版物中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有关刘易斯提供体细胞和精细胞的消息尚未见于报道,看来,已经得到消息的7名记者都十分慎重,毕竟这是非常爆炸性的新闻。费新吾又把目光转向“网络酒吧”,这是网友们随意交谈的地方。这里面关于谢豹飞的话题占了很大部分,众多沉迷于电脑的网虫们都感受到了这个世纪性成功的震撼,对谢的天才表示了极大的敬意,还有不少女性在倾泻着自己的爱情。看着这些赤裸裸的爱情宣言,费新吾会心地笑了,他想这些姑娘、女士们大概是没戏了。这两天田歌同谢豹飞的感情急剧升温,田歌走前他们就发现,姑娘眸子中的爱情之火是那样炽烈,目光所及,简直可以把窗帘烧着。田延豹曾摆出一副苦脸,叹息:“田歌已经‘目中无人’了,那怕是面对着你,她的眼光也会透过你的身体射到远处去了!”

费新吾终于在《信使报》电子版上查到了有关那则流言的报道,作者安德鲁·史密斯。

但整篇文章的基调是十分谨慎的:

“……得到匿名者的电话后,我向卡尔·刘易斯进行了查证。他证实,26年前,他的确向雷泽夫大学医学院提供了体细胞和精子。但是,没有人相信刘易斯与鲍菲·谢之间有什么联系,理由很明显:鲍菲的身体完全是蒙古人种的体征,他是黑色直发,黄|色皮肤,眼角有所谓的蒙古褶皱,长着铲状门齿。使我迷惑不解的是,此人编造了如此拙劣而且显然不会有市场的谎言,究竟是何居心?”

在卧室里,想睡个鸡鸣觉的田延豹一直无法入睡。他在担心田歌,倒不是因为什么刘易斯精子的流言,他是觉得她和鲍菲之间的感情发展得太迅猛,而成熟过早的爱情之果难免酸涩。

他对田歌有点不满,她来这么一手先斩后奏,完全把当堂兄的排除在事情进程之外了,万一有什么差错,怎么向二叔二婶交待?考虑了很久,他觉得有些情报还是要向家里通通气,便拿起床头的电话机,挂通了国内的电话:

“是二叔吗?我们这儿一切都好。歌妹同谢豹飞的感情发展很快,谢豹飞辞去了一切应酬,专心陪她到各个岛上游玩,听说还要送她一艘非常现代化的游艇。”田歌的父亲立即打断他:“不要这样!关系没确定前不能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田延豹叹息一声:“我会转达你的意见。我想田歌也会这样想的,至于是否能推掉就只有走着瞧了。”

他苦笑着挂了电话,没敢把全部实情告诉叔叔。他又同妻子通了话,夏秋君快言快语地说:“我们都看了报道,谢豹飞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小歌子逮住他了吗?”田延豹无法深谈,只好含糊地说:“逮住了。”

“那就好,抓紧点,别让他溜了,这可是条又肥又嫩的大鱼呢。听你说他还给小歌子送了艘很漂亮的游船?那要值多少钱呀,总得几十万吧。田歌真有福气,就是婚事不成,也不吃亏了。”

田延豹的脸色沉下来,他实在听不下去这些粗俗的谈话,好在妻子已经转了话题:“那儿天气怎么样?北京今年的天气够邪乎的。回来时别忘了给牛牛买礼物。”他们闲扯几句,田延豹已困得两眼干涩,说:“没别的事,我要挂电话了,这儿是凌晨三点,我们还没眨眼呢。再见。”

“再见。对了,你要帮田歌把好关,那艘游船送给田歌,是光嘴上说说,还是有硬帮帮的证书?别让谢豹飞把小歌子给耍了。”

田延豹冷淡地说:“我没问过,也不想问。”他挂断电话,枕着双臂沉闷地盯着天花板。他不能说自己的婚姻是失败的,实际上,他的妻子相当能干,也非常顾家,她的全部世界就是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但是,他和妻子难得有共同语言,因为她太“实际”了。她念念不忘小姑子的游艇,肯定有一个潜意识的动机:想在田歌获得的物质利益上分一杯羹。只要想到这一点,他就觉得脸红。良久,他才甩掉不快,对隔壁的费新吾说:“我要睡觉了,你还不睡?查到什么东西了吗?”

“没有。我浏览了世界上几家大报的电子版,只有信使报有一则报道,还是正面的。”田延豹已摁灭了床头灯,低声咕哝着:“睡吧,我真服你老费,60岁的人了,精神这么好。”费新吾已经准备退出互联网络了,想了想,又键入一条搜索命令:目标,谢豹飞;搜索范围,近两天所有报纸的电子版。有关文章很多,都是赞扬性质的,不过他随即把目光停在一篇文章上。它的作者署名是罗伯特·盖纳,《星报》实习记者。很明显,这篇文章与众不同。

“……鲍菲·谢7岁前与我同住在一个街区,我们还有幸作过一年同学。可能因为熟人中难以产生伟人的缘故吧,我对鲍菲的世纪性成绩一直心存疑虑。它过于突兀,过于不循常规,简单说吧,能一举实现如此惊人的突破,最大的可能,是他使用了某种兴奋剂或禁用方法——而且一定是某种新的、高效的、人所不知的药物或方法。

“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想想吧,近几十年中,兴奋剂的发展和更新什么时候停止过?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兴奋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知道下面的事实并非毫无意义,要知道,鲍菲的父母都是最前沿的、极富才华的生物学家和医学科学家。

“三天来,我已采访了鲍菲的母亲方若华女士,采访了鲍菲之父谢可征教授所在的雷泽夫大学医学院(方女士也在该院工作过很长时间),所得证据倾向于支持我的猜测。鲍菲可能并没有使用兴奋剂,但他很可能(被)使用了某种基因工程方法。……”

他一目十行地看着,心情渐渐沉重。他没有关机,回到卧室喊醒了同伴说:“小田,那儿有一篇报道,你去看看吧。”

睡意朦胧的小田看看他的脸色,没有说话就下床了。20分钟后他关了电脑,回到床上。

两人没有交谈,都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很久以后田延豹才愤愤地说:“这个罗伯特是谁?是不是给我们打匿名电话的那个人?”

费新吾犹疑地说:“谁知道呢。此人在文章中说他与鲍菲同年,那他就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但打匿名电话的,凭我的直觉,至少是个中年人。当然,我的直觉不一定可靠,罗伯特也不一定是个年轻人。不过……”

不过我已经差不多信服了这篇文章的结论,那些关于多眼果蝇、夜光老鼠的描写是很蛊惑人的。看来,谢豹飞的身上确实使用了某种基因工程方法,某种善恶难判的办法。他叹息一声:“恐怕田歌要陷入一场漩涡了,新闻界不会放过谢豹飞的,各种麻烦要接踵而来了。”田延豹也觉得心头沉重:“估计田歌不一定知道这些情况吧,我要设法通知她。”“恐怕为时已晚,她不会在恋人遭遇麻烦时退出漩涡的。”他们揿灭电灯,在纷乱思绪中睡去。

四 身世之秘

三天前,当罗伯特和朱莉娅按响谢寓的门铃时,方若华正在院里修整花木。她今年正好到花甲之年,刚刚办了退休。25年前,她从台湾来到美国,先跟着谢先生读博士,然后当他的助手,再后当他的妻子。她已在基因工程学的领域里徜徉了半生,乍一退休,心里空落落的。

她知道这便是所谓的退休综合症,治疗方法就是强迫自己建立新的兴趣。于是,她买了《花卉知识》、《园林修剪》,开始向自己院中的花木开战了。从前天起,她已经干了3天。不过,她客观地评价,3天的成果比不上花匠老格林一个下午的工作量。修剪玫瑰花丛时,她被尖剌划破了衣服和皮肤;当她笨拙地爬上铝合金梯子去修剪樱桃树时,那些在地下看得清清楚楚的速发枝条却藏了起来,一根也找不到了。女仆莎蒂玛还在下面一个劲地惊叫:

“小心,夫人,请你小心!”

不过说实话,即使干活时她的心仍系在儿子身上。丈夫和她在生物工程学中硕果累累,但真正的心血是在儿子身上。儿子成功了,更确切地说,是丈夫成功了,虽然这个成功晚了一点儿,成功来临时他已经65岁了。记得大仲马曾对小仲马戏称:“我一生最满意的作品就是你。”这话完全可以搬到鲍菲身上——而且,在这里,“作品”二字有着真正的、严格的意义。

但是,欣喜并不能完全赶走心中隐隐的恐惧。这些恐惧是在6个儿子夭亡后埋于心底的,已经变得宿命般坚牢。她没有和丈夫同赴雅典去享受成功的欢乐,就是这些东西在作怪啊。但愿这些阴影永远不要落在鲍菲身上。

莎蒂玛跑来告诉她有客人来访:“是一对男女青年,他们说曾是你的邻居。”方若华正好该休息了,她放下修枝剪刀回到屋里。从监视屏上看,大门口站着一个高个男青年,亚麻色头发,锐利的目光。他旁边是一位漂亮姑娘,浅褐色头发,绿色眼睛。方若华认不出他们,但觉得他俩确实有些面熟。自从鲍菲成名之后,记者们络绎不绝,她都婉拒了,不过,如果这两位真的是鲍菲少时的邻居和同学,让他们吃闭门羹未免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