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诡墓迷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生意(第1页)

辞职以后,我就想自己做点儿买卖,可惜没什么路子,再者手里的本钱也不多,经不起折腾。若是没有过来人的指点,肯定是不行的。

我叔公在盗墓和古玩圈子里面人脉很广,包括各路江湖术士、奇人异技、能工巧匠、木场马帮,细究起来,这些关系网也是错综复杂。再加上我叔公年轻的时候外出倒斗,自己也存了不少的明器,这也是我二叔能顺利打开路子,去多地开店的保障。

其次从我太爷爷那儿,就开始倒卖古董,本身底子就在那儿摆着呢。这种背景之下,我要是做不来古玩生意,那可就太尴尬了。

所以我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到我二叔的店里帮忙,学习古玩知识。平日里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忙搬搬东西,开车拉个货啥的,有时候跟他出去涨涨见识。

后来也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而且有事没事儿,我就去看看那些古董的外观质地,遇到不懂的就去问。

就这样过了几年吧,感觉时间也过得很快。我在这个行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慢慢的也学了些底子,直到拥有了自己鉴定古玩的能力,明白了里面的很多门道,同时也攒了些钱。

所以就想着开一家自己的店铺,既然是经营古董,就必须要了解行内的规矩,这样才能有机会上手真正的古玩,进行专业的古玩交易。

打我太爷爷那辈儿起,就已经总结出了不少门道和心得。

就比如说吧,有人带着古玩到店里想出手,这种情况你得让他先开价。他要是不开价,买方千万别出价。

门外人不懂就要问了,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摸行情估价格是真。

再比如说,卖家狮子大开口,买家一方也不跟他讨价还价。

如果两方人因价格问题没谈拢,卖家出了这个门儿去了别家问,最后还是没卖出去。又返回来卖的时候,一般店里也就不收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行家对那些易碎的玉器、瓷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直接上手去碰,或者伸手去接。

一定要等对方把东西,放在柜台上,再动手。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摔了算谁的?不同种类的器物,有不一样的上手方式,一旦发现对方的手法有问题,不合规矩,就很容易被当成外行,正儿八经的行家,也不会拿出其他古玩让他鉴定了,更不会跟他有任何交流了,拿起东西直接走人。

这不还是老话说得好嘛,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你一伸手,人家就知道你懂不懂规矩了。

再者呢,还有三大忌讳,一是就是不急买急卖。二是不能询问买家的任何信息,还要给买家的身份保密。三是忌讳评论同行的东西。

买家同样有自己的规矩,没看好的东西,不要随意询价。因为卖家向来是不退货,你要是拿不定主意,可以不买,而且要看好了再买。

一些卖家,会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东西你自己看,我不知道真假,我也不说是真是假,全是按真货收来的。

其实古玩这东西,有真也有假,这个行业就是这样,避免不了假货的出现。古董市场上本就流通着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主要还是凭自己的眼力和水平,你要是买着了假货,就算是打了眼,只能自认倒霉。货主要是把假货砸手里卖不出去,那也只能是活该。

此外,包括一些古玩行业黑话也要熟悉,仿古造假叫“做旧”,做得不好就是“判眼”。清朝及清以前仿旧的叫“旧仿”。现在仿旧的就是“新仿”。懂行人买了新仿的货叫“走眼”“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传世古玩瓷器都有一层自然陈旧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要说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我提到的这些,还只是最基础的东西。

这个行当之所以有这么多规矩,也是历代古玩商和收藏者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的,流传至今。总的来说,古玩行业分为四类人,一个是内行,外行,贩子和仿造者。

在古玩行业,你不得不相信一些奇怪的东西。就比如说,它很邪门!为什么说它邪门儿,因为很多藏品都是“明器”。说白了,就是墓里出土的东西。

即使不是,每一件藏品也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当然,我二叔也跟我说过,古玩行业的规矩就是,只看东西,不听故事。

但是我认为,还要看个人怎么理解了。我觉得在东西成交之前,这条规矩不能破。但成交之后,还是可以去了解一下的,就比如说它的历史背景和来历。

那一年因为古玩圈子人气不旺,圈内人交易意愿低落。但也有喜欢这行当的人逆市而上,有些店里生意一如往常或比以往更好。

大多数传统古玩店,基本上是都是特别单一的那种经营方式,就是在店里等着客人上门,把东西摆在店里守株待兔。有客来了,遇到喜欢的东西,想买什么就卖什么。

现在搞古董生意,和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不同。主要是以前做古玩的少,认识货的人也不多,市面上能见到的东西也就那些,买货的人呢,文化水平有限,啥也不懂所以要求没那么苛刻,只要是老货就行。

可是到了现在,你再去外面转一转。各种古玩店、瓷器城、收藏会所遍地开花,全国各地都有,看的人眼花瞭乱。

拍卖公司多如牛毛,真假难辨的古董,成批量的涌向市场,买家不仅收藏国内的,还满世界乱跑。对古玩的品质也越发的苛刻。