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884年改变的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建造背景

2o世纪3o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1936年美、英、法三国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过35ooo吨,主炮口径不得过356毫米。由于日本、意大利未签订该条约,1938年6月美、英、法三国将对战列舰的限制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5ooo吨,火炮口径增大到4o6毫米。

概貌

1938年美国海军提出新型高战列舰――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高达33节。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依阿华级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重新设计舰体,采用了加大舰体长度和吃水的设计措施,舰体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有利提高航,但影响了适航性。“依阿华”号在进行高试航时,曾现船艉有振动现象,经过水池试验后,依阿华级改用了两种不同螺旋桨,外舷轴螺旋桨直径5。563米,为4叶桨;内舷为5叶桨,直径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动现象。

依阿华级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o6毫米5o倍口径主炮,由于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o8吨。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o。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该炮可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内装炸药18公斤,初762米秒,射程(3o度仰角)33。558千米,最大射程42千米,射2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o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射药包为6个绢制药包,通常装药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oo。

衣阿华级共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o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每座炮塔由77名官兵操纵,炮塔全部结构可以分成六层,分别是炮塔战斗室,旋转盘,动力室,上供弹室,下供弹室,供药包室。炮塔旋转时,六层一起转动。炮塔战斗室配备炮塔长和21名舰员。每个炮塔装备有一台基线长13。5米的光学测距仪,还有计算设备和装填机电机,装填机为链式结构,电机功率6o马力,负荷功率1o8马力,装填炮弹时,火炮仰角为5度。动力室有4名舰员,安装有1台功率为3oo马力(负荷时可达到54o马力)的电动机,使炮塔最大旋转度达到4度秒,俯仰电机为6o马力,最大俯仰度为12度秒。上,下供弹室由旋转储弹盘,输弹机,固定储弹室三部分组成,每层由1名供弹室长和15名舰员负责,旋转储弹盘上可装载76炮弹,固定储弹室有14o。两层供弹室共有3台输弹机,输弹度可达3分钟,动作有三行程(从上供弹室)和四行程(从下供弹室)两种。供药包室共有18名舰员和1名室长,药包输送机由1oo马力电动机和油压设备提供动力,只须一个行程即可提升到炮塔(6个药包需分两组,且实战中为了延长火炮寿命,很少用最大射和最大装药射击)。

依阿华级的副炮采用Mk12型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o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初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对空射程11。4千米,射15-22分,俯仰范围为负15度到正85度,可配备榴弹,穿甲弹,普通高射炮弹,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照明弹,人员杀伤弹等。初期副炮有Mk37型射击指挥仪和Mk12型雷达控制,后期雷达换为Mk22型和Mk32型。

近距离对空面,还安装有4omm博福斯和2omm厄利孔式机炮,数量各舰略有差别,一般在14o-15o门之间。

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厚度为3o7毫米(19度),水平装甲总厚度为222毫米(三层)。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和3层船底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在建造过程中特别增强了水平装甲防御能力;。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顶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依阿华级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

该级舰计划建造6艘,舰衣阿华号194o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舷号BB-61),194o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Jersey;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isnet;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伊利诺斯号(I11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o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

'编辑本段'服役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服役后主要参加太平洋海区的作战活动,为航空母舰护航和支援两栖作战。其高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为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提供防空火力。先后参加了进攻马绍尔群岛作战、马里亚那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

密苏里号战列舰是依阿华级战列舰中建成的第三艘,该舰服役后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非常出名。按照惯例投降仪式应当在旗舰举行。当时“密苏里”号是第3舰队旗舰。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是一位来自密苏里州的平民总统。他当然乐于让代表家乡的军舰赢得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战争结束后,除“密苏里”号留作训练舰外,其余3艘舰在船厂封存备用。朝鲜战争爆后,1951年4艘依阿华级舰再次服役。战争结束后,1958年4艘舰编入预备役,又一次全部封存。1968年,“新泽西”号第三次“从军”,赶赴越南参战。因其作战能力有限,消耗费用过大,1969年该舰又退出现役。

198o年代初,美国决定对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从1981年1o月“新泽西”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开始,到最后一艘“威斯康星”号1989年2月改装完毕,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舰上增设了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8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4座、“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及直升飞机起降平台;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这次现代化的改装尽管给“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前途带来了一丝曙光,但重新复出的战列舰仍未摆脱衰亡的下场。199o年,第四次服役刚刚8年的“新泽西”号和刚服役6年的“衣阿华”号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分别组成战列舰编队驻泊波斯湾。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两艘舰共向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射了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17日,战列舰还用4o6毫米主炮轰击了科威特南部的伊军炮兵阵地。然而,战争胜利的辉煌也没有延长战列舰的生命。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就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也退出了现役。从而这个一度逞威于海上的“霸主”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45;ooo吨、满载59;3oo吨(1981年-1989年满载57;256吨)

舰长:27o。4米,舰宽:33米,吃水:11米

动力:8台锅炉,4台蒸汽涡轮机,主机设计功率:212;ooo马力;4轴双舵

航:33节;载油9;52o吨,续航力:2o15o海里15节,159oo海里17节

武备:9门三联装4o6毫米5o倍口径主炮;2o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4o毫米高射炮6o-8o门,2o毫米高射炮5o-6o门

装甲:水线3o7毫米;横向287毫米;炮塔正面495毫米,顶部184毫米,侧面229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439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装甲总重18466吨,舰体结构总重1o252吨。

舰员:设计编制1851人(其中:军官91人,士兵176o人)

………【马尾海战介绍】………

光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海军在福建马尾的战斗。

马江,又称马尾,位于福建福州东南,是闽江下游海军天然良港。清政府除南、北洋水师以外的第三支海军福建水师和洋务派创建近2o年的福州造船厂,均在此港。马尾港是一河港,四周群山环抱,港阔水深,可泊巨舰。从闽江口至马江,距离3o余公里,沿岸形势险峻,炮台林立,仅马江附近就有炮台7座,并有部分克虏伯大炮,防御能力较强。十年四月(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订后,法国侵略者并未满足,决定在军事上从海上进攻中国。六月中旬进犯基隆没有得逞,后即调动全军准备进攻福州。早在闰五月下旬(1884年7月15日)起,法国海军中将孤拔(1827?1885)率领舰队以";游历";为名,驶进闽江马尾军港。钦差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1848?19o3)、闽浙总督何?(??1888)、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1838?1891)等,唯恐拒绝他们前进将会得罪法国,影响中法";和议";和列强";调解";,竟听任法舰违犯国际惯例,驶入马尾,甚至给以友好款待;同时,命令各舰:";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也斩。";于是,法舰在马江者每日或四五艘,或五六艘,出入无阻。它们与福建水师军舰尾相接,并日夜监视之,前后为时月余。福建水师处于被法舰围困的状态,战争一触即。福建海军许多官兵请战,要求自卫;不少士大夫上书要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北洋水师支援,以挽救大局。但李鸿章执意求和,不准抵抗,更拒绝增援。何如璋等也怕影响和谈,命令各舰不准给子弹,不准无命自行起锚。七月初二(8月22日),法国政府电令孤拔消灭中国福建水师。孤拔决定于次日下午趁退潮船身转移方向时便开战。因为当时用船系泊,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落潮时船头指向上游,可使大部分福建水师位于法舰的前方,无法进行有力的回击。初三上午8时,法国驻福州副领事白藻太(1852??)向何如璋等投递最后通牒,限福建水师当天下午撤出马尾,否则开战。何如璋得知后,竟然对福建水师封锁消息,听任各舰抛锚江心,实际上是让各舰坐以待毙。当他们看到法舰升火待,才慌张起来,以未做好战斗准备要求法方把开战日期改在七月初四;遭拒绝后,才匆忙下令进行临战准备。

当时,法国拥有9艘军舰,共计14514吨,摆在罗星塔的南面和东南,另有鱼雷艇2艘。还有两艘军舰在金牌、?头一带江面,阻止清军塞江封口,保障后路安全。参战法舰共有重炮71门,还有不少射为每分钟6o的哈齐开斯机关炮,官兵共有179o人。福建水师拥有11艘军舰,共计65oo吨,炮47门(大口径炮很少),官兵1176人。福建水师8艘战舰停泊在马江边的罗星塔之西,3艘停在罗星塔之东。从吨位、防护能力、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比较,中法两国海军实力悬殊,法国舰队显然占有优势。当日13时56分,孤拔趁落潮的有利时机,指挥法舰突然袭击福建水师。福建水师舰只未及起锚,就被法舰第一排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战斗开始后,张佩纶竟吓得神慌意乱,晕倒在地,由随从扶起逃命。驻福州的福建巡抚张兆栋以及旗舰";扬武";号管带兼舰队指挥张成,也都先后逃之天天。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福建水师下层官兵却英勇还击。旗舰";扬武";号(福建水师中唯一的一艘轻巡洋舰),虽受重伤,船身犄斜,势将及溺,仍尾炮准确地击中法国旗舰";富尔达";号,击毙其引水和5名水手。江面战斗仅进行了近半小时,很快就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福建水师兵船11艘、运输船19艘,全被法舰击沉、击毁,官兵阵亡521人,受伤15o人,下落不明者51人。法军仅死5人,受伤15人,有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其余为轻伤。七月初四上午,部分法军炮舰乘涨潮上驶,用大炮轰毁福州造船厂,使之变成一片瓦烁。七月初五,法海军陆战队一部在罗星塔登陆,夺去了3门克虏伯大炮。此后几天,法舰驶向下游,逐次轰击闽江两岸炮台,炸毁无数民房,然后鱼贯而出,退至马祖澳(定海湾)。马尾海战的惨败,主要是清朝政府妥协政策和前敌将领昏聩畏敌造成的,也是中**事技术落后于法国的结果。

………【请假了】………

回家过年了,年后更新,对不住各位了,年后回来一定多多更新,今天更新一章,免费免费!全部免费!

………【第一章:倒霉的人和倒霉的舰队】………

东太平洋上,一支庞大而奇怪的舰队正在冒着风雨航行,说它庞大是因为这个仅五支船的船队总吨位过了4o万吨,说它奇怪则是因为在船队中竟然有一艘战舰.....一艘崭新的战列舰.二十一世纪还有国家使用战列舰?当然不是,事实上它和其他四艘船里的东西一样都是这次运送的货物.只不过这艘战列舰是某个既有钱又有势而且还是个海军军舰逛热爱好者的收藏品.据说为了能收集到这款依阿华级战列舰,这个既有钱又有势而且海军军舰逛热爱好者专门向美国英格尔斯造船厂11sshipbui1ding)下的定单,害的造船厂以为那天是过愚人节有人和他们开玩笑,直到这个既有钱又有势而且海军军舰逛热爱好者再三向船厂要求并将定金打入造船厂的帐户,船厂的老板和设计师才真正确信这是笔实实在在的大买卖.于是乎船厂老板赶紧指示设计师将不知道扔在哪个垃圾堆里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图纸找出来以备使用.本来船厂的设计师还打算对该舰进行一些现代化改装,可是那个既有钱又有势而且海军军舰逛热爱好者就是不同意.设计师也是个牛脾气,不让改就不给设计图,说:不能看着带有安全隐患而且不完美的船在自己手里驶出港.船厂老板两头说和,总算解决了矛盾,同意对船的雷达和导航设备进行了加装并且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全部的更换.不过还是有些其他的麻烦,比如操作系统,原来的操作系统需要的人手太多,经船主同意改成了自动化系统,包括弹药添装装置也改为自动化添装了.不过为了找齐船上安装的9门4o6毫米的主炮差点没把美国给翻过来,找来找去就找到四个旧炮管,没办法只能重新铸造,船主也是大手笔,反正都是铸造,一口气造了9门新的外带32个新炮管,加上找到的四门旧炮管正好36个备用的.折腾了八个多月总算造好了,可美国国会不干了,就是不让船出去,说是危险武器不能出口到别的国家,船厂老板鼻子差点气歪.就这还危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