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朝秦不暮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部分(第1页)

秦昭小时候也在老家住过,对三个姐姐有些印象,所以毫不费力地认了出来,这会儿看着三个姐姐站成一排,虽然风尘仆仆形容憔悴,却依然看得出都是美人儿,秦昭挺开心的,自己身边终于也有姐妹了。

作者有话要说:

简单介绍下人物:

秦节的祖父秦老太爷有五个儿子,庶出的与本文关系不大而且死光了,就不提了

嫡出的两个分别是秦鸿,秦江。

长子秦鸿(已故)有俩儿子:秦茂(已故)(三个儿子疑似,剩余两个女儿:贞娘,婉娘),秦节(有一儿一女:秦昭秦明。)

次子秦江(已故)有独生子秦芫(已故)(独生女:蓉娘)

简单来说,贞娘婉娘是秦昭的堂姐,而蓉娘又远了一层,她的父亲与秦节是堂兄弟。

第三十七章

秦节看着这三个孩子;心里也是叹息,这三个女孩子都是很好的,只可惜命不好。又想起自己因战乱死去的哥哥与侄儿,罢了罢了,摊上外敌入侵这样的国难;能逃得一条性命就已经很幸运了;至于其他的,还想那么多干什么?总归有自己照顾着;总不会让她们再受什么委屈,虽然没了父兄;两个小的日后择婿方面肯定比不上过去的要求高;但自己身为一方父母官,细细地为孩子们选个靠得住的夫婿还是不成问题的。

秦节又跟大嫂跟侄女们寒暄了几句;见她们实在疲惫,便让自己的大丫鬟杏芳领了她们回给她们准备的院子休息,这一路实在太累了。

等几位亲戚走了,秦昭才忍不住问:“爹爹,大伯母三四个月前不久捎信过来,说要过来么?怎么走了这么久。”

一提起这个,秦节皱了皱眉毛:“你大伯母不肯坐船,自然慢。”

秦昭依稀想起来前阵子琥珀谈过这个事儿,便点头:“是,我也听知道的,那捎信的客商坐船回来,可是大伯母不舍得卖了自己的马车,所以只得走旱路。我当时还疑惑来着,后来琥珀姐姐说,马儿上船是要另掏钱的,大伯母是个俭省的人……”

秦节叹息道:“你们这些没出门的小姑娘懂什么?这哪里是俭省啊!账不是这么算的。上船固然要额外花钱,难道走旱路,住逆旅不要花钱么?一样的两千里路,坐船走运河只要十天,他们九个人四匹马,连同饭食马料,顶天了六七十贯,舒舒服服地就到地方了。可走旱路呢?两千里的路程绕来绕去怕是要变成个三千里,起码要走四十天,女人孩子难道能住大通铺?起码要个包间吧?但凡勉强能住进去的逆旅两个包间一夜要不要三四百文?九个人一天吃上两顿饭要不要五百文,五百文那是穷人家只吃素饼素面!你看你大伯母一家这样子,给他们杂面饼子吃得下么?可精米白面的饭菜,一天下来,九个人要是花不了一贯的饭钱就怪了!四匹马一路辛苦,一天起码要吃二百文的马料吧?这是最基本的花销,其他过桥,河渡之类的什么不花钱?进个城门都要交税呢,这么一群人走在路上,一天最少二两银子的消耗!便是没有任何意外,一路走过来,也肯定要比坐船费钱,而且要累得多。”

秦昭听着父亲一笔笔地算来,脑子里又转了一会儿才把账算清楚清帐:“所以大伯母表面看是省钱,其实是费钱了?”

秦节是个很温和的人,刚才一直都是慢条斯理地说话,大概这件事儿太气人,又是在自己心爱的女儿面前,他便有些绷不住了,口气糟糕了起来:“你以为呢?阿昭,你也长大了,可千万莫要这么个算法,这不仅仅是多花钱的问题,这是作死呢!你道你大伯母为什么走的这么慢?你看她身上的衣服都脏成什么了?因为她把别的衣服都给卖了!她在码头遇到那个给咱们传信的客商时,人家是提醒她了的,前面的路段正在修路,而且春天多雨,万一走到山区遇到下雨很危险。而且旱路路程太远,中间颇有些不太平的地方……一家几口子全是女人,走旱路不是玩命呢?可你大伯母就是不肯听,死活不愿意掏那六十两的船钱,那老客看在我的份上想要帮忙出钱,你大伯母便又怀疑人家不怀好意……”

“最后死活非要走旱路,先是因为修路不得不绕了个大圈儿,走错了路,白走了几百里;后来又因为连阴雨,在驿站里困了十几天,又赶上泥石流差点丢了命,后年你大伯母又病了一场……钱花光了,不得已你贞姐姐只得让人卖了两匹马跟一辆车,住在逆旅里伺候你大伯母养病,这又耗了一个月,等你大伯母病好了,一群人只剩下一辆车,丫鬟下人要轮流在地上走,于是走的更慢……到了的时候,剩下的两匹马还给病死了一匹,唯一的一个男仆连夜偷了最后一匹马跑了……最后这几百里路,她们是自己走过来的!!”

秦昭听得目瞪口呆:“大伯母这也太倒霉了吧!”

秦节摇头:“你觉得这是倒霉?大错特错,你大伯母的运气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这一路山山水水,多少危险,但凡那个男仆再坏一点,随便拐了一个姑娘扭头卖了,谁能查得到?更不要说万一遇到什么山贼水匪……那后果根本没法想。最可气的是,马车没了的时候,他们都到了扬州了,离咱们这里才二百里啊。随便找个衙门报上我的名字,难道人家会不给我个面子?但凡会做事儿的,定会备了马车,派了衙差护送着她们过来。可你大伯母好骨气!带着三个姑娘三个丫鬟一个婆子一个车夫,硬是走了过来,二百里,他们走了整整八天!也就是仗着扬州跟江宁这片儿地界上比较太平,八天里居然没一个被拐子拐了,真是幸甚至哉!”

秦节一向脾气极好,风度翩翩,秦昭长这么大,头次见他父亲如此发火,忙走到秦节跟前为他捶背:“爹爹莫生气,莫生气,这不是平安到了么?您就别火了。”

秦节重重地呼出了一口气,摇头道:“让我怎么能不生气呢?你大伯父就剩下这么点骨血,要是出点什么事儿,我可怎么向他交代?便是在娘家受了再大的气,难道两个月都忍不了么?写封信给我,我难道还能因为她前头那次不肯来就不再管她了?只需要等个一两个月,我就派人接她们了,安安全全的,多好。她这样不管不顾地上了路,走到半截子才想起给我送信……这几个月里,我前前后后派出去四波人沿着路上找她,可几千里的路啊,大海捞针地找这么几个人,哪里找去?我都快急死了,可她呢,路过那么多驿站,就没想起给我捎上哪怕一封信!这人,这人简直……”秦节说到这里,气的站了起来,在屋里转了几个圈儿

秦昭忙劝道:“不管怎么样,大伯母她们总算安全到了,父亲就不要再生气了!”

秦节也只是一时火气上来,他哼了一声,坐回到椅子上:“真是无知妇人,你莫要跟她学!

这话秦昭没法往下接了,毕竟是说长辈,照理说秦节也不该在小辈面前说嫂子,这纯粹是给气到了才跟女儿吐槽,毕竟秦昭是他亲闺女,他也不希望女儿受到大嫂什么不好的影响。

秦节跟秦大奶奶是叔嫂,自然不方便总是来回走动,吃了晚饭,秦昭便代表父亲去看望了秦大奶奶跟三个堂姐,当然,她不是一个人去的,带去的还有两个裁缝,秦大奶奶只剩下包裹里的两三件衣服跟几样不值钱的首饰了,虽然孝期不能打扮,可总要做几身里里外外的衣裳替换,好在这种守孝期间的衣服样式简单,衣服不需要什么绣工,熟练的老裁缝们两三天就能做完。

秦昭一路走到秦大奶奶的房中,之见秦大奶奶倚在榻上躺着,太阳穴上贴着圆形的膏药,便问道:“大伯母不舒服?我让人叫大夫吧!”

秦大奶奶赶紧摆手道:“不用,我只是有点累,这阵子太疲乏了,阿昭你坐,我就不起来招呼你了!”

秦昭便叮嘱杏芳:“杏芳在这里,若大伯母跟姐姐们有什么用的,你要及时告诉爹爹,若是小东小西的,直接去跟桃实姐姐说就行了。”

杏芳笑道:“我知道的,大奶□□上的膏药,就是我直接要的,这些东西要是一样一样都去跟老爷说,他要被吵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