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王夫人的重生时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王子萱便和李纨去了贾母处,让莞姐儿和黛玉等姊妹一道在贾母屋后的抱厦里玩儿。

几个女人则在屋里天南海北的唠起家常。

王子萱见李纨的陪嫁丫鬟并没跟着回来,还以为是留在了金陵,就问李纨道:“你回来了,金陵那边岂不是没了女主人,后院的杂事可都安排妥当了?”别的倒还罢了,人情往来是不能耽误的。

李纨微笑答道:“我怀莞姐儿的时候,就自作主张把身边两个陪嫁丫头给爷放在屋里,两个都是踏实能干的,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后院的事情就交给她俩管了。”贾珠也成亲快十年的人了,有几个通房本就没什么大不了,加之李纨说得云淡风轻,众人也都没放在心上,只王子萱对那李纨的那两个陪嫁丫头有些了解,知她们都生得美,又会吟诗作对的,恐怕并非李纨抬举,而是……

这样想着,不由就看向儿媳,将她眼中的那一闪而过的黯然扑捉个正着,她却也没再说什么,而是问起了别的,“这次回来打算住多久?”

李纨道:“来回折腾也是麻烦,我跟爷商量了,多住些日子,明年开春了再回去。”

众人一听都是欢喜,贾母又问贾家在金陵的几房亲戚的近况,又问铺子的生意如何?

李纨道:“都还好,我们爷还去几处庄子上看了,因春天雨水少,今年的收成恐怕不如去年,却也差不了多少。”

她避重就轻没提铺子反说庄子,王子萱如何不懂,只留下去再问。

贾母倒没注意,又问史、王、薛、甄等世交。

李纨就讲起跟这几家来往的见闻,史。王。薛三家与贾家同气连枝,李纨说起来当然是只有好话的,说起王家时,还特意跟凤姐道:“大舅爷夫妇跟我们是常来往的,知道你有了身子,都高兴的很。”

王熙凤的兄长王仁也是个没能耐的,自王大老爷去世后,他便更游手好闲,只守着家里的那点产业度日。

说到甄家时,不由笑道:“说来真是巧,那甄家的哥儿竟也叫宝玉,又是跟咱们家的宝玉一年的,生得也极像,就是爱穿红色衣裳的习惯都一模一样。”

别人还都连连称奇,却是宝玉道:“我早不爱红色了,这点可不一样。”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李纨接着道:“他家几个姑娘也都是好的,他们二姑娘定了东平郡王的世子,今年冬天就要成亲了。”

贾母道:“早在信里听他们老太太提过,还是二姑娘三岁的时候,他们来京给太后祝寿,见过一面,模样是好,以他们家的家世说给东平郡王也算配了。”

当年太祖所封四王八公,如今除了北静王,其余都已没了实权,不过是安享荣华罢了。而甄家在太上皇当政的时候,是既有荣宠又有实权的,眼下虽不及当年风光,到底还是二三品的人家,配一个没实权的闲王世子倒是足够了。

又说了一阵话,到了摆晚饭的时候,李纨刚回来,便没叫她服侍,只几个大丫头立着伺候,大家坐着热热闹闹吃了一顿,才各自散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累死我了,只能写这么多了~这个痛苦的周末可算过去了~

☆、第二十五章 风光

王子萱有心想跟贾政说说贾珠夫妻的事儿,可看丈夫只拿着本书闲看,心里不由叹了口气,家里的事他可曾多管过,也就把话又咽了回去。

倒是贾政先开了口,“过几日亲家老爷大寿,寿礼你可要多下些功夫。”

王子萱一挑眉,“这不都是有旧例的吗?”

贾政道:“吴学士被外放去了福建做布政使,现在皇上身边缺一个有学问会说话的人。”

王子萱思忖片刻也就明白,“意思是亲家老爷要高升了?”

“虽还没定,却也是十有□的事儿了,论学问,朝廷里哪一个比得过亲家,他为官又很有分寸,也得圣上喜欢。”贾政道。

亲家高升,王子萱自然是只有高兴的,她又不禁想起李纨,看她的神情打扮,想必是已然知道了一两分消息了。她靠到引枕上,松了口气,李纨娘家风光,家里的姨娘通房自然闹腾不到哪里去,珠儿也会看在岳丈的面儿上有所收敛。这下小夫妻俩的事儿,就不用她多操心了。

于是也就再没跟李纨提起通房的事,倒是把家务交了一半给李纨,自己则又闲下来,不是到贾母处说笑,就是与薛姨妈话家常。

一眨眼就是李守中的生辰,李纨给父亲庆寿回来,脸上更是常常带着笑影儿。

贾母还纳闷,“珠儿媳妇这趟回来,神采飞扬的,倒是开朗了不少,看来小夫妻在那边日子过得不错。”

王子萱就给贾母悄悄说了李守中的事儿,贾母道:“怪不得,别看这侍读学士品阶不高,却是天子近臣,是在圣上面前能说得上话的人呢。”

王子萱道:“可不,任命文书估摸着这两天也就该下来了。”

话音未落,忽见赖大家的满面喜色进来,“恭喜老祖宗,恭喜太太,蒋姑爷才被点了侍读学士。老爷让奴才进来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